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成果 >>
黄兴涛:《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4-21

 

      黄兴涛著《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作者以为,将西方的新文.化.史与国内外传统的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研究作为起点,本着继承、融会、有所反省和超越的前瞻性精神,不断进行新的多样化的文化史研究实践,或许是最为明智的态度,亦可视为新阶段文化史研究再出发的基点,这种文化史追求具体而踏实、多彩而生动、博大而精深、充满探索和反思性的学术成果。其认知过程或许历尽艰辛,却是享受创造的一轮又一轮的智海远航。

 

章节目录

一、文化史何为?一种研究省思

     整体性强调与“以文化解释文化”之策略
     文化史研究的三个层面及其深度追求
    “文化史事件”及其他
二、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观念的“社会”化把握与“概念史”实践
     知识的反思性考掘与信仰的本真性揭示
    “人文”化的学术追寻与多学科的问题对话
三、“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话语”、“话语分析”的由来与内涵
      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话语”分析的积极面向
      困惑与批评:概念“自明”性问题和“‘想象’本质主义”
四、“概念史”和“一般思想史”短论二题
    “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
    “选择”的意义:学者潘光旦的思想史地位漫说
五、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对美国“新清史”的一种回应
     问题意识的由来与满人“中国认同”之确认
     认同与再造:内涵及特征分析
     清末满人的现代民族自觉与“中国认同”之演进
     变与不变的“中国性”:多重认同的统一
六、乾隆朝《口英咭唎国译语》的编撰与“西洋馆”问题
    《口英咭唎国译语》的编撰缘起与时间略考
     编撰者、有关内容及其“广东英语”之特征
     乾隆的语言兴趣、中西交往和“西洋馆”问题辨析
七、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之大成——鼎盛时期圆明园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
     小引
     中西园林文化和造园艺术交融的“博览会”
     园林建筑艺术透视:一种集大成的典型
     萃珍无数的特殊“博物院”和“图书馆”
     皇家文娱中心及其园林文化成因略说
八、晚清寿阳祁氏之文化
    从考古到经世:开边疆史地学研究之新风
    祁氏诗歌与晚清“宋诗”旨趣
    发扬“帖学”的艺术:祁氏书法遗产及其他
九、清末民初现代“文明”“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运用
    中西“文明”、“文化”概念的早期接触与对应
    甲午战后现代“文明”概念的流行与维新、革命之关系
    狭义“文化”概念的形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结语
十、大义与私意:罗家伦“上书”赶辜鸿铭“下课” ——一件新发现的北京大学档案之解读
     罗家伦“上书”北大校方的正文及其背景
      激于“大义”与“私愤”的双重冲动
      “上书”的正式递交与校方的最初反应
      两个老师之间的“竞争”:胡适因素蠡测
      辜鸿铭在北大的英文教学效果之他证
      晚年罗家伦对辜鸿铭之“论定”
十一、畸变的历史: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
     传统语境下“黄色”一词内涵的基本倾向及近代延展
    “黄色新闻”与“黄色工会”:西方贬义的黄色概念传入中国考
    “黄色”一词淫秽含义的生成、扩散与定型
     何以致此?“黄色”词义双重变异的成因分析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