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前沿动态 理论方法 专题研究 学术争鸣 资源导航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经济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经济史研究
彭雨新:《清代土地开垦史资料汇编》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4-16

彭雨新:《清代土地开垦史资料汇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摘要: 本编所辑资料共844条,包括顺治朝土地荒芜情况和招垦开始、从康雍至同光历朝的开垦、华北五省的土地开垦等6章


目录
第一章 顺治朝土地荒芜情况和招垦开始
甲。清初各省迭遭兵祸天灾、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田赋难征情况
细目
第一章 顺治朝土地荒芜情况和招垦开始
甲。清初各省迭遭兵祸天灾、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田赋难征情况
(甲1)陕西省顺治初年地荒丁缺钱粮难征情况(顺四年奏)
(甲2)陕西顺治中期有主荒粮无力交纳请求豁免(顺八年奏)
(甲3)江西省顺治初期迭遭兵祸地荒人亡严重情况(顺八年奏)
(甲4)顺治前期江西虔属各县兵祸之后凋残实况(顺八年奏)
(甲5)江西省再查土地荒芜及开垦情况(顺十年奏)
(甲6)四川清初残破景象一二(顺治年间记载)
(甲7)四川顺治中期灾难情况(顺八年奏)
(甲8)顺治末期四川严重凋敝情况(顺十七年奏)
(甲9)康熙初期蜀民颠连憔悴无力供应军粮(康三年奏)
(甲10)山东兵祸之后人民流离无法交纳漕粮(顺四年奏)
(甲11)顺治初期山东濮州荒残景况(顺三年奏)
(甲12)河南省河北府县大片荒地急待开垦(顺元年奏)
(甲13)顺治中期山西凋敝情况(顺十三年奏)
(甲14)顺治中期山西田荒人亡详细情况(顺十三年奏)
(甲15)顺治初期甘肃人民苦遭兵祸难于交纳钱粮(顺六年奏)
(甲16)安徽安庆府属潜山、太湖等县极度凋残情况(顺三年奏)
(甲17)安徽庐州府英山县清初残破情况(顺八年奏)
(甲18)顺治中期淮海地区地荒人少赋额不能不减情况(顺九年奏)
(甲19)湖南顺治初期兵祸之后极度荒凉景象(顺四年奏)
(甲20)顺治中期湖北严重凋敝情况(顺九年奏)
乙。顺治前期垦政的推行
乙(一)垦政的开始及其困难
<乙(一)1>山东巡抚方大猷条议开荒劝垦办法经户部奏请照所议实行(顺元年奏)
<乙(一)2>户部议准推选开垦(顺元年议)
<乙(一)3>顺治初期关于直隶、山东、河南荒地的措置
<乙(一)4>顺治六年全面推行垦政各项规定
<乙(一)5>垦政推行困难原因及除荒之必要(顺治中期议)
<乙(一)6>非先蠲荒难以劝垦(顺治中期议)
<乙(一)7>蠲荒必先查荒──直隶清苑、沧州查荒之例(顺六年奏)
<乙(一)8>东西迟查荒地,蠲荒垦荒难办,只得督促州县赶查造册(顺八年奏)
<乙(一)9>江西省筹议开垦荒地(顺九年奏)
<乙(一)10>云贵二省应举行屯垦以济军饷(顺九年奏)
<乙(一)11>清初辽东招民开垦奖叙规定(顺十年规定)
<乙(一)12>驻防官兵拨地规定(顺四年)
乙(二)垦政推选情况
<乙(二)1>山东范县设兵招集流民开荒(顺九年奏)
<乙(二)2>湖南招垦情况(顺九年奏)
<乙(二)3>安徽安庆府属开垦情况(顺八年奏)
<乙(二)4>安庆府属继续开垦(顺十一年奏)
<乙(二)5>河南开垦二千七百余顷,地方官受到奖励(顺十年奏)
<乙(二)6>四川保宁等府顺治六年间军民开垦情况(顺七年奏)
<乙(二)7>四川发给贫民耕牛按牛索租(顺前期)
<乙(二)8>蜀省凋残垦政难于展开屯田御史请求新垦升科缓为五年(顺十三年奏)
<乙(二)9>山东濮州已垦地亩因兵灾复荒以致再请豁免钱粮(顺十三年奏)
<乙(二)10>甘肃固原州牧马地开垦(顺九年奏)
<乙(二)11>山海关外中前所地方不准继续开垦(顺十一年奏)
<乙(二)12>招垦中私征、漏报、蒙混诸敝(顺十年奏)
<乙(二)13>河南辉县顺治实年捏报垦地
<乙(二)14>江西踏荒丈田出现舞弊情况(顺八年奏)
<乙(二)15>关于河南地方官开垦奖惩规定(顺七年复准)
<乙(二)16>旗地退出者由官府招垦升科(顺九年题准)
<乙(二)17>各边口内口外垦种与禁垦
丙。顺治十年至十三年的兴屯
丙(一)屯田的筹议及各省的兴屯
<丙(一)1>陕西延庆等府顺治中期兵民屯田的初步收效(顺九年奏)
<丙(一)2>军饷困难急宜开展屯垦(顺九年奏)
<丙(一)3>兴屯筹议(顺十年奏)
<丙(一)4>户部对兴屯道与地方官垦政职权的划分及奖叙规定(顺十一年及十三年规定)
<丙(一)5>关于屯垦资金及屯租征收的规定(顺九年及十三年两次规定)
<丙(一)6>顺治中期甘肃等议兴屯
<丙(一)7>顺治十一年甘肃官民地亩开垦略况(顺十一年奏)
<丙(一)8>江南凤、庐、淮、徐兴屯设官及屯本拨给筹议(顺十年奏)
<丙(一)9>庐州府属屯本银与垦荒额(顺十一年至十三年间情况)
<丙(一)10>直隶省筹议兴屯移用赎锾作为牛、种之资(顺十三年奏)
<丙(一)11>山西宣府、大同两镇请求复设屯牧道以利屯垦(顺十年奏)
<丙(一)12>屯租过重,宜、大兴屯道请求减低租率(顺十一年奏)
<丙(一)13>山西宜、云两镇及大同府兴屯期间开垦4000余顷(附表1-1)
<丙(一)14>山西大同县战乱后开垦荒地多有隐漏(顺十二、十三年间情况)
<丙(一)15>山东兴屯,兖青、济东两芤道条议四款(顺十年奏)
<丙(一)16>户部议奏山东济兴屯道迟日豫条陈屯政四事(顺十二年奏)
<丙(一)17>山东充青兴屯所借屯本分三年归还(顺十一年奏)
<丙(一)18>山东兴屯一年所获产量(顺十二年奏)
<丙(一)19>兴屯期间山东济阳县招垦,地方官欺隐地亩(顺十三年奏)
<丙(一)20>兴屯期间山东奉光县隐匿大量地亩(顺十三年奏)
<丙(一)21>陕西诸道军屯动支朋合银(顺十一年奏)
<丙(一)22>江西省清查民田情况(顺十二年奏)
<丙(一)23>江西兴屯情况(顺十三年奏)
<丙(一)24>两湖兵祸连年仅部分地区勉强兴屯(顺十一年奏)
<丙(一)25>湖南一而驻兵防守,一面兴办屯垦情况(顺十二年奏)
<丙(一)26>湖南各州县垦荒情形(顺十三年奏)
<丙(一)27>河南省顺治年间官多于民地(顺十一年奏)
<丙(一)28>河南南阳附近不规模军屯开垦情况(顺十三年奏)
<丙(一)29>四川广元、昭化开始军屯(顺十年奏)
丙(二)兴屯成效甚少及屯道屯厅的裁废
<丙(二)1>四川兴屯成效甚少(顺十三年奏)
<丙(二)2>在议裁屯道屯厅声中,四川要求保留(顺十三年奏)
<丙(二)3>广、昭屯兵调走,遗下垦田无人承种(顺十六年奏)
<丙(二)4>陕西军屯收效甚省,议改屯兵为屯民(顺十三年奏)
<丙(二)5>湖北兴屯困难,议裁屯官(顺十三年奏)
<丙(二)6>江西安福县奉文招垦硬生派信垦额(顺十二年奏)
<丙(二)7>甘肃临洮渭源捏报垦地(顺十一年奏)
<丙(二)8>各地兴屯衙门多强迫百姓报垦(顺十二年奏)
<丙(二)9>议裁屯道屯厅仍归州县官负责劝垦(顺十二年奏)
<丙(二)10>兴屯期间户部拨过屯本银51万两(顺十三年奏)
<丙(二)11>裁屯后屯粮归并大粮四项建议(顺十三年奏)
<丙(二)12>各地奉命停止兴屯(顺十三年奏)
<丙(二)13>屯田既改归民垦,徒罪人犯应仍发驿递(顺十三年奏)
丁。顺治晚期的土地开垦
<丁1>垦荒劝惩则例(顺十四年定)
<丁2>奖励殷实人户开垦荒地(顺十四年谕)
<丁3>关于依靠绅衿推动垦荒意见(顺十三年奏)
<丁4>缙绅损资开垦请予授职升用(顺十五年奏)
<丁5>在官职奖赏下直隶绅衿地主报垦荒地(顺十四年奏)
<丁6>直隶开州一名绅衿地主开垦荒地3000余亩受到奖励(顺十五年奏)
<丁7>山东曲阜一名生员垦荒4000作亩受到奖叙(顺十五年奏)
<丁8>请停扫民百家送往盛京得受知县这例(顺晚年奏)
<丁9>顺治后期推展开垦和宣镇大同开垦情况(顺十五年奏)
<丁10>山西大同府属顺治十四年间地方官督垦荒地额(顺十六年奏)
<丁11>湖南兵灾之后荒地难于垦复急待排除障碍以利开发垦(顺十三年奏)
<丁12>顺治后期湖南地方官因招垦成绩议叙(顺十六年奏)
<丁13>顺治十二、十三年间山东清查田亩(顺十三年奏)
<丁14>疏请清丈河南、山东二省荒地(顺十五年)
<丁15>河南、山东急行清丈地面(顺十五年奏)
<丁16>河南、山东清丈中,亩的面积问题
<丁17>顺治十五年内河南、山东急报开垦巨额田亩
<丁18>请停察荒疏(顺十六年奏)
<丁19>山东、河南浮报垦额百姓受困
<丁20>湖北沔阳卫、安陆卫屯田经丈量增地10000余亩(顺十五年奏)
<丁21>顺治后期陕西延属清丈、自首地亩分期带征欠粮情况(顺十六年奏)
<丁22>广西久被兵祸之后顺治十三年急筹开垦(顺十三年奏)
<丁23>广西省顺治十四年报垦田地1500顷以上(顺十六年奏)
<丁24>甘肃巩昌府顺治十五年垦荒2000余顷(顺十六年奏)
<丁25>安徽当涂、高淳间丹阳湖畔经地方官督民围田报垦3万余亩(顺十七年奏)
<丁26>丹阳湖水冲破圩堤,已升科粮额只得豁除(康四年奏)
<丁27>兵屯省饷议(顺十二年奏)
<丁28>申请湖广屯田(顺十五年奏)
<丁29>请修复云南旧屯(顺治末年)
<丁30>军屯疏(顺十四年奏)
<丁31>云南荒地起征规定(顺十八年题)
<丁32>顺治朝各省报垦面积统计(表1-2)
<丁33>顺治八年至十八年(1651-1661年)丁、地、银、粮、草数额统计表(表1-3)
第二章 从康雍至同光历朝的开垦
戊。康雍时期的土地开垦
戊(一)垦荒政策规定及有关奏议
<戊(一)1>增订劝垦奖惩办法(康元年议)
<戊(一)2>限期五年垦完的规定宣告停止(康四年示)
<戊(一)3>关于官员、绅衿招垦议叙(康三年议)
<戊(一)4>四川官员招垦议叙(康十年议)
<戊(一)5>关于依靠乡绅招募流民开垦意见(康十七年奏)
<戊(一)6>有主荒地开垦后产权的承认(顺十四年议)
<戊(一)7>地方官对垦民先发给产权帖文以息争讼并宽徭役及借给农本以鼓励开垦(顺十八年)
<戊(一)8>抛荒地经别人垦种后不许原主复问(康二十二年议)
<戊(一)9>开垦荒地应对垦民轻免徭役(康元年奏)
<戊(一)10>开垦荒地应给贫民牛种(康十一年奏)
<戊(一)11>垦荒成效不著在于三点失措(康七年奏)
<戊(一)12>垦荒各项禁令(康熙朝历年规定)
<戊(一)13>康熙中期招垦规定
<戊(一)14>关于兴办兵屯两种不同意见
<戊(一)15>新垦地起科年限的更动(康十二年谕)
<戊(一)16>升科年限对开垦的影响(康十八年奏)
<戊(一)17>六年起科规定下瘠地难垦(康二十四年奏)
<戊(一)18>关于土地丈量的规定(顺康年间)
<戊(一)19>各种地亩不清应行丈量
<戊(一)20>山东新泰县清丈土地(顺十年议)
<戊(一)21>清查田地户口以杜隐匿(康二年议)
<戊(一)22>清丈弊端种种(康三年奏)
<戊(一)23>浙江衢州开化县清丈后情况(乾二年奏)
<戊(一)24>清丈易滋流弊不如改令隐漏者自首免罪
<戊(一)25>垦地隐漏自首者免予处分(康熙年间多次规定)
<戊(一)26>关于投诚官兵拨给荒地开垦(康熙年间规定)
<戊(一)27>雍正朝垦政宣布(雍元年谕)
<戊(一)28>口外地方将京城无业旗丁移往开垦(雍元年谕)
<戊(一)29>令军流人犯前往西宁布隆吉尔地方开垦(雍二年议)
<戊(一)30>台湾旷地租与民人垦种(雍二年议)
<戊(一)31>各省难垦荒地据实上报(雍五年议)
<戊(一)32>对无力开垦之户酌借给牛种口粮(雍七年谕)
<戊(一)33>荒地原主自垦,日后他人已垦而原主要求复业应给还垦本(雍七年议)
<戊(一)34>开垦荒地业主逾期不报,即由原垦人承业(雍十二年议)
<戊(一)35>严禁豪绅冒认垦地或滥报开垦(雍十二年议)
<戊(一)36>雍正年间令各省已垦未报地亩限期首报(雍五年至十三年奏)
<戊(一)37>关于各省开垦缺荒地亩限额垦完的规定(乾元年奏)
戊(二)康雍时期垦政的偏向
<戊(二)1>康熙初期地方官捍报垦额(康六年奏)
<戊(二)2>四川巡抚罗森捍报大量垦地(康二十一年奏)
<戊(二)3>康熙实湖垲衡阳县令捍报荒地
<戊(二)4>请严禁州县官捍报垦田之弊(康二十二年奏)
<戊(二)5>雍正初年山东报垦浮夸
<戊(二)6>雍正末期山东垦荒进行情况(雍十二年奏)
<戊(二)7>雍正年间安徽宿州卫虚报垦额(乾十一年奏)
<戊(二)8>安徽宿楹县虚报垦额(雍六年及十年)
<戊(二)9>福建崇安县捍报垦田(雍七年、十年、十一年)
<戊(二)10>山西宁乡县雍正十年间捍报垦地迫使当地人民认摊垦额(乾六年)
<戊(二)11>雍正年间河南开垦田文镜、王士俊急功好利受到攻击(乾二年奏)
<戊(二)12>列地王士俊督垦捍报各种情况(乾五年奏)
<戊(二)13>王士俊掩盖浮报垦额过失
<戊(二)14>云南请豁右甸捍报新垦(乾元年奏)
<戊(二)15>开垦中虚捍作弊之一般(雍十三年奏)
<戊(二)16>雍正末期对各省州县浮报垦地详加察究的规定(雍十二年议)
<戊(二)17>康熙前期各省报垦面积统计(表2-1)
<戊(二)18>康熙中期以后历年各省报垦额统计(表2-2)
<戊(二)19>雍正时期各省历年报垦额统计(表2-3)
戊(三)东南沿海迁界及撤界后的垦复
<戊(三)1>康熙初期沿海徒民及后来开界经过
<戊(三)2>福建沿海迁界期间的破坏情况(康十二年奏)
<戊(三)3>广东迁海严逼情况(康熙初年)
<戊(三)4>迁界线上设后防守,勒令乡民筑墩派银(康初年奏)
<戊(三)5>广东迁海地界
<戊(三)6>开海禁后东南沿海原划作界外地民田一概归还(康二十二年)
<戊(三)7>广东沿海展界后招民耕种(康二十二年谕)
<戊(三)8>浙江沿海撤界后恢复耕种(康二十三年谕)
<戊(三)9>福建沿海恢复耕种后举行土地清丈(康二十三年令)
<戊(三)10>限闽省一年垦完荒地(康四十六年谕)
<戊(三)11>广东省惠州府康熙前期迁荒地及垦复额(康二十六年)
<戊(三)12>广东潮州府因迁海豁除田额及以后垦复额
<戊(三)13>广东东莞县康雍乾三朝土地垦复额
己。乾隆朝垦政的刷新及以后垦政上的问题
己(一)乾隆朝垦政的刷新及各项垦政规定
<己(一)1>请停丈量、首报地亩(雍十三年奏)
<己(一)2>嗣后各省报垦务必详加核实不得丝毫假饰(弘历即位初谕)
<己(一)3>山西屡年首报欺隐地亩应重新确查,勒派者题请豁免(乾三年谕)
<己(一)4>乾隆初年豁除湖北各州县卫虚报垦田及征粮银数额(表2-4)
<己(一)5>河南、山东等省乾隆初年豁除虚报垦额情况
<己(一)6>关于雍正七年限期垦完荒地对地方官按分数奖惩办法的停止(乾九年奏)
<己(一)7>各省州县零星地土免予升科规定(乾五年谕)
<己(一)8>各省零星地土免科及升科界限
<己(一)9>广东高、雷、廉三州荒地开垦一概免科(乾十一年谕)
<己(一)10>云南省山头地角、水滨河尾开垦概免升科(乾三十一年谕)
<己(一)11>关于各省零星地土免科的再规定(道光十二年议)
<己(一)12>旱田改水田者免其改则加赋(乾五年谕)
<己(一)13>有土产出息之地不得强令开垦(乾六年议)
<己(一)14>陷匿新垦地或熟地1亩以上须受处分(乾六年议)
<己(一)15>承垦有主荒地须交地价(乾七年议)
<己(一)16>甘肃垦民藉绅衿名义报垦者应有永佃权利(乾七年议)
<己(一)17>新垦地不再摊征丁银(乾三十八年谕)
<己(一)18>乾隆朝开垦的补充规定
<己(一)19>“开垦事宜”各项(同治无年户部制定)
己(二)居民与水争田及棚民开山
己(二)1居民与水争田
<己(二)1.1>永定河决口水退后百姓垦种淤地,黄河堤岸空地亦多垦种(康五十二年谕)
<己(二)1.2>王士俊请垦山东东平州安山湖涸出之地未获批准(雍十三年谕)
<己(二)1.3>保定等处旧淀涸地改田以致河道阴塞(乾三年谕)
<己(二)1.4>淅省夏盖湖、汝仇湖等湖荡的垦种与限制(乾九年议)
<己(二)1.5>请严池塘改田之禁(乾十一年奏)
<己(二)1.6>清延有关禁令(乾十一年令)
<己(二)1.7>查禁荆襄私垸滩地疏(乾十三年奏)
<己(二)1.8>查禁太湖蒋芦占塞河道示(乾二十八年示)
<己(二)1.9>黄河大堤内滩禁筑私埝(乾二十三年谕)
<己(二)1.10>谕禁永定河一带淀泊近水居民与水争地(乾三十七年谕)
<己(二)1.11>禁黄河滩地居民占垦,但应妥善处理(乾四十七年谕)
<己(二)1.12>因荆州下游沙洲植芦壅阻,不许任意阻水垦种(乾五十三年谕)
<己(二)1.13>洞庭湖沿岸私垸添筑,增加水患,必须限制(嘉七年奏)
<己(二)1.14>论〓辅淀泊淤地不应占垦(道光年间)
<己(二)1.15>洞庭湖沿岸私垸增筑应严加禁止(道五年奏)
<己(二)1.16>滨江新涨沙滩应严禁私垦(道十二年谕)
<己(二)1.17>民田侵占水柜议(康熙中期)
己(二)2>棚民开山官府严加管制
<己(二)2.1>江西棚民被强制编入保甲(雍正初年)
<己(二)2.2>对淅赣棚民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雍正初年)
<己(二)2.3>乾嘉时期棚户发展情况
<己(二)2.4>乾嘉时期陕西兴安州一带山区棚民开垦荒地及兼营副业情况
<己(二)2.5>道光年间流民进入西南苗疆山区种地,引起统治者惶惶不安
<己(二)2.6>浙江水灾半由棚民开山水道淤塞,应行禁止(道光三十年前奏)
庚。同光年间占后荒地的垦复
<庚1>同治年间清延镇压人民起义后急图恢复农业(同二年、八年谕)
<庚2>太平天国战争末期安徽省兴办屯垦(同治初年)
<庚3>同治年间安徽桐城垦荒额(同治九年)
<庚4>陕西战后招垦办法(同三年)
<庚5>浙江严州府招垦办法(同五年)
<庚6>战后江南招垦办法(同八年)
<庚7>黄河丰工决口后,新涸淤地被山东难民垦种及其纠纷处理(同五年)
<庚8>对铜沛客主产权纠纷的解决(同六年谕)
<庚9>左宗堂镇压回民起义后奏办垦复情况(同九九)
<庚10>各省军务平息,清延下令招垦荒地(光元年谕)
<庚11>江苏、安徽兵后田亩荒废因土客相仇未能及时垦复(光二年谕)
<庚12>江南荒田募淮北流民垦种仍难就绪(光三年奏)
<庚13>山西等省灾民来皖垦种(光四年奏)
<庚14>办理皖省垦务(光九年奏)
<庚15>山西大灾之后急应招徕开垦(光四年谕)
<庚16>光绪初期山西省大灾后荒地垦复情况(光六年奏)
<庚17>晋省未垦荒地尚多,请宽起征年限(光八年奏)
<庚18>贵州省战后招徕不易,拟兴办屯垦(光九年奏)
<庚19>贵州省镇压苗民起义后开办屯垦(光十年)
<庚20>江苏省垦荒章程(光三十一年)
<庚21>论太平天国战后江浙地区招垦情况
第三章 华北五省的土地开垦
辛。直隶省的土地开垦
辛(一)清初圈地与土地开垦
<辛(一)1>清初圈地诏令(顺治初至康二十四年)
<辛(一)2>清初八旗贵族及官兵圈占近京地亩统计(表3-1)
<辛(一)3>康熙二十二年各旗庄屯的拨给
<辛(一)4>直隶省各府州田地原额、圈充冲压及历年开垦查出额统计(表3-2)
<辛(一)5>顺天府属各州县土地被圈充情况(表3-3)
<辛(一)6>满城、雄县、徐水县田地被圈占情况示例
<辛(一)7>直隶良乡县清初民地全被圈占及以后开荒查报情况(附表3-4)
<辛(一)8>八旗圈地之病民(康八年奏)
<辛(一)9>康熙五年镶黄正白两旗换地缘由
<辛(一)10>两旗换地徒增人民痛苦(康五年奏)
<辛(一)11>王登联上疏说居民因不愿转徒而环泣马前(康五年奏)
<辛(一)12>蓟州历年田地开垦及被圈情况(附表3-5、表3-6、表3-7、表3-8、表3-9、表3-10、表3-11、表-312)
<辛(一)13>直隶省各府州县清前期报垦面积(表3-13)
<辛(一)14>直隶顺天府昌平、顺义等州县同光年间呈报垦地情况
辛(二)1天津营田
<辛(一)1.1>康熙后期天津等处试开水田(康四十四年谕、议)
<辛(一)1.2>蓝理试办水利开垦(康四十五年议)
<辛(一)1.3>蓝田大致规划
<辛(一)1.4>康雍年间津东水利营田规模
<辛(一)1.5>僧格林沁在海河两岸营田(减九年)
<辛(一)1.6>崇百经办天津营田(同治年间)
<辛(一)1.7>宁河、天津交界地方官荒地亩试垦水田(同四年、五年谕)
<辛(一)1.8>崇厚拟定试垦水田条款(同五年)
<辛(一)1.9>津沽屯田的发展(光绪初年)
<辛(一)1.10>光绪中期天津军城水稻种植收效有限(光十三年奏)
<辛(一)1.11>天津营田受地利限制以致难见大效(光十六年)
辛(二)2畿辅营田
<辛(二)2.1>畿南请设营田疏(雍三年奏)
<辛(二)2.2>直隶营田令江浙二省选派老农、工匠传授农业技术(雍二年议)
<辛(二)2.3>请定考核以专责成疏(雍四年奏)
<辛(二)2.4>营田四局工程序
<辛(二)2.5>雍正五年至八年间近畿各州县营田情况(表3-14)
<辛(二)2.6>畿辅水利各工告竣情形疏(雍五年)
<辛(二)2.7>畿辅营田收效不大原因(乾隆年间)
<辛(二)2.8>畿辅营田停废原因(乾九年奏)
<辛(二)2.9>畿辅水利议总叙(道光年间)
<辛(二)2.10>畿辅利水营田屡兴屡废的困难原因(光初年奏)
壬。河南、山东两省的土地开垦
壬(一)河南省的土地开垦
<壬(一)1>贾汉复在河南巡无任仙劝垦情况
<壬(一)2>谕监察御史李森先察荒河南敕(顺十五年)
<壬(一)3>河南招徕直隶贫民开垦荒地(顺十六年奏)
<壬(一)4>河南省康雍年间开垦额
<壬(一)5>河南省各府州顺治年间豁荒额和康雍时期开垦额统计(表3-15)
<壬(一)6>雍正初年至八年已报未升科的田亩额
<壬(一)7>河南省各府州县清前期报垦面积表(表3-16)
<壬(一)8>河南府清前期原田额及土地开垦情况
<壬(一)9>开封府原田额及康雍年间开垦额
<壬(一)10>河南省其它各府州开垦情况
<壬(一)11>开封府属沈邱县清前期开垦及自首额
<壬(一)12>开封府属太康县清初田额及兴屯、察荒、清丈额
<壬(一)13>开封府属杞县明代以来田额增减及清顺康年间劝垦、清丈所增田额情况
<壬(一)14>开封府属延津县、商水县清初田额及除荒报垦额
<壬(一)15>卫辉府封邱县康熙前期人丁、土地额及土地开垦情况
<壬(一)16>许州及所属四县康雍时期开垦额
<壬(一)17>清初许州及所属县地方官招垦事迹简述
<壬(一)18>汝宁府汝阳县清初人丁增加和土地开垦额对照
<壬(一)19>汝宁府确山县清前期土地开垦额
<壬(一)20>汝宁府信阳州康雍时期垦首地亩额
<壬(一)21>汝宁府西平县清初免荒及土地开垦额
<壬(一)22>河南府洛阳、巩县原额地及清前期开垦额
<壬(一)23>河南府嵩县、渑池到清前期田地额及报垦额
<壬(一)24>怀庆府济源县清前期土地开垦情况
<壬(一)25>怀庆府武陟县历届田赋除荒额及开垦额
<壬(一)26>河南陈州府淮宁县清前期田地豁荒额及开垦额
<壬(一)27>河南省雍正末期报垦大量荒地复查后豁免浮报亩额情况(乾元年奏)
<壬(一)28>河南省工荒报垦多报下等科则(乾三年奏)
<壬(一)29>河南省乾隆元年各县报垦地甚少(乾二年奏)
<壬(一)30>河南封邱县民开垦荒地空费人工免予升科(乾十九年奏)
<壬(一)31>河南省乾隆二十年续行首报升科垦地(乾二十一年奏)
<壬(一)32>河南省乾隆二十一、二十二年续行首报未升科垦地(乾二十三年奏)
<壬(一)33>河南内乡县乾隆二十二年劝垦(乾二十三年奏)
<壬(一)34>内乡等三县乾隆二十三年垦地旱地额(乾二十四年奏)
<壬(一)35>乾隆未期黄河两岸滩地招募垦种(乾五十三年奏)
<壬(一)36>河南兰阳等县开垦旧河身积水、地亩不能耕种免其升科(乾五十九年奏)
<壬(一)37>康熙元年河南一些州县地亩、人丁荒亡情况及征粮银额统计(表3-17)
壬(二)山东省的土开垦
<壬(二)1>顺治至雍正时期山东丈量土地及督垦旷土大致经过
<壬(二)2>山东省丈按二百四十步为一亩(顺十五年定)
<壬(二)3>山东省田地额及康熙初期报垦额
<壬(二)4>山东省各府州县康熙至嘉庆时期报垦面积统计(表3-18)
<壬(二)5>山东省各府属开垦额和豁除荒额比较表(表3-19)
<壬(二)6>山东省曹州府顺治初年豁荒额及以后垦复情况(表3-20)
<壬(二)7>山东泰安府所属东平州、肥城、新泰、泰安、东阿等县垦荒额
<壬(二)8>山东济宁直隶州清初土地开垦情况
<壬(二)9>山东临清直隶州清初豁荒额及开垦额
<壬(二)10>山东省济南府属清初垦复情况
<壬(二)11>山东东昌府堂邑县田地原额及豁荒、垦复额
<壬(二)12>山东兖州府及所属各县开垦情况
<壬(二)13>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原土地额及开垦额
<壬(二)14>山东青州府临朐、博兴县土地豁荒及垦复情况
<壬(二)15>雍正末年山东劝垦,土地相邻州县相互丈勘(乾二年奏)
<壬(二)16>乾隆初年山东邹平等县已升科垦地复查时豁险一部分碱地(乾二年奏)
<壬(二)17>乾隆初年山东蒲平等县清丈后将一部分上中等则地亩改为下则(乾二年奏)
<壬(二)18>山东平原等县报垦田地升科时豁除不堪耕种地亩(乾三年奏)
<壬(二)19>山东长山等县水冲沙压地亩豁除钱粮(乾三年奏)
<壬(二)20>山东邹平等县新垦地亩报垦升科情形(乾十一年奏)
<壬(二)21>高密县早地开垦按规定复查、升科、纳粮(乾十六年)
<壬(二)22>寿光等五州县盐碱地难以垦复,应征钱粮全部豁除(乾十八年奏)
<壬(二)23>贫民开垦官府借给牛具银两分两年归还(乾二十年奏)
<壬(二)24>山东省关于开垦零星地亩升科免科的决定
<壬(二)25>高密县百脉湖涸地垦种升科(乾三十六年奏)
<壬(二)26>山东东平州安山湖筑垦情况(乾隆年间)
<壬(二)27>乾隆中期山东胶州福山报垦旱地内有三分之一不能成熟(乾四十四年奏)
<壬(二)28>乾隆中期山东邹平等县因挑修小清河涸出无粮地一千余顷仅垦熟三十余顷(乾四十六年)
<壬(二)29>乾隆晚年山东沿海各岛人户居住情形(乾五十八年谕)
<壬(二)30>清初山东省地方官有关开垦荒地、清理陷漏的记载
癸。陕西、山西两省的开垦
癸(一)陕西省的土地开垦
<癸(一)1>陕西清前期田额、赋额及垦额
<癸(一)2>陕西省所属七府二州各卫所裁并州县屯地豁荒及垦复额
<癸(一)3>陕西省及各府原田额及开垦额(附表3-21、表3-22、表3-23)
<癸(一)4>陕西省商州田额及开垦情形(直至乾隆九年)
<癸(一)5>陕西无主荒地招垦办法(乾六年议)
<癸(一)6>商州旷地议价招垦(乾七年议)
<癸(一)7>陕西凤翔县清初田赋原额及开垦额
<癸(一)8>陕西乾隆初期对垦地产权的保障(乾六年奏)
<癸(一)9>陕西肤施等县清出隐匿田亩折正纳粮(顺十四年奏)
<癸(一)10>乾隆初期陕省八旗马厂余地可垦地亩以五亩折一亩征粮(乾六年奏)
<癸(一)11>乾隆前期陕西咸宁等县开垦硗瘠地亩以五亩折一亩起科(乾十三年奏)
<癸(一)12>关于〓阳县滨河居民开垦滩地折亩升科(乾二十四年奏)
<癸(一)13>陕西洛川县新垦地亩每八亩四分折征一亩(乾三十九年奏)
<癸(一)14>关于报垦给照、硗薄地折算亩额及乾隆后期陕西各县报垦亩额(乾五十六年奏)
<癸(一)15>陕西雍正末期报垦地亩经复查豁除不实部分(乾六年奏)
<癸(一)16>乾隆初期陕西各县报垦未熟地亩予以豁除(乾六年奏)
<癸(一)17>自首垦地升科实例(乾三十年奏)
<癸(一)18>西安空闲马厂地招垦升科(乾四十六年奏)
癸(二)山西省土地开垦
<癸(二)1>顺治后期山西大同府属各州县开垦额
<癸(二)2>山西太原府所属康熙初期田轩赋额表报册(康十五年)
<癸(二)3>山西省各府州属顺康雍时期土地开垦额(表3-24)
<癸(二)4>山西省雍正时期田额、赋额及垦额
<癸(二)5>山西省各府州县清前期报垦额(表3-25)
<癸(二)6>山西雍正六年首报大量垦地(雍六年奏)
<癸(二)7>雍正十二年间各县开垦旱地亩数(乾九年奏)
<癸(二)8>雍正末年山西各地首报垦地情况(乾二年奏)
<癸(二)9>乾隆初年山西潞州府开垦荒坡旱地(乾二年奏)
<癸(二)10>乾隆初年潞安府等地开垦荒地(乾三年奏)
<癸(二)11>乾隆九年大同府开垦额外荒旱地(乾十一年奏)
<癸(二)12>乾隆十三年大同府开垦额外荒旱坡地(乾十五年奏)
<癸(二)13>大同府丰镇厅劝垦额外荒地(乾二十年奏)
<癸(二)14>乾隆九年山西托克托城开垦下等荒地(乾十一年奏)
<癸(二)15>乾隆前期晋北边已无遗地可垦(乾十一年奏)
<癸(二)16>乾隆十六年清延下令各省首报已垦地亩,山西仅报五十余亩(乾十七年奏)
<癸(二)17>乾隆中期丰镇、宁远牧厂招民认垦(乾三十四年奏)
<癸(二)18>山西丰镇、宁远牧厂余地招民开垦(乾三十四年奏)
<癸(二)19>关于丰镇、宁远、太仆寺牧地开垦及升科(乾三十六年奏)
<癸(二)20>乾隆中期和林格尔、清永河二厅空出牧地招民开垦(乾三十六年奏)
<癸(二)21>山西丰镇厅属之五宇图庙余地招垦(乾四十一年奏)
<癸(二)22>山西讷木谨牧厂招民承种(乾四十五年奏)
<癸(二)23>杀虎口外王公牧厂听民垦种纳租(乾四十五年奏)
<癸(二)24>乾隆四十四年山西各牧厂垦地征银情况(乾四十五年奏)
<癸(二)25>归绥道右卫空出牧厂地垦种收租(乾四十六年奏)
<癸(二)26>宁远厅辅国公宁升额等家牧厂垦地征租(乾五十三年奏)
<癸(二)27>山西省各府州清前期原额田地和开垦田地统计表(表3-26)
第四章 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各省的开垦
子。四川省土地开垦
子(一)顺康时期四川招徕外省人民开垦的各项措施
<子(一)1>顺康年间四川开始推行垦政(自顺十年至康二十九年)
<子(一)2>康熙三年、六年、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奏请各省遣发川省流民回籍及招致福建投诚兵赴川开垦
<子(一)3>四川荒地,奏请利用官绅招垦(康十年奏)
<子(一)4>外省人往四川垦种由原省地方官造名册移送四川巡抚(康五十一年谕)
<子(一)5>年羹尧抚川,康熙帝谕令不必急于清查隐地(康四十入年奏)
<子(一)6>地方官清查隐田漏赋不宜苛求(康五十一年奏)
<子(一)7>为了招徕,康熙时期对川省新垦土地采宽税政策
<子(一)8>康熙末期成都遵义等府报垦额(雍元年奏)
<子(一)9>雍正初期对入川垦民的安置及稽察察
<子(一)10>入川贫民官给耕牛种籽(雍五年奏)
<子(一)11>入川垦民每户拨给田亩定额(雍六年议)
<子(一)12>利用湖广、江西在川老农协助苗民开垦(雍四年议)
<子(一)13>入川人民要原籍地方官发给印照(雍五年奏)
子(二)雍正年间川省已垦土地的清查
<子(二)1>川省本地外籍居民及旧垦新垦土地俱待清查(雍五年奏)
<子(二)2>侵占土地问题严重急待清理(雍四年奏)
<子(二)3>四川照限期首报垦地规定实行清查隐漏(雍五年奏)
<子(二)4>实行首报隐漏田亩,先报后报同于雍正五年起科(雍五年奏)
<子(二)5>清延派员赴川省督办清丈垦田事宜(雍正年奏)
<子(二)6>御史吴鸣虞在主持川西松茂道丈量中胡作非为(雍正年奏)
<子(二)7>御史吴涛主持川东道丈量倒行逆施(雍七年奏)
<子(二)8>高维新、马维翰办理永宁道、建昌道清丈告竣(雍七年奏)
<子(二)9>吴涛、吴鸣虞办理不善,改派马维翰高维新接办(雍七年奏)
<子(二)10>川东丈量办理不善引起人**(雍七年奏)
<子(二)11>四川丈量经过(雍六年、七年)
<子(二)12>四川田地丈量经果及应纳粮银额(雍八年准)
<子(二)13>四川开垦田地亩额清查结果(表4-1、表4-2)
<子(二)14>四川垦政概要
<子(二)15>四川省康雍年间田亩赋额的变动
子(三)乾隆时期四川的土地开垦
<子(三)1>乾隆初年四川仍行招垦以期安辑流民(乾三年奏)
<子(三)2>限制外省人来川开垦(乾八年奏)
<子(三)3>阻止外省人入川之议(乾三十二年谕)
<子(三)4>康熙末年犍为射洪两县开垦情况(雍元年奏)
<子(三)5>乾隆十年秀山民户首报垦地(乾十一年奏)
<子(三)6>乾隆十八年简州等地补首已垦地(乾十九年奏)
<子(三)7>乾隆中期四川彭县等州县补首已垦地(乾二十三年奏)
<子(三)8>乾隆中期屏山县开垦(乾二十九年奏)
<子(三)9>乾隆中期四川华阳等州县续首报垦(乾三十年奏)
<子(三)10>乾隆后报叙州府报垦中地二十余顷(乾四十三年奏)
<子(三)11>乾隆后期灌县报垦九千余亩(乾四十四年奏)
<子(三)12>乾隆后期四川灌县民报垦地不能垦熟准予豁免粮额(乾五十三年奏)
<子(三)13>乾隆后期绵州等地续有报垦并改地为田(乾五十四年奏)
<子(三)14>峨嵋县荒地开垦情形(乾五十四年奏)
<子(三)15>峨嵋县开垦官荒地一万七千余亩(乾五十四年奏)
<子(三)16>峨嵋县报垦一万余亩(乾五十六年奏)
<子(三)17>乾隆晚期川省太平县报垦一万七千余亩(乾五十六年奏)
<子(三)18>四川西充县清代前期户口、田赋增加情况
<子(三)19>四川广安州清前期户口情况
<子(三)20>四川广安清前期中期土地开垦情况
丑。湖北、湖南两省的开垦
丑(一)湖北的开垦
<丑(一)1>湖北省原田额及开垦额(附表4-3)
<丑(一)2>湖北钟祥县康雍时期开垦额
<丑(一)3>湖北荆门直隶州清前期垦额及实荒额
<丑(一)4>襄阳府各县清前期荒田额及开垦额
<丑(一)5>荆州府清前期土地开垦数额
<丑(一)6>江陵县清前期土地开垦数额
<丑(一)7>随州清前期土地开垦额
<丑(一)8>郧阳、归州荒地勒限半年垦复(雍十年奏)
<丑(一)9>郧属六县首报垦额(雍十年奏)
<丑(一)10>荆、襄等地州县官于报垦之年侵收入己(雍十年奏)
<丑(一)11>雍正十二、三年以至乾隆元年襄阳郧阳等地的报垦(附表4-4)
<丑(一)12>湖北各县雍末乾初的首垦情况(附表4-5)
<丑(一)13>郧阳府属房县等地报垦不实予以豁除(附表4-6)
<丑(一)14>郧西县雍正十二年报垦数字大部分系虚捍乾隆一年蠲除(乾六年奏)
<丑(一)15>襄阳等处屯地报垦不实乾隆初豁除(乾三年奏)
<丑(一)16>钟祥等处报垦不实乾隆初豁除(附表4-7)
<丑(一)17>当阳等地报垦不实乾隆初豁除(乾五年奏)
<丑(一)18>当阳等县虚报垦额全数开除,另一些地方官劝垦议叙(乾六年奏)
<丑(一)19>乾隆六年武昌、恩施各有小额报垦(乾十七年奏)
<丑(一)20>沔阳州乾隆初年清查堤垸农田数额
<丑(一)21>长阳县乾隆九年首垦地升科(乾十一年奏)
<丑(一)22>当阳、鹤峰等县乾隆十一年报垦旱地(乾二十二年奏)
<丑(一)23>乾隆十三年至十六年保康、黄州等县报垦田地(乾十八年奏)
<丑(一)24>乾隆十七年黄州、蕲州等处报垦田亩(乾十八年奏)
<丑(一)25>鹤峰、长乐原土司地照旧轻课,来凤报垦水田轻税率征课(乾十八年奏)
<丑(一)26>来凤、建始二县于乾隆八、九年各有报垦(乾十九年奏)
<丑(一)27>蕲州等地屯民开垦屯地升科(乾二十三年奏)
<丑(一)28>垂乐县首垦下则旱地(乾二十六年奏)
<丑(一)29>鹤峰报垦下地(乾三十二年奏)
<丑(一)30>当阳等四州县乾隆二十一年垦田(乾三十二年奏)
<丑(一)31>均州乾隆三十七年首垦地(乾三十九年奏)
<丑(一)32>嘉庆年间汉川等县丈出大量民业官荒田(嘉十九年议)
丑(二)湖南的开垦
<丑(二)1>湖南省原额田地及丈垦额(附表4-8)
<丑(二)2>湖南清查已垦地亩拟采限期首报结合查勘办法(雍三年)
<丑(二)3>湖南兴行首报隐田先令里书据实开报(雍四年奏)
<丑(二)4>湖南修县等处康熙末年丈勘作弊(雍五年奏)
<丑(二)5>湖南西部各县续报小额垦地(乾二十三年奏)
<丑(二)6>宝庆府清前期土地开垦额
<丑(二)7>长沙府田额赋额及康熙五十三年报垦减则粮额
<丑(二)8>长少县原额田赋粮银及康熙五十三年报垦减则粮银额
<丑(二)9>长沙府善化县康熙年间开垦认垦情况
<丑(二)10>益阳县清前期土地开垦额
<丑(二)11>益阳县山坡瘠土、滨湖涨地经农民垦种如何升科意见(康末年详)
<丑(二)12>湘乡县清前期土地开垦及捍报情况
<丑(二)13>湘乡县各都铺摊垦粮额(附表4-9)
<丑(二)14>平江县康熙年间开垦及认垦情况
<丑(二)15>湘潭县田赋原额及丈、垦额情况
<丑(二)16>衡州府清前期土地开垦额
<丑(二)17>龙阳县原额田及首垦田
<丑(二)18>龙阳县堤内垦地二万余亩按低率升科、户部不同意
<丑(二)19>乾隆十四至十六年湘阴、益阳报垦
<丑(二)20>沅江县注兰湖筑堤新垦田亩
<丑(二)21>湘阴县清前期滨湖地带筑堤垦田情况(附表4-10、表4-11)
<丑(二)22>安乡堤垸清初至晚清发展基本情况
<丑(二)23>长沙县乾隆二十八年查报围堤情况(附表4-12)
<丑(二)24>嘉庆六年长沙县查报筑埂垦种情况(附表4-13)
<丑(二)25>巴陵县熙熙至咸丰年间垸堤修筑情况
<丑(二)26>晚清洞庭湖区南洲及其它新淤洲地游民来垦情况
<丑(二)27>南洲设厅及开垦滨湖淤田(光绪二十一年至三十年)
<丑(二)28>洞庭湖沿岸各县清代同治以前及以后堤垸数表(4-14)
寅。江西、安徽两省的开垦
寅(一)江西的开垦
<寅(一)1>江西省原田额、豁荒额及开垦额
<寅(一)2>江西省顺康雍时期垦荒额(附表4-15)
<寅(一)3>江西省乾隆年间开垦荒地面积统计(表4-16)
<寅(一)4>萍乡县丈量地亩疏略(顺十二年奏)
<寅(一)5>南昌、瑞州二府有主荒田无法纳赋(顺十四年奏)
<寅(一)6>三藩战乱期间江西人地荒亡情况(康十八年奏)
<寅(一)7>康熙十七、十八两年江西额赋全免(康十八年议)
<寅(一)8>雍正宋年南昌新建等县开垦老荒地(乾二年奏)
<寅(一)9>乾隆六年复核南昌等县雍正十三年报垦地亩减除虚额(乾六年奏)
<寅(一)10>江西南昌府历次开除荒额及垦复额
寅(二)安徽的开垦
<寅(二)1>安徽省田地原额及开垦额(附表4-17)
<寅(二)2>庐州府清前期抛荒额及开垦额(附表4-18)
<寅(二)3>凤阳府清前期荒额及垦额
<寅(二)4>安徽颖上县清前期土地开垦情况
<寅(二)5>安徽太湖县清初蠲荒及垦复情况
<寅(二)6>安徽怀宁县清初蠲荒、垦复及同治、光绪年间垦荒情况
<寅(二)7>安徽青阳县同治光绪年间开垦额
<寅(二)8>安徽泗州、虹乡清初豁除额和清出额
<寅(二)9>乾隆初期安徽豁除宿松虚报田粮额(乾四年奏)
<寅(二)10>望江县虚报垦额予以害除(乾八年议)
<寅(二)11>宿州卫虚报垦地于乾隆十一年豁除糠额(乾十一年奏)
<寅(二)12>太平县不实山荒垦地于乾隆十八年豁除粮额(乾十八年奏)
卯。云南、贵州土地开垦
卯(一)云南的土地开垦
<卯(一)1>康熙前期云南承粮田地面积与开垦关系
<卯(一)2>云南新垦田地按轻则走科(康二九年议)
<卯(一)3>云南贵州雍正年间劝垦各项规定(雍四、五年议)
<卯(一)4>云南乌蒙东南地区报垦每户可以垦二顷(雍七年议)
<卯(一)5>康熙末年蒙化、云南两县垦地三十六顷按期升科(雍元年奏)
<卯(一)6>云南师宗州雍正初年垦地十一顷(雍二年奏)
<卯(一)7>云南丽江、东川及贵州某些地区我急区开垦(雍五年奏)
<卯(一)8>云南各州县中报新垦田亩(雍五年奏)
<卯(一)9>续报清出云南各地开垦及隐射田地(雍六年奏)
<卯(一)10>雍正年间东川府招民承垦情况(乾元年奏)
<卯(一)11>乾隆初年昆明垦区租米减轻定额(乾三年奏)
<卯(一)12>雍正年间云南捍报垦地乾隆初年予以豁免
<卯(一)13>云南罗次等县乾隆五年共垦地二十六纲(乾六年奏)
<卯(一)14>乾隆十六年云南各州县报垦土地升科统计(表4-19)
<卯(一)15>云南省乾隆年间几次软大数额报垦纪录(表4-20)
<卯(一)16>云南兵祸之后继以疫疠,荒芜田畴垦不易(光绪四年奏)
卯(二)贵州的土地开垦
<卯(二)1>贵州康熙初年垦田面积(乾七年奏)
<卯(二)2>贵州垦熟地亩多有隐匿,便不易清理(康七年奏)
<卯(二)3>贵州后府一长二州六县乾隆十四年垦田(乾十五年奏)
<卯(二)4>都匀等州县自首及垦地(乾十六年套)
<卯(二)5>贵州乾隆十六、七年自首田地难保正错(表4+1)田
<卯(二)6>贵州省各州县报垦统计(表4-21)
第五章 东南沿海三省和两广的开垦
辰。江苏、浙江、福建的开垦
辰(一)江苏的土地开垦
<辰(一)1>苏松常等府坍荒田地赔粮累民于康熙二十年豁免
<辰(一)2>萧县清初蠲荒及垦荒额
<辰(一)3>论慕天颜议徒江北饥民往东南垦荒之利害(康初年议)
<辰(一)4>江苏山阳、盐城河淤地分给士民领种输租(雍五年令)
<辰(一)5>清丈江苏沿江滨海新涨地(雍五年议)
<辰(一)6>江苏宿迁、睢宁、桃泊三县河淤地丈量、征粮及豁除经过
<辰(一)7>淮海地区开垦方案(乾二十七年奏)
<辰(一)8>江南江海沿岸及内港新涨沙淤地令民承垦(乾五十四年议)
<辰(一)9>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苏省各县垦荒免赋(同七年奏)
<辰(一)10>商淳县同光年间垦复荒地情况
<辰(一)11>江宁府光绪初年垦复荒地及减赋情况
<辰(一)12>开垦江苏云台山栽培经济林计划(光二十七年)
<辰(一)13>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光二十七年)
辰(二)浙江的土地开垦
<辰(二)1>浙江省田地原额及开垦额(附表5-1)
<辰(二)2>浙江省雍正至嘉庆年间报垦面积(表5-2)
<辰(二)3>浙江宁、台、温三府海禁时期界内外田地荒废情形
<辰(二)4>山阴县康熙六年丈出额及康熙十六年清出额统计(表5-3)
<辰(二)5>镇海县各乡康熙年间开海禁后垦复田亩情况
<辰(二)6>定海县康熙开海禁后垦地情况
<辰(二)7>浙江桐庐、常山丈出实熟田、虚缺田发别升科和豁除(乾元年奏)
<辰(二)8>黄岩等县于乾隆初年报垦田地及田等升级(乾三年奏)
<辰(二)9>黄岩县丈量结果增多于减(乾三年奏)
<辰(二)10>象山、临海、太平三县于乾隆初期开垦田亩按例升科(乾六年奏)
<辰(二)11>安吉、定海等县开垦额外田地山荡(乾九年奏)
<辰(二)12>归安、孝丰等县续开额外田地山荡沙涂(乾十六年奏)
<辰(二)13>镇海、宁海等县续开额外田地(乾二十一年奏)
<辰(二)14>镇海等九县于乾二十二年间开垦田地山塘(乾二十三年奏)
<辰(二)15>仁和县坍没沙地请蠲免赋额(乾二十二年奏)
<辰(二)16>海宁县豪强承领沿海沙地勒令垦户交租(乾二十年奏)
<辰(二)17>仁和县坍没沙地减除钱粮交纳(乾四十四年奏)
<辰(二)18>仁和等县土地被海水坍没豁免粮税(乾五十二年奏)
<辰(二)19>浙江新涨沙涂承垦规定(乾七年定)
<辰(二)20>浙江被水田地之沙涨石压者劝民早日垦复(嘉庆间议)
<辰(二)21>浙江玉环山由封禁到垦辟
<辰(二)22>乾隆年间玉环厅淡水塘的修筑(乾四至五年)
<辰(二)23>玉环山雍乾年间垦辟情况及粮税征收(乾五十五年奏)
<辰(二)24>浙江镇海县洋面大衢、苏窦两山有肥田可垦
<辰(二)25>乾隆晚年浙江沿海各岛人户居住垦种情况(乾五十九年议复)
<辰(二)26>浙江沿海孤悬小岛不许开垦(乾五十二年奏)
<辰(二)27>杭州府乾隆年间原田地额及沙地
<辰(二)28>浙江宁海县南田山嘉庆年间开垦情况
<辰(二)29>道光后期浙江各县续有开垦
<辰(二)30>光绪初年浙江南田岛、大衢山开放(光绪元年谕)
<辰(二)31>战后浙江各县新垦田地分别征蠲(光十五年奏)
<辰(二)32>浙江德清县历年垦荒额
<辰(二)33>嘉兴府嘉善县康熙中期丈缺田亩至同治年间奏请豁除
辰(三)福建的土地开垦
<辰(三)1>福建省原田地额及垦额和丈溢额(表5-4,表5-5)
<辰(三)2>福建省各府州属顺康雍三朝荒地垦额比较表(表5-6)
<辰(三)3>福建省雍正至嘉庆年间报垦面积统计(表5-7)
<辰(三)4>乾隆七年豁免福建崇安县荒缺田额一千二百余顷(乾八年谕)
<辰(三)5>福建海鸟开禁
<辰(三)6>台湾府康熙年间土地开垦额(附表5-8)
<辰(三)7>开垦台湾荒地拟议(雍正年间)
<辰(三)8>清理台湾土、客地界不许官民侵垦土民地产(乾九年谕)
<辰(三)9>内地往台湾人民租垦或典买土地,侵占界址(乾五十三年奏)
<辰(三)10>台湾境内游民越界佃耕,屯丁领地耕种(乾五十三年谕)
<辰(三)11>嘉庆年间台湾噶玛兰地方民番杂处情形(乾十五年谕)
<辰(三)12>同治十轱年日军侵台清延派沈葆桢部署防准许内地人民渡台开垦
<辰(三)13>台湾土地开垦简况
<辰(三)14>台湾荒地开垦示例
巳。广东、广西的开垦
巳(一)广东的土地开垦
<巳(一)1>广东开垦不前原因及改进意见(雍五年奏)
<巳(一)2>广东高、雷、廉三府荒地应劝百姓垦种(雍六年谕)
<巳(一)3>广东开垦荒地安插贫民办法(雍十年奏)
<巳(一)4>选北方农民赴广东教种旱地(雍十二年谕)
<巳(一)5>广东硗瘠地区开垦宜从最轻科则(雍十二年奏)
<巳(一)6>乾隆初广东已垦硗瘠山地量减科则(乾二年奏)
<巳(一)7>雍末乾初广东各县报垦及起科情形(乾三年奏)
<巳(一)8>南海等县沿海沙坦听当地人民围筑成田(乾三年奏)
<巳(一)9>广东各州县报垦瘠薄土地如何升科(乾六年奏)
<巳(一)10>广东沿海沙坦围筑与报垦(乾初年奏)
<巳(一)11>乾隆初年广东沿海垦田增加(乾六年奏)
<巳(一)12>沙坦垦种办法拟议(乾八年奏)
<巳(一)13>开平、茂名原报垦荒七百余顷实垦成熟只二十余顷(乾九年奏)
<巳(一)14>海口浮生沙坦不许围筑开垦,以免水患(乾十六年奏)
<巳(一)15>因湖南龙阳隐匿未报三万余亩,乾隆十六年各省遍报垦地一次(乾十七年谕)
<巳(一)16>乾隆十八年各县首报大量已垦田地(乾十八年奏)
<巳(一)17>乾隆中期广东州县续报垦田数额(乾二十九年奏)
<巳(一)18>乾隆中期广州等续报垦额(乾三十二年奏)
<巳(一)19>乾隆四十四年肇庆等地续报垦额(乾五十年奏)
<巳(一)20>乾隆晚期广东各州县报垦水田和沙坦田(乾五十五年奏)
<巳(一)21>乾隆晚期各州县续有水田、沙坦田报垦(乾五十六年奏)
<巳(一)22>广州等处乾隆晚期续有水田、沙坦田报垦(乾五十七年奏)
<巳(一)23>粤东沿海各县海坦日积日广以致壅塞江流,地方官奏请禁止筑坦垦田
<巳(一)24>顺德县属沙头咀嘉庆邱期严禁筑坦
<巳(一)25>广东沙坦久未清久,沙棍把持百弊丛生,亟应清查以正经界(光十年奏)
<巳(一)26>清查沙田亩额,发给部照,分别按不同科则征赋(光十二年奏)
<巳(一)27>广东沿海筑坝拦沙,易酿水患,宜加禁止(光十年奏)
<巳(一)28>道光年间东莞县南沙村附近恶霸筑沙阻水引起一场纠纷经过
<巳(一)29>光绪中期东莞沙田召佃情形
<巳(一)30>东莞与香山交界处沙田归属纠纷经过
<巳(一)31>乾隆年间广东各州县开垦额统计(表5-9)
巳(二)广西的土地开垦
<巳(二)1>广西省清代前期几次报垦额(表5-10)
<巳(二)2>广西开垦困难原因及垦费如何筹措意见(雍二年奏)
<巳(二)3>广西劝垦复官办法出现欺假情况(雍正后期)
<巳(二)4>桂林待府雍正十三年开垦额(乾元年奏)
<巳(二)5>桂林等府续首报垦地亩额(乾二年奏)
<巳(二)6>桂林府属四县垦不成熟田亩于乾隆初年豁除粮额(乾三年奏)
<巳(二)7>象州里是原报垦地不能成熟减低每亩课额(乾五年奏)
<巳(二)8>永宁州里民报垦旧荒兵田难于垦熟,免去赋额(乾六年奏)
<巳(二)9>郁林州里民于雍正十三年报垦三十八顷,垦不成熟,豁除征额(乾六年奏)
<巳(二)10>宜山县里民报垦六十二顷,豁除未成熟地税额(乾二十六年奏)
<巳(二)11>郁林州雍正乾隆年间开垦及首报田额
<巳(二)12>广西归顺州清代前期田额及开垦额
第六章 北方各省区的土地开垦
午。甘肃、宁夏的开垦
午(一)1甘肃垦荒
<午(一)1>甘肃西北部地区的开垦
<午(一)1.1>康熙晚期嘉峪关外荒地的开垦(康五十五年议)
<午(一)1.2>雍正初期甘肃西北兵屯的筹划(雍元年议)
<午(一)1.3>安西兵屯的开始(雍三年令)
<午(一)1.4>甘肃沙州垦民牛骡倒毙给银买补(雍七年谕)
<午(一)1.5>沙州招民屯垦宽限至五年升科(雍八年谕)
<午(一)1.6>回民自吐鲁番内迁安排在瓜州垦种(雍十年谕)
<午(一)1.7>雍正年间甘肃西北部兴办屯垦(雍十年、十二年议)
<午(一)1.8>雍正未年甘肃西北部屯垦情况(雍十三年奏)
<午(一)1.9>甘肃赤金所属户民于雍正八年报垦是地(乾四年奏)
<午(一)1.10>雍正晚期甘肃镇番、高台等县大兴屯垦(乾元年奏)
<午(一)1.11>西北部招民屯垦,官府借给牛具银两(乾初年令)
<午(一)1.12>安西卫余丁雍正十二年垦地照则升科(乾六年奏)
<午(一)1.13>高台县三清湾屯田所收不敷所用,改归民户承种执业(乾八年奏)
<午(一)1.14>原自埕鲁番迁往瓜州回民因不服水土等因仍迁回埕鲁番(乾十二年谕)
<午(一)1.15>瓜州回民遗地招民承种(乾二十一年奏)
<午(一)1.16>原正吐鲁番迁往肃州威鲁堡安插的回民亦要求迁回故土(乾二十六年奏)
<午(一)1.17>回民迁走后所遗熟地令肃州居民认垦升科(乾二十六年谕)
<午(一)1.18>渊泉县属柳沟等处屯田所收不敷所用,招民承种(乾二十九年奏)
<午(一)1.19>渊泉县属瓜州一带屯田改为民业纳粮(乾三十一年奏)
<午(一)1.20>肃州金塔寺民扫垦生地一百七十余顷,大部不能成熟(乾三十三年奏)
<午(一)1.21>金塔寺民垦荒地亩因科征大草一分之差户部必加经纠正(乾三十三年奏)
<午(一)1.22>渊泉、玉门、敦煌三县开渠垦荒(乾国十二年奏)
<午(一)1.23>甘州府山丹县户民垦山地十顷(乾五十七年奏)
<午(一)1.24>山丹县民李国器等地乾隆五十四年开垦山地报垦升科受到户部再三查究
<午(一)1.25>道光后期邓延桢在甘肃大勘垦地(道光二十四年奏)
<午(一)1.26>左宗棠于镇压西北回民中开佃兵屯(同九年奏)
<午(一)1.27>左宗堂将甘肃境内所设兵屯移交民人耕种,但新疆一时难以恢复屯垦(光三年奏)
午(一)2甘肃厂瘠地区的开垦
<午(一)2.1>甘肃捍报垦地乾隆初期概予豁除(乾五年奏)
<午(一)2.2>庆阳府安化县开垦山坡荒地钱粮科则一例(乾元年奏)
<午(一)2.3>平凉府隆德县雍正八九年开垦地亩届期升科(乾六年奏)
<午(一)2.4>河州雍正十三年开垦山坡地照则升科(乾十一年奏)
<午(一)2.5>兰州等府户民自首地亩及新垦荒地科征钱粮(乾二下年奏)
<午(一)2.6>奏州礼县于乾隆八年开垦山坡老荒(乾十八年奏)
<午(一)2.7>靖远到民开垦沙碱薄地按下则旱地走科(乾三十四年奏)
<午(一)2.8>正宁县新垦旱地科则(乾三十九年奏)
<午(一)2.9>正宁县农民开垦山地及升科情形(乾五十三年奏)
午(二)宁夏和西宁的开垦
<午(二)1>宁夏察罕托辉地区可垦地亩与水利条件(雍四年议)
<午(二)2>宁夏察罕托辉地方治渠招垦(雍六年令)
<午(二)3>宁夏招垦鼓励缙绅带头(雍六年)
<午(二)4>雍正年间宁夏地方招民开垦(雍六年、十二年议)
<午(二)5>宁夏地区开垦与水利关系(乾八年奏)
<午(二)6>宁夏惠农渠修滩与荒地招垦(乾十年奏)
<午(二)7>宁夏府平罗县乾隆七年间陆续开垦荒芜田(乾十一年奏)
<午(二)8>宝丰县招民垦地(乾十三年奏)
<午(二)9>宁夏府属灵州羊马湖垦地,沙土各半,只能按下则沙田之例征粮(乾十六年奏)
<午(二)10>宁夏中卫县白马寺滩开垦地亩内有水冲沙压,请减额征粮草(乾十七年奏)
<午(二)11>灵州里民开垦山地按期升科征粮(乾三十三年奏)
<午(二)12>灵州破城滩与垦水田仍属硝碱薄田(乾三十三年奏)
<午(二)13>宁夏所属中卫等县乾隆后期有民户报垦升科(乾五十九年奏)
<午(二)14>西宁府屯民雍正年间报垦水田(乾六年奏)
<午(二)15>西宁府碾伯县招垦荒地及升科科则(乾十一年奏)
未。新疆的开垦
未(一)新疆兵屯的规划及屯垦的开展
<未(一)1>从巴里坤至伊犁可垦屯地与人力安排(乾二十一年奏)
<未(一)2>吐鲁番、辟展、巴里坤先行派兵屯垦(乾二十二年)
<未(一)3>乌鲁木齐、哈喇沙尔、托克逊等地形成分点(乾二十二、二十三年谕、奏)
<未(一)4>乌鲁木齐在屯垦中地位重要(乾二十四年谕、奏)
<未(一)5>伊犁地区海努克先行屯种及屯田村庄的设立(乾二十五年谕)
<未(一)6>伊犁屯田前景甚好,议增调官员、兵丁(乾二十五年谕)
<未(一)7>旧在伊犁耕种回人听其自愿来伊犁耕种(乾二十六年年谕)
<未(一)8>伊犁与乌鲁木齐之间增设屯点(乾二十六年奏)
<未(一)9>伊犁田土肥沃拟令满州官兵发种(乾二十九年谕)
<未(一)10>乌鲁木齐及伊犁等处按屯种收获量实行奖惩(乾二十四至四十年定)
<未(一)11>屯兵携眷驻防办法(乾四十三年准)
<未(一)12>伊犁屯区种田兵丁与差役兵丁比例(乾四直七年至嘉四年定)
<未(一)13>伊犁兵屯名额增减(乾二十五年至嘉十九年定)
<未(一)14>伊犁兵屯水利引用规定(乾嘉年间)
<未(一)15>旗屯的建立与水利(乾二十九年至嘉庆年间奏)
<未(一)16>回屯及水利(乾嘉年间)
<未(一)17>嘉庆末期新疆各屯区垦种地亩及纳糖规定(嘉二十五年定)
未(二)新疆民垦的发展
<未(二)1>伊犁户屯所种地亩及所纳租粮(乾二十八年至四十六年)
<未(二)2>巴里坤至乌鲁木齐一带兴垦中繁庶景象
<未(二)3>乌鲁木齐乾隆中期开垦情况(乾三十六年奏)
<未(二)4>巴里坤开垦地亩仅垦熟六成,照安西府渊泉县科则升科(乾三十五年奏)
<未(二)5>巴里坤开商报垦地亩因盐请求豁除部分粮额(乾三十六年奏)
<未(二)6>甘肃各属办供招往乌鲁木齐等处垦户盘费开支(乾三十七年奏)
<未(二)7>木垒户民二百户每户拨给耕地三十亩照渊泉县科则起科(乾三十八年奏)
<未(二)8>甘肃西北部人民一千二百余户移往新结垦殖,官给资送(乾四十四年奏)
<未(二)9>甘肃各县一千八百余户移往新疆,官给资送(乾四十四年奏)
<未(二)10>镇西迪化二府州乾隆四十四年安插户民垦地六千余顷(乾五十一年奏)
<未(二)11>镇迪道属各年招移户、商、民人开垦土地增加赋额(乾五十一年奏)
<未(二)12>新疆屯垦中出现的问题(乾四十九年奏)
<未(二)13>乌鲁木齐所属塔西河安插为民遣犯垦地限期升科(乾五十一年奏)
<未(二)14>乌鲁木齐所属玛纳斯裁撤屯兵,遗地招民接种(乾五十七年奏)
<未(二)15>乌鲁木齐所属呼图壁招民开垦,每户给三十亩(乾五十七年奏)
<未(二)16>乌鲁木齐所属芦草沟光插为民每户借给生产资料(乾五十七年)
<未(二)17>乌鲁木齐所属塔西河等处户民垦种地亩照例升科(乾五十九年奏)
<未(二)18>道光年间新疆回户增垦地亩同时增加纳粮额(道九年奏)
<未(二)19>伊利旗屯地亩租给回民耕种(道十二年奏)
<未(二)20>巴尔楚克等处屯田垦种二万余亩(道十四年奏)
<未(二)21>惠远城东可垦荒地甚广,筹议开垦(道二十二至二十四年)
<未(二)22>新疆喀喇沙尔招民垦种兴修水利管理办法(道二十四年奏)
<未(二)23>关于要则徐兴办新疆开垦事宜情况(道二十四至二十五年)
<未(二)24>林则徐承办阿齐乌苏荒地开垦,修建龙口水利工程情形
<未(二)25>新疆喀喇水尔续垦地亩,户民以银贵请改纳钱(咸五年奏)
<未(二)26>乌鲁木齐马厂地招民垦种纳课(同二年奏)
<未(二)27>光绪实期新疆拟设行省,当时各县户口及垦地情况(光四年奏)
<未(二)28>新疆设省前后议兴屯情况
申。北路屯田
<申1>康熙末期蒙古地区兵屯的开始(康五十四年议)
<申2>乌兰古木、科布多等地的开垦(康末年情况)
<申3>雍正期间鄂尔坤图拉地方的开垦(雍二年至十三年)
<申4>军粮需要量与鄂尔坤、科布多地区军屯规模的考虑(乾隆年间谕、奏)
<申5>科布多屯兵换班进时酌留数十兵以资农务熟手(道光中规定)
<申6>张家口、独石口的口外地带乾隆中期土地垦额及赋额(乾二十三年记载)
<申7>山东、山西、直隶人民往口外关外垦种日益多情况(喜庆后期谕旨)
<申8>晚清热河地区放垦情况(同光年间措施)
<申9>晚清满蒙各地放垦情况(嘉庆至清末)
<申10>晚清蒙古地方放垦情况(光末年)
<申11>光绪晚期清政府派贻谷督办伊、乌二盟及察合尔垦务(光二十八年奏)
<申12>垦务局勒收地商已承办的蒙地(光二十八年奏)
<申13>垦务局勒收民修渠道
<申14>设立垦务公司包揽土地放垦
<申15>鹿传霖、绍英查办贻谷奏折(光三十四年)
酉。东三省的开垦
酉(一)东北地区拨给旗人耕种,限制内地人民前往垦殖
<酉(一)1>辽阳为满清发祥之地应受重视
<酉(一)2>奉天成熟地亩拨给新满州旗人耕种
<酉(一)3>旗民在东北垦种各项规定
<酉(一)4>八旗闲散宗室徒往奉天、吉林垦殖
<酉(一)5>康熙前期奉天府、锦州府历年起科地增加情况
<酉(一)6>黑龙江呼兰地方旗丁的开垦
<酉(一)7>乾隆前期吉林、奉天严定流民入籍限制
<酉(一)8>吉林地区严格限制内地人民前往垦种(嘉五年至十六年规定)
<酉(一)9>道光宋期东北荒地仍不许流民私垦(道三十年谕)
酉(二)咸同至光绪年间东北荒地放垦
<酉(二)1>东北荒地放垦基本情况
<酉(二)2>黑龙江地区的招垦
<酉(二)2.1>黑龙江呼兰城迤北蒙古尔山地方应招佃开垦(咸六掉谕)
<酉(二)2.2>黑龙江旗屯官庄及民垦田地情况
<酉(二)2.3>黑龙江呼兰府“八旗老圈牛力地考”
<酉(二)2.4>呼兰地方旗招民垦情况(咸丰至光绪年间)
<酉(二)2.5>黑龙江通肯地方筹办开垦
<酉(二)3>吉林地区及盛京东边的开垦
<酉(二)3.1>吉林荒地招垦(咸十年谕)
<酉(二)3.2>吉林地方历年新垦情形(同七年谕)
<酉(二)3.3>吉林地方流民私垦情况(光四年谕)
<酉(二)3.4>土门江北岸吉林辖地有朝鲜贫民前来垦种(光七年奏)
<酉(二)3.5>盛京东边一带流民垦种情形(同二年谕)
酉(三)清末东三省急于开垦的形势及措施
<酉(三)1>吉林省延吉地区拟设兵屯筹划(宣三年拟)
<酉(三)2>鸭绿江沿岸朝鲜人民越界垦殖及招民开垦以资抵制(宣三年)
<酉(三)3>清末期吉林放荒情况(宣统年间奏报)
<酉(三)4>吉林省各属放荒征收荒价及经费钱情况
<酉(三)5>奏天省垦务(宣统年间奏报)
<酉(三)6>奉天省清末办理垦荒规制
<酉(三)7>光绪后期奏天省各外放荒情况
<酉(三)8>黑龙江招垦设屯情况(附表6-1)
<酉(三)9>黑龙江清末放荒情况
乙。顺治前期垦政的推行
乙(一)垦政的开始及其困难
乙(二)垦政推行情况
丙。顺治十年至十三年的兴屯
丙(一)屯田的筹议及各省的兴屯
丙(二)兴屯成效甚少及屯道屯厅的裁废
丁。顺治晚期的土地开垦
第二章 从康雍至同光历朝的开垦
戊。康雍时期的土地开垦
戊(一)垦荒政策规定及有关奏议
戊(二)康雍时期垦政的偏向
戊(三)东南沿海迁界及撤界后的垦复
己。乾隆朝垦政的刷新及以后垦政上的问题
己(一)乾隆朝垦政的刷新及各项垦政规定
己(二)居民与水争田及棚民开山
庚。同光年间战后荒地的垦复
第三章 华北五省的土地开垦
辛。直隶省的土地开垦
辛(一)清初圈地与土地开垦
辛(二)直隶近畿兴办营田经过
壬。河南、山东两省的土地开垦
壬(一)河南省的土地开垦
壬(二)山东省的土地开垦
癸。陕西、山西两省的开垦
癸(一)陕西省的土地开垦
癸(二)山西省土地开垦
第四章 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各省的开垦
子。四川省土地开垦
子(一)顺康时期四川招徕外省人民开垦的各项措施
子(二)雍正年间川省已垦土地的清查
子(三)乾隆时期四川的土地开垦
丑(一)湖北的开垦
丑(二)湖南的开垦
丑。湖北、湖南两省的开垦
寅。江西、安徽两省的开垦
寅(一)江西的开垦
寅(二)安徽的开垦
卯。云南、贵州土地开垦
卯(一)云南的土地开垦
卯(二)贵州的土地开垦
第五章 东南沿海三省和两广的开垦
辰。江苏、浙江、福建的开垦
辰(一)江苏的土地开垦
辰(二)浙江的土地开垦
辰(三)福建的土地开垦
巳。广东、广西的开垦
巳(一)广东的土地开垦
巳(二)广西的土地开垦
第六章 北方各省区的土地开垦
午。甘肃、宁夏的开垦
午(一)甘肃垦荒
午(二)宁夏和西宁的开垦
未。新疆的开垦
未(一)新疆兵屯的规划及屯垦的开展
未(二)新疆民垦的发展
申。北路屯田
酉。东三省的开垦
酉(一)东北地区拨给旗人耕种,限制内地人民前往垦殖
酉(二)咸同至光绪年间东北荒地放垦
酉(三)清末东三省急于开垦的形势及措施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刘军:《加拿大劳工史学发展...
毛立坤:《日货称雄中国市场...
徐浩《英国经济——社会史研...
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
张明:《清至民国时期皖南官...
吴传清:《陈振汉的工业区位...
清代蒙古族经济史论著目录(...
科大卫:《公司法与近代商号...
  最新信息
首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
“基本经济区”分析理路的学...
农业、人口与市场——再论波...
经济史学及其学理关联——基...
刘增合:《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林展>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