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学人 >>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
黄兴涛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7

个人简历及成果目录


     

 

    黄兴涛,男,19653月出生。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7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至今。2000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主任。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北京史学会常务理事,《清史研究》编委会主任。《新史学》杂志召集人之一。

20037—20047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研究;2004—2005在日本神户大学访问研究;2009年在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另外,曾10余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国家社科学术奖励。先后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新名词的形成、传播与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等重要项目多项。

研究专业方向为清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中西关系史。论著有《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文化怪杰辜鸿铭》(台湾修订版改为《文化怪杰:辜鸿铭评传》);《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代中国为视域》等多部。并发表论文百余篇。

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1998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辜鸿铭文集》、《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等;主编过《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与《二编》(副主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西学与清代文化》、《新史学》第三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等,均产生广泛的反响。

 

黄兴涛论著目录
1987
    1、《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康有为保护我国文物的思想主张》,载  

《广州研究》1987年第9期。

1988

2、《朱执信对民初士兵心理的研究与改造思想述论》载《军事历史研究》19884期。

3、《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合译,郑大华主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2月版。

1989

     4、《论五四及其以后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剑桥中国史)第12卷第8章(史华兹原著,黄兴涛、罗检秋译),载《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4月版。  

     5、硕士学位答辩论文:《试论五四后期的“东方文化派”》(19895-6月)。 

 

1991

6、《孙中山与李大钊》(合写),载《史学月刊》1991年第2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7、《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梅光迪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8、《读(奕訢慈禧政争记)》(合著),载《历史研究》1991年第4 

9、《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及其世界影响》,载《文史知识》1991年第9期。 

1992

10、《"怪杰"辜鸿铭的辫子趣话》,载《文史杂志》1992年第1期。

11、《宏观的思考、辩证的思维:<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评介》,载《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12、《五四时期的废娼运动初探》(合著),载《史学月刊》1992年第3期。

13 博士学位答辩论文《辜鸿铭的文化活动及其思想研究》(19926月)。

1993

14、《日本"辜鸿铭热"的内幕》(载《文史杂志》1993年第1期)。 

15、《马戛尔尼使华与传教士和传教问题》,载《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收入 张芝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4


16、《辜鸿铭反洋教述论》,载《福建论坛》1994年第1,收入复印资料  

《中国近代史》 

17、《化民族屈辱为爱国力量:评介(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书系)》,载《清史研究》1994年第1期。 

18、《中西冲撞的近代文化》,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文化精要》一书。 

19、《辜鸿铭英译儒经论》,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8月夏季卷。该文1997年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优秀论文奖。 

20、《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合写),载《学习与研究》1994年第14期。1995年曾获1994年度北京市属主要报刊优秀理论文章奖。 

21、《甲午战争时期主战舆论三题》,载《清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995

22、《一个中西文化关系史上被忽视了的细节——辜鸿铭赴日讲学论》,载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甲午百年祭:多元视野下的中日战争》一书。 

23、《文化怪杰辜鸿铭》一书由中华书局19955月出版(199310月交稿)。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4、《新版汉英(四书)索瑕访谈录》, 载《中华读书报》19951011

1996
25、《胡适与李大钊关系论》(合著),载《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 
26
、《重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载《光明日报》199642 

     27、《中国人的精神》译著,黄兴涛.宋小庆译,19965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首版。当年多次重印。  

  28、《辜鸿铭文集》(上下卷)主编主译,19968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29、《中华人物传库》(先秦、西汉卷)(编注), 华夏出版社1996年出版。

1997

30、《尚"":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2期, 原为1996年参加“海峡两岸青年学者论坛”所提交的论文,收入方克立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1月版的《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一书。 

31、《闲话辜鸿铭》一书,19974月海南出版社出版,后多次修订重印。

1998

32、《西方的中国形象》,载《中华读书报》1998311 

33、《不该遗忘的文化人——陈季同》,载《光明日报》1998528 

34、《戊戌百年祭:一个近代化视角的思考》(合写),载《文史知识》1998年第6,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年第9 期,曾选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月版)。 

35、《<中国人的精神>译者前言》,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出版、李绍昆主编《精神学研究》(美国)1998年创刊号。 

36、《论民国时期国内各民族文化的新交融》,载《中州学刊》1998年第5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9年第1 

37、《论民国文化的时代精神》,载《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0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并被《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摘录。

 38、《近代诸子学的学术特征与文化意蕴》,载《中华读书报》19981021

39、《中国人自画像》(译著,陈季同原著,黄兴涛等译),19985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获1998年当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40、主编〈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译丛。19981月至19991月,共出版《美国的中国形象》、《中国变色龙:欧洲接受中国文明的一个分析》、《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乡村生活》、《真正的中国佬》、《西方的中华帝国观:1840-1876》、《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十九世纪西方的中国观》、《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变化中的中国人》等10本。分别由时事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由中华书局重出修订版。20074月再次重印。2011年再出版《青龙过眼》、《道一风同》等三种。

41、《旷代怪杰:名人笔下的辜鸿铭,辜鸿铭笔下的名人》(编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2月出版。 

1999

42、《近代中国汉语外来词的最新研究》(199812月,载台湾"两岸青年学者论坛"《人文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部))。载《开放时代》19999月第5期。

43、《说"文凭":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一》,载《文史知识》1999 年第4期。

44、《话"支那":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二》,载《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45、《张之洞与晚清儒学》(合写),载《清史研究》1999 年第3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2期。

 46、《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特点及其启示》,载《中州学刊》1999年第6期。

47、《重勘乾嘉考据学》,《中华读书报》19991020

481998年至2000年初,主编《文化名门世家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德清俞家:俞樾、俞陛云、俞平伯》,《常熟翁家:状元门第 帝师世家》等。

2000

49、《张之洞<劝学篇>的西文译本》,载《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50、《名门文化与文化世家:文化名门世家丛书序》,《中华读书报》2000322

51、《文化景观辜鸿铭》,载《历史的影象》,2000年时事出版社版。

52、《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载《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福建日报》连续转载。

53、《也说圆明园遗址的内蕴及整修》,载《光明日报》2000420

54、《“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三》,载《文史知识》2000年第1期。全文收入2000年《美学》第4期,《哲学动态》2000年第7期对其观点予以专门介绍。

55、《谈“保险”: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四》,载《文史知识》2000 年第4期。

56、《“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评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系列”》 ,《中华读书报》2000930

57、《贵福杀害秋瑾考实》,《北京日报》2000109

58、《文化史的视野:近代文化与文化交流片论》(“我思丛书”之一),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月出版。

59、《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第一作者),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月版。获第三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0、《清史编年》(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1

61、《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之风气》(合著),《北京日报》20011022

62《近代中国家庭史研究漫谈》,《光明日报》20011218

63、《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台湾知书房出版公司2001年版,较1997年大陆版略有修改。

64、《文化怪杰:辜鸿铭评传》2001年台湾知书房出版集团,是《文化怪杰辜鸿铭》的台湾版,添补了参考书目等内容。

2002

65《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最初形成——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4期转载。

66、《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载《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2年创刊号。全文收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大学历史学专业学术论文读本”系列《中国近代史读本》(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6期摘录.《文摘报》等报刊摘录。

67、《“民族”一词究竟何时在中文里出现》,载《浙江学刊》2002年第1期,《文摘报》摘录。

68、《历史并不遥远:李文海教授的学术追求与历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4期。

69、《抗战前后中共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历史意义》(合作),《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1期。

70、《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再认识》(合作),《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

71、《“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著),《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21111日。

72、《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版。2009年获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普及奖。

2003

73、《近代中国新名词研究之不足与词汇传统的近代变革——以日本输入的汉字新名词为中心的考察》。载《日本学研究》20033月第12期。

74、《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问卷调查的综合分析》(合作),《人民日报》2003729日。

75、《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一般思想史”之认识》,《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10期。

76、《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上下,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2004

77、《关于新修清史框架设计的若干想法》,《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8、《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观念认同性质论》,《北京档案史料》2004年第2

79、《<寻根>的境界》,《中华读书报》20041013日。

80、《""字漫说》,《光明日报》20041221日。

81、《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之一,主编李文海)2004-200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版。获得学界广泛好评。曾获得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吴玉章优秀成果奖等。

2005

 82、《清末民初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问题——兼谈“思想现代性”与现代“社会”概念的中国认同》,《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11期。日本“现代中国史研究会”的会刊《现代中国研究》(日文)第17号(2005930日)全文翻译发表了此文。

83、《清代寿阳祁氏之文化》,《寻根》2005年第1期。《山西日报》2005621日转载。

84、《也谈“她”字的发明与“伊”字》,《光明日报》2005726日。

85、《真实重现民国时期社会生存图景》(合著),《光明日报》2005426日。

86、《论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整体萌发——兼谈清末民初学术转型的内涵和动力问题》(合著),《清史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4期全文收录。

2006

87、《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6期。《光明日报》“史学版”200715日摘录介绍。《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摘录。

88、《英文语法知识和概念在华早期传播之一: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英语文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文史知识》2006年第3期。

89、《英文语法知识和概念在华早期传播之二:<文学书官话><文法初阶>》,《文史知识》2006年第4期。

90、《英文语法知识和概念在华早期传播之三:其他一些重要书籍(1878年前)》,《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

91、《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摘要介绍。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6年第 10期全文摘录。

92、《日本人与“和制”汉字新词在晚清中国的传播》,载《寻根》2006年第4期。

93、《“国学”与现代意识——清末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光明日报》2006715日。

94、《自省与“他者”:明恩溥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民族性改造话语——《中国人的气质》在华传播研究》,载《近代文化史研究》20075月第1期。

95、《百年学术精品提要》(文史卷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6月版。

96、《中国人的气质》(黄兴涛校注,标点),中华书局2006年8月版。

97、“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主编),一共10本,2006年8月由中华书局重出修订版。一次性重出。20074月再次重印。

2007

98、《“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4期摘录.

99、《清代前中期西学影响经学问题研究述评》(合作),《中国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

100、《“她”字的故事:女性新代词符号的发明、论争与早期流播》,载《新史学》2007415日第1卷。 

101、《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20075月海南出版社第4 版(最新修订版)。20089月台湾五南出版社出版第5版修订版;2009年古吴轩又出版此书中英文对照本,即第6版。2010年又被“联盟”出版。

102、《文化史研究的省思》,《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3期。

2008

103、《明末清初传教士对西方美学观念的早期传播》,《文史知识》2008年第2期。。

104、《西学与清代文化》(合作主编,另一主编为黄爱平),中华书局2008年版。

105、《清末民国社会调查及其学术内蕴》(合著),《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11期。

106、《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主编,合作,另一主编为夏明方),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07、《现代统计学的传入与清末民国社会科学的兴起》(合著),收入《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一书。

108、《清末新式学堂的伦理教育与伦理教科书初探——兼论现代伦理学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合著),《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

109、《西方地震知识在华早期传播与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兴起》,《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10、《罗家伦致信北大校方赶英文老师辜鸿铭“下课”——一份新见北大档案的介绍与解读》,载《光明日报》200868 日史学版(全文1万字,整版)。

2009

    111、《情感、思想与运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检视》,《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20097月版《20世纪中国史》系列第一卷《中华世界と近代》译成日文收入(感情思想運動――近代中国ナショナリズム研究の検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摘录。

    112、《“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4 16日。被《历史学文摘》2009年第3期摘录。

    113、《一个有学术追求的好出版社》,《中华读书报》2009121日。

114、《“选择”的意义:学者潘光旦的思想史地位漫说》,《博览群书》 2009年第4期。

    115、《“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200910 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部分内容被《中外文摘》(2010年第1期), 《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3期),《中华遗产》2009年第5期等摘录。入选2009年“中华读书报”百佳图书;2010年获第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奖;2012年,获第三届原创图书工程奖;第三届福建省优秀出版物奖、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116、《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12期。

117、《新史学》第三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黄兴涛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底版。

118、《新名词的政治文化史:康有为与日本新名词关系之研究》,载《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一书。

2010

    119、《<英吉利国译语>的编撰与“西洋馆”问题》,《江海学刊》201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历史学文摘》等摘录。《明清史研究》转载。

    120、《戊戌变法与晚清思想文化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月版。郑大华、黄兴涛、邹小站主编。

    121、《现代中华民族认同史小议》,《北京日报》2010419日。

122、《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之大成——鼎盛时期圆明园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合著),载《圆明园百景图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作为“绪论”(中英文)。

123、《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合著),《历史研究》201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摘录。多处转载。

2011

    124、《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对美国“新清史”的一种回应》,《清史研究》2011年第1期。此前《中华读书报》曾在20101027日发表其中部分。《历史学文摘》等摘录。《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2年第57号全文转载。《民族社会学》2012年全文转载。收入刘凤云等主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论文集。

   125、《清末现代“民族”概念形成小考》,《人文杂志》2011年第4期。《新华文摘》摘录。

   126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oncepts of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and their applica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times,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Vol.5,NO.1,2011.6

   127、《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代中国为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月版。入选2011年“中华读书报”百佳图书;20124月获国家图书馆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奖。

   128、《追寻文化之史》,《南方都市报》201173日。

 2012

   129、《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原文整理注释 》 (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30、《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释读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31、《近代中国商学兴起的历史考察》,《中华读书报》2012425日。

132、《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2012年第9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