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滨(1922-2005),女,祖籍山东掖县(现名莱州),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局级)。1922年11月12日出生于哈尔滨。徐滨于1944年4月经《华西晚报》主笔黎澍等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事学生运动。 徐滨同志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通过张友渔等介绍,于1946年4月初进入晋察冀张家口解放区,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先后于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在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俄语系任俄语教员,其间于宣化县参加土改,于行唐专区参加平分土地运动,于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滨同志满怀激情迎接新社会,用自己的俄语专长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9月,徐滨同志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校长的苏联顾问翻译。其间曾被借调,以翻译身份参加亚澳工妇会议;随尹达、裴文中参加莫斯科大学组织的国际考古学会议;随以杨献珍为首的高级党校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后任中共八次代表大会的口语翻译。1956年9月至1961年,徐滨任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笔译,其间曾被借调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口语翻译。 徐滨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她为人师表,热情关怀、爱护青年人,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治学严谨。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初期,多由苏联专家授课,凡有疑难问题,她都能准确翻译,深得广大师生的尊重爱戴。徐滨曾参加翻译苏联十卷本的《世界史》,及苏联高级党校新闻专业教材。在人民大学编译室工作期间,她又翻译了“空想社会主义丛书”等校内参考用书。 1962年至1966年,徐滨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教研室工作。“文革”期间,徐滨坚持真理,不畏邪恶。1969年至1972年曾下放到江西余江县人大“五七干校”。1973年徐滨到清史研究小组(清史研究所前身)工作,曾参与翻译《外贝加尔的哥萨克(史纲)》(第一卷、第二卷)、《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为《一六八九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一书的撰写翻译俄文资料。徐滨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和清史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 徐滨逝世。 (本资料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