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百年清史研究史·经济史卷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作者:朱浒
ISBN:978-7-300-11631-0
定价:149.00
出版日期:2020-09-15
清代是唯一兼跨中国古代经济和近代经济的断代时期,清代经济史在中国经济史领域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清代经济史研究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中体量最大的部分之一,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虽然在成果数量上依然不断增长,却少有理论、方法和观点上的重要突破。而对清代经济史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展望未来,自属应有之义。
本书的主旨是探讨百余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学术脉络的演变,其评述范围以中国学界的研究状况为主。本书立足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史分析,通过揭示清代经济史研究中出现的各种范式及其转换脉络,以期较为简明地归纳以往研究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探讨。
关于作者
朱浒,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史所所长,第六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清史研究》《历史评论》《河北学刊》编委。主要致力于中国灾害史、晚清史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代表著作有《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另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本书的研究主旨,是探讨百余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脉络的演变。范围以中国学界的研究状况为主,但在必须加以对照之处,会适当论及海外学界的研究状况(因本系列丛书中另有关于海外清史研究的专门总结,故本书无须多加展开)。
本书是提纲挈领式的学术史分析和综论,而非力求面面俱到的成果综述,故而不能成为一部具有成果索引性质的工具书。当然,限于个人的眼界和能力,这种分析和综论只能评述本人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其间难免出现见仁见智或挂一漏万之处,敬祈方家指正。而在开展评述之前,就本书核心内容的界定、学界已有的总结以及本书的基本思路等问题,先行给出一个扼要的说明,以裨读者有章可循,亦为应有之义。
经济史作为与政治史、思想史并驾齐驱的学科大类,向来在史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以来,经济史研究总体上稍显寥落,不时可以听到青黄不接、罕有创见的感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史研究的入门难度较高。对于广大后学来说,不得不面对的一大入门难题是,鉴于经济史领域所积累起来的、体量庞大的研究成果,要想在系统把握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具有原创性质的研究,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学术工作。本人因在研究中经常需要顾及与经济史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不能不力求深入了解经济史研究的基本状况。因此,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在很大意义上也是本人对自身学习、领会经济史这一重要领域的回顾。其中提出的有些问题及表述方式,在经济史研究的内行看来未免浅显,但是对于视经济史研究为畏途的人来说,或许有助于克服某些心理障碍。
在总结百余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脉络之前,需要先对“经济史”和“清代经济史”这两个看起来平凡的关键词做出一番解释。其理由在于,正是以往对这两个关键词的基本内涵认识不足,才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劳动的不断出现。有鉴于此,本书必须对自身研究主题的概念和逻辑进行澄清。
什么是经济史?吴承明曾给出了一个学界较为认可的简明说法:“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如果已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但数年以后,他又提出了一个有所扩大的表述:“经济史是研究历史上各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运行的机制和绩效。依此定义,我们研究的视野就不能限于经济本身,因为自然环境、国家、社会和文化都制约着经济的运行,而经济运行的绩效也在自然环境、国家、社会和文化上表现出来。” 显而易见,这两种定义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简单地说,第一个定义是指狭义上的“经济史”,第二个定义则是指广义上的“社会经济史”。这样一来,正如李伯重所指出的那样,学界其实“对于经济史、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定义”。而由于没有得到确切界定,所以在国内学界,“经济史”这一概念往往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史,而且也包括社会史,因而常常被统称为“社会经济史” 。鉴于当下越来越细密的学术分工,仅凭个人努力已很难全面把握广义上的“社会经济史”。并且,如果本书从一个太过笼统的对象出发进行论述,则很难避免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的结果。相对而言,把论述对象锁定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史研究,虽然也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但是鉴于学界在这个问题上毕竟早已形成了一些较为确定的共识,所以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共识,就是有关经济史记录和经济史研究的区分。
按照学界公认的看法,中国虽然早有大量关于经济史内容的评述和记录,但其本质是注重记载典章制度和经济实践的“食货之学”;随着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传入,中国才在清末民初开始出现经济史研究的萌芽;又特别历经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的洗礼,方使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得以确立 。本书也正是根据这样的标准,将立足于现代学术体系之上的、出现在中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作为学术回顾的主要对象。不过,对于作为本书回顾对象的经济史研究,还需要再加上一个说明。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史研究极大地牵涉了学科本位的问题。
根据现代学科体系的属性,经济史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取向,即经济学取向和历史学取向。经济史虽因此有着交叉学科的名义,但实际上由于经济学和历史学这两个学科的知识背景差别巨大,导致这两种研究取向在很多情况下其实难以兼容。有人就归纳出,所谓经济学取向的经济史研究,主导思路是根据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说历史上的经济内容,其核心在于“解释”;至于历史学取向的经济史研究,主要目标则是通过考证历史上经济的运行及其效果的实况,来探究经济变化的历史规律,其核心在于“考据” 。尽管上述归纳完全是从经济学背景出发的,对历史学取向的经济史研究的理解很有偏执之嫌,但是,其对经济史研究取向存在两种巨大分野的认识却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回顾时,一定不能忽视这种分野的存在。对于本书这样从历史学出发的立场而言,如果试图对两种取向的经济史研究进行全面把握,注定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正如上面所归纳的那样,经济学取向的经济史研究其实更多属于理论经济学。换言之,要把握这一取向的研究,实质上等于必须跟历史时期以来的各种经济学理论进行对话,这显然大大越出了笔者所能处理的学术范围。就笔者的学科出身和能力而言,能够通过对百余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论述,为改变前面那种对历史学取向的经济史研究所持的偏执之见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已属力所难能了。
在指明本书所要面对的“经济史”研究的内涵之后,下一步则是要厘清“清代经济史”的内涵了。从字面来看,所谓“清代经济史”,当然是指以清代为断限的经济史研究。但是,从以往研究实践的诸多表达来看,学界对这种断限远未达成广泛共识。本来,按照断代史的惯例,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一样,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时间断限也应该大体以清朝的兴亡时间为依归。可是由于清朝在后期发生了剧烈的社会转型,并不构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完整的王朝周期,从而导致清朝本身的历史也出现了被割裂的状况。那就是,1840年之前的清代历史被视为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段,1840年之后的晚清史则被归入中国近代史的范围。这种分裂的格局对清代经济史研究也形成了强力的制约,其表现是:“清代经济史”作为一个名词出现时,基本上是指清代前期的经济史,且其使用频次恐怕还不如“明清经济史”多;至于晚清时期的经济史,则往往依附在“近代经济史”的概念之下,很少得到过成为独立名词的境遇。一般情况下,清前期经济史的研究者很少顾及晚清经济史的内容,反之亦然。由于这两个研究领域之间很少发生直接的交集与互动,所以一个完整断代、涵盖整个清朝时段的“清代经济史”概念,其实始终没有真正构建起来。
大约从20世纪末开始,突破先前清史因“古代/近代”框架而被分为两截的呼声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特别是随着国家于21世纪初启动《清史》纂修工程,以重新编纂一部完整的《清史》为目标,更使得各个门类的专史的整合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这样一来,清代经济史分裂为古代经济史和近代经济史两个部分的局面,需要尽快加以改变。而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在一个整全的视野下,来认识和把握属于清代时段范围内的经济史研究。我们相信,在充分了解以往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取向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提炼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清代经济史”概念,用来与其他断代经济史进行更为深入的对照与对话。
基于上述认识,与以往相比,本书所要审视的清代经济史研究成果,包括了一个十分宽阔的范围。除了时限完全涵盖在清朝统治范围内的成果外,那些虽然以“明清”和“近代”为名义,但只要是以清代内容为主体的研究,都应该被纳入本书的考察范围。与此同时,也必须在一个贯通的视野下发掘出清代经济史研究中较为系统的演变脉络。这当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但是学术研究发展到今天,打破学科门类之间的藩篱已经成为越来越猛烈的潮流,再加上清代经济史分裂为古代和近代两大部分的状况,更多是出于主观意识的构建,并不能说是客观实践的结果。而从学术史回顾与分析出发,来揭示以往研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长短与得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前面之所以说本书的回顾不能采取通常的综述方式,也正是出于这种在认知前提上进行反思的要求。只有在这样的反思基础上,本书的工作才谈得上是为厘清“清代经济史”这样一个完整概念所做出的先行尝试。
本书目录
导言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范式与范式转换
第一章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端及其早期发展
第一节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端问题再考察
第二节社会史论战时期的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全面抗战后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进展
第二章以生产关系为主线的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封建经济论
第二节资本主义萌芽论
第三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论
第三章现代化范式主导下的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市场经济论
第二节产业经济论
第三节经济现代化论
第四章“中国中心观”取向与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美国学界的“中国中心观”及其基本理路
第二节中国学界对清代经济内在发展线索的追寻
余论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经济社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