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学人 >>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
彭春凌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0-10

彭春凌,重庆人。1999-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7月-2022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22年9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现为清史研究所教授。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2014年8月-2015年7月);曾多次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2009年10月-2010年9月,2017年2-3月,2019年4-6月);曾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2019年秋季)。2020年入选中央组织部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0年10月-2021年9月挂职担任甘肃省武威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近年来尤其关注近代儒教与国学、东亚地区及中英日三种语言圈之思想文化交流,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其周边思想人物等。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

1,专著《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461千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2,专著《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898-1927)》,455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3,合著《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干春松主编),本人撰写了70千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论文

1,《进化之调律:斯宾塞与清末的种群竞争论述》,《清史研究》2022年第1期。

2,《斯宾塞用进废退理念与清末多重翻译渠道的种群竞争论述——以严复、章太炎为例》,《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3,《章太炎与明治汉学》,《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4期。

4,《人兽之辨的越洋递演:从沃德、岸本能武太到章太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5,“The Rise of a New Generation: May Fourth Intellectual Factionalism and the Attacks on Kang Youwei, in Beyond Versailles: The 1919 Moment and a New Order in East Asia, Edited by Tosh Minohara and Evan Dawley, Lanham·····Boulder·New York·London: Lexington Books, 2021.

6,《另一侧的潜流:清末国学变迁与章太炎的明治汉学批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7,《从岸本能武太到章太炎:自由与秩序之思的跨洋交流》,《历史研究》2020年第3期。

8,《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的交往及思想地图》,《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9,(日文)「章炳麟「読仏典雑記」と井上哲次郎編『哲学叢書』」,神戸市外国語大学《外国学研究》第93号,201912月。

10,《何为进步: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主旨变焦及其投影》,《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1期。

11,《近代思想全球流衍视野中的章太炎与五四》,《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夏之卷。

12,《魏建功:脚踏实地创造新学术与新文艺》,载《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增订本),陈平原、夏晓虹主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

13,(日文)「清末革命思潮における日本宗教学― 井上円了と姉崎正治を中心に」,International Inoue Enryo Research『国際井上円了研究』,2018年。

14,《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汉译〈斯宾塞尔文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8期。

15,《章太炎儒术新诠中的近代学术嬗变》,《中华文史论丛》2018年第2期。

16,《章太炎与井上圆了——一种思想关联的发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7,《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8,《中韩近代儒教改革运动的携手与差异》,《当代韩国》2017年第1期。

19,《康有为、李炳宪交往和思想关系论考——兼及民初孔教运动跨越中韩之传播与取向问题》,《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3期。

20,“Lin Yutang and the National Language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in The Cross-cultural Legacy of Lin Yutang: Critical Perspectives, Edited by Qian Suoqia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2016. pp.67-94.

21,《历史、价值与〈新青年〉思想能力的激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22,《〈新青年〉陈独秀与康有为孔教思想论争的历史重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3,《陈独秀反孔批康的历史重探》,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3卷)》(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24,「근대 중국의 민족주의 사조와 아시아 구상의 관계」, 『근대전환기 ·서양의 상호인식과 지성의 교류』, (동아시아연사연구소 총서009), 서울: 선인도서출판, 2013, 219-238.(《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与亚洲构想之关系》,《近代转换期东西洋的相互认识和诚挚交流》(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丛书第九辑),首尔:先人图书出版社,2013年,第219-238页。)

25,《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的语文运动》,《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26,《章太炎革命时期的儒教思想(1900-1911)》,《哲学门》第十三卷(2012年)第二册,总第二十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7,《章太炎对姉崎正治宗教学思想的扬弃》,《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

28,《抵“淫祀之首”与扬“圣人之知”——章太炎民国初年的信仰建设》,载郑大华、邹小站主编:《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的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九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33-364页)。

29,《思想史视野中的章太炎与台湾》,载《台湾研究新视界:青年学者观点》,台北:麦田出版社,2012年,第75-116页。

30,《康梁在孔教能否为国民义思想上的分合》,《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5期。

31,《中国近代批儒思潮的跨文化性:从章太炎到周氏兄弟》,《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0期。

32,《章太炎致康有为的一封佚信》,《文史知识》2011年第3期。

33,《“另一个中国”的敞开——大众媒体的西部行记(1935-1937)》,《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4,《早期〈画图新报〉的启蒙问题》,《中国国家美术》2010年第1期。

35,《“五四”前后顾颉刚的思想抉择与学术径路》,《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第1期。

36,《以“一返方言”抵抗“汉字统一”与“万国新语”——章太炎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论争(1906-1911)》,《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2期。

37,《分道扬镳的方言调查——周作人与〈歌谣〉上的一场论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1期。

38,《“历史研究法”与1920年代的梁启超》,《云梦学刊》2008年第5期。

39,《抗战前夕大众媒体中的西行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40,《“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生成与转向:顾颉刚的思路及困难》,《云梦学刊》2007年第1期。

41,《脱魅中的巫魅——论施蛰存小说的传统因素》,《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42,《博尔赫斯小说的意象分析》,载温儒敏主编《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学术类文章:

1、《五四与儒家三题:价值·历史·世纪节点》(笔谈论文)。许纪霖、刘擎主编:《丸山真男:在普遍与特殊之间的现代性》(“知识分子论丛”第16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4月),第180-187页。

2、《康有为:圣人的隐退》,王德威、宋明炜编:《五四@100:文化,思想,历史》,台北:联经出版, 20194月。

3、《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的追问与设计——评郑大华先生〈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前沿诸问题〉》,《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约5000字),第305-310页。

4、《新史视域与文史传统——评〈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现代中国》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月。

5、《地图与坐标:“近代”体验如何空间观察?——评〈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刊载于《现代中国》第八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月。

6、《诗学视野与在地关怀下的文学史研究——评陈国球〈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刊载于《现代中国》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月。

7、《在经验与外物之间:三个城市的三种书写方法——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说开去》,《现代中国》第五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月。

8、《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世界文化报告·中国部分〉》(提纲),负责撰写其中的《遗产》部分,刊载于《中国学术》200434合辑,总第1920合辑。

9、《1980年代以来鲁迅与周作人比较研究述评》,收入郑欣淼、孙郁、刘增仁主编《二○○七年鲁迅研究年鉴》,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428-452页。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