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前沿动态 理论方法 专题研究 学术争鸣 资源导航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经济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经济史研究
《中国农史》总目(1981-200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4-16

 

  《中国农史》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农业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1年。20年来,共发表论文1200多万字,发展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国内三大经济史杂志之一。

1981年
第1期
周谷城:发刊词
刘瑞龙:正确对待中国的农业历史遗产
冯有权: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李根蟠等:再论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石声汉:明末以前棉及棉织品输入的史迹
陈桥驿:浙江古代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叶静渊:莼菜小史
王毓瑚:中国农业发展中的水和历史上的农田水利问题
李长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历史经验
马宗申:略论“菑新畬”和它所代表的农作制
邹介正:唐代兽医学的成就
马孝劬:我国古代的家禽孵化技术
胡锡文:古之粱秫即今之高梁
游修龄:古农书疑义考释
庄晚芳:Black Tea 的词源考
叶静渊:蔡襄笔下的古荔“陈紫”与“宋香”
日•熊代幸雄董恺忱译:论中国旱地农法中精耕细作的基础
1982年
第1期
梁家勉:“地力”与“人功”—用、养结合的优良传统
胡锡文:我国最景的作物栽培法—畦种法
缪启愉:太湖地区的塘浦圩田的形成和发展
李凤岐张波:陇中砂田之探讨
游修龄:御稻存疑
王达:双季稻的历史发展
郭文韬:中国古代农作制
范楚玉:我国早期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李根蟠卢勋:苦聪人早期原始农业的生产和生活
宋兆麟:从彝族对野蜂的利用看人类由食蜂到养蜂的发展
杨光震:清末到1931年东北大豆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
杨超伯:诗经中的“农人”、“众人”简析
陈桥驿:《水经注》中记载的农田
日•寺地遵曹隆恭译:陈旉《农书》版本考
第2期
李迪陆思贤:忽必烈的农业政策和农业措施
郑肇经:关于芍陂创始问题的探讨
陈植林大燮:近百年来我国森林破坏的原因初析
王希贤:从清末到民国的农业推广
孙家山:苏北滨海盐土改良利用的历史经验
宋湛庆:我国古代的大麻生产
阎万英:古代杂草防除的措施与原则
张子文:中国风扇车的起源与发展
沈啸梅叶瑞宝:苏州水生蔬菜史略
邹介正冯洪钱:《司牧安骥集》疑难药考注
章楷:我国的古蚕书
史念书:茶业的起源与传播
1983年
第1期
朱新民: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吴申元:海瑞重农思想初探
潘君祥:我国近代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上海农学会
朱培仁:中国包衣种子的发生与发燕尾服
陈志一:江苏双季稻历史初探
杨直民:我国古代的地力说
闵宗殿:垄作探源
宋兆麟:侗族的农具和耕作技术
张仲葛:我国养猪业的起源及其沿革考
杨宏道冯洪钱:古医牛书《抱犊集》和《养耕集》中有关疑难土草药考证
魏东:略论中国养蚕业起源于长江三角洲
汤可可:抗战前的无锡农村副业
唐文起:三十年代江苏农业经验发展浅析
胡道静:关于《农政全书》的“别本”
董恺忱:明代救荒植物著述考析
冯洪钱:宋沈括《梦溪笔谈》蒲芦注释质疑
马万明:一部尚未引起农史界注意的工具书
保亚等:沛县出土汉墓中的陶猪圈
 
第2期
 
王永厚:我国传统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郭文韬等:略论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兼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张履鹏:黄淮海平原垦殖史略
凌大燮:我国森林资源的变迁
叶静渊:我国匣果类蔬菜引种栽培史略
刘敦愿:漫谈湖南湘潭出土的商代豕尊
石暄:铁矍是战国时的重要农具
潘君祥:论康熙时期台湾的经验发展
杨光震:积极维新东北农政的张鸿均
缪启愉:思适磋言
黄世瑞:对现行蚕桑教科书中有关蚕业史问题的几点意见
曹隆恭: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简介
农史文摘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第3期
纪念我国古代农学家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
李长年:徐光启的农政思想
游修龄:从大型农书体系的比较试论《农政全书》的特色和成就
郭文韬:试论徐光启在农学上的重要贡献
缪启愉:试论徐光启的治水营田见解
李风岐:徐光启与风土说
胡道静:徐光启农学三书题记
吴德铎:关于《养馀月令》与《农政全书》的“别本”
朱洪涛:徐玄扈《甘薯疏》辑校
王国忠:徐光启的《甘薯疏》
周源和:甘薯的历史地理—甘薯的土生、传入、传播与人口
王庆余:论明末西法栽葡萄
 
第4期
 
牛宏瑞:历史上开发河湟地区的垦殖政策及措施
汪一鸣:宁夏平原自然生态系统的改造
胡戟:从“耕三余一”说起
陈志一:御稻析疑三则
谭荫初:湖南稻螟危害的今昔
陈士瑜:中国食用菌栽培探源
王希亮:中国古代林业职官考
马孝劬:发扬我国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的优良传统
邹介正:水牛论
欧阳勋:“茶圣”陆羽
缪启愉:思适磋言(续完)
张亮:读《马首农言》琐记
耕夫:应加强对地方农史的研究
农史文摘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本刊一九八三年总目
1984年
第1期
孙声如:试论我国古代耕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席海鹰:论精耕细作和封建地主制经济
李伯重:明清时期江同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
王缨:上海植棉史考略
刘如仲:台湾高山族的耕牛和牛车
李群:“秧马”不是插秧的农具
焦彬:论我国绿肥的历史演变及其应用
陈宾如:中华猕猴桃源流考
苏伦安:安徽过去的蚕业
谢成侠:中国鸡种的历史研究
徐云峰:稻作史上的一项珍贵史料
史念书:《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
潘法连:读《中国农学书录》札记五则
 
第2期
 
赵克尧:论唐太宗的农本思想与重农政策
马福生:西周各地农业开发的先后与农作物的分布
刘驰: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尤振尧:从《农耕图》谈东汉时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于德源:北京历史上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
卫斯:试探我国高梁栽培的起源
章楷:新中国成立前半个多世纪中我国作物育种事业概述
庄晚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张秉铎:内蒙古地区原始牧业经济研究
党明德:说“耦”及其演变
张波:浅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农事名物考证
潘吉星:清代出版的农业化学专著《农务化学问答》
李伯重:对《沈氏农书》中一段文字的我见
农史文摘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第3期
 
缪启愉:《南方草木状》的诸伪迹
郑庆平:旧中国农产商品化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尤宪迅:试述苏松两府丁徭银的改革
陈志一:关于“占城稻”
孙开铨:宋代稻作生产的勃兴
闵宗殿: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
张春辉:论牛耕在秦汉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周肇基:我国古代的植物抗性生理知识
杨沛:中国古代应用黄#蚁技术的发展
叶世昌:丘睿的造林主张
邢湘臣:我国淡水养鱼史资料谈
曹树基:《禾谱》及其作者研究
刘玉堂:《神农》作者考辨
张允中:读《农言著实》并补释
郭永芳:《天工开物•珠玉》匡误一则
王永厚:建国以来我国农史文献出版综述
本刊编辑部:农史研究三十年
 
第4期
邹德秀: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起源问题
徐云峰:试论商王朝的谷物征收
潘孝伟:唐代义仓研究
李为谦:解放前后的中国农村金融
韩德章詹玉荣:旧中国农村的高利贷
许芝祥:芍陂工程的历史演变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刘驰:对战国后期耕作方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孙国伦刘世清:论栽培植物先种及其发展方向
盖山林盖志毅:内蒙古本部畜牧岩画初探
邹介正:兽用本草的发展
林鸿荣:漆树考略
牛力达:管子学研究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俞荣梁:蒲松龄及其农学著作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1985年
第1期
李伯重:“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
杨光震:近七十余年来东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研究
陈松峰:河南烤烟始种时间及地点新考
宋湛庆: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匡明纲:《齐民要术》中的果树跗育种
荆三林李趁有:中国古代农具史分期初探
杨绍章:中国林业教育史略
舒迎澜:茉莉古今谈
周才武:古代山东地区渔业发展和资源保护
章楷:务农会、《农学报》、《农学丛书》及罗振玉其人
李西樵:河套水利事业的开拓者—王同春
郝时远:元《王祯农书》成书年代考
王达:关于《荆州记》温泉溉稻的辨析
 
第2期
沈雨梧:甲午战争与中国农业
戴鞍钢:控中国新式农垦企业述略
谢道同:广西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设施沿革考
洪震寰:清末浙江的“瑞安务农会”
阎万英梅汝鸿:吸收传统农业经验,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陈植:杉木造林技术遗产的初步研究
林鸿荣:椒史初探
邹介正王铭农:醒抱防抱,增产鸡蛋
汪家伦:北宋单锷《吴中水利书》初探
彭世奖:蒲松龄《捕蝗虫要法》真伪考
张允中:对《疑义考释》的一点看法
潘法连:安徽历代农学书录选辑(上)
农史论文索引
第3期
黄崇岳:“火耕水耨“与楚国农业
黄显功:战国“重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影响
周光荣:肖山县农作制度的演变
朱汉钦:醴陵双季稻的发展及其土壤培肥
任重:江苏宿迁黄花菜栽培史
张卓研:桔槔创造起源考
周宗达时维静:从《元亨疗马集》到《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
牛龙菲:嘉峪关魏晋墓室“制醋”画砖辨
杨直民: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蓬勃发展
张芳:耿桔和《常熟县水利全书》
曹树基:《禾谱》校释
马宗申:《齐民要术》征引农谚注释并序
游修龄:释“离先稻熟”
潘法连:安徽历代农学书录选辑(下)
 
第4期
钟祥财: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述论
魏天安:宋代粮食流通政策探析
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
谭作刚:清代湖广垸田的滥行围垦及清政府的对策
张寿祺:解放前黎族合亩区的农耕组织及其礼俗
郑庆平:中国近代的农业危机
曹隆恭咸金山:我国北方旱地用养结合的历史经验
林仲凡:有关人参的历史考证
魏东:夏代养蚕业的传播与发展
柳洪亮: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水利灌溉
卫斯:我对下川遗址出土石磨盘的看法
章楷:略述中华农学会
缪启愉:《齐民要术》谚语的解释问题
陈麦青:关于《便民纂》
农史论文索引
1986年
第1期
叶依能:加强农史研究,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庆祝会上的报告
梁家勉:祝农史事业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茂
范楚玉:在农遗室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国际中国科技史讨论会简介
王利华朱自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增进农史界的团结—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建室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侧记
张波:我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胡厚宣:从甲骨文字看殷代农业的发展
阎万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马宗申:历史时期我国农业税的演进
徐云峰:从显字造型看商周谷物征收制度
桑润生:略论包世臣“本末皆富”的经济思想
王希贤: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农业经济
樊志民:周金文中所见之关中农业
张履鹏:谷子的起源与分类史研究
游修龄:太湖地区稻作起源及其传播和发展问题
曹幸穗:日本《会津农书》中的稻作技术
韩世杰:我国古代种植荞麦的经验和对荞麦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荆三林:关于中国生产工具史阶段划分问题
汪家伦:浅谈农田水利史的几个问题
蒋猷龙:中国蚕业的源流
王潮生:浅谈我国古代饲养耕牛的经验
谢成侠:中国古代鹿类的生物学史
周昕:《耒耜经》校注
第2期
李伯重:唐代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
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北山区的开发
王笛:清末四川农业改良
韩德章詹玉荣:关于近代中国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
郑庆平:略论中国近代农业赋税制度发展的特征
邱馨赵景色:党在抗日根据地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政策
物燮中:《吕氏春秋》中有关谷类株型记载的几点辨证
刘宗樊:小站稻的栽培史
郭松义:古籍中有关玉米别称的几点辩证
田尚:古代河西走廊的农田水利
殷崇浩:史起决漳探实
熊大桐:中国古代竹类栽培利用史略
林鸿荣:筇竹征故
贺新民:中国双峰骆驼起源的探讨
马万民:略谈《齐民要术》的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成就
马宗申:《齐民要术》农谚辨疑
彭世奖:也谈《王桢农书》的成书年代
吴建新:陈张翼与《广东农谱》
 
第3期
李伯重:明清江南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四
钟祥财:中国近代农业管理思想的演变
李孝聪刘啸:论我国古代陂塘水利工程堙废的原因
邹介正:明代兽医学术的发展
胡嘏:宋朝市马三题
宋承吉:试论中国古代人参的主要产区
舒迎澜:我国古代梅的利用与种植
林鸿荣:楠木诠释
牛龙菲:说芨芨草
徐云峰:“草菅人命”新解
孟方平:王毓瑚校《王桢农书》林果桑杂篇匡误
刘如仲:我国现存最早的李源《捕蝗图册》
农史论文索引
 
第4期
 
谭竹刚:清代陕南地区的移民、农业垦殖与自然环境的恶化
徐培华:中国古代“制民之产”的土地管理思想
袁明全:清代河套农田水利发展述略
柳洪亮:吐鲁番坎儿井综述
谭天星:乾隆时期关于湖南推广双季稻的一场大论战
杨昌雄:贵州省贵定烟叶生产发展史
潘法连:薛凤翔及其《牡丹史》
张光辉:我国传统养猪经验的分析
李群李士斌:中国驴、骡发展历史概述
林仲凡:有关鹿及养鹿业的历史考证
杭宏秋:饴、饧、沙糖含义种类及产年小考
曹幸穗:抗日时期的中华农学会
邱泽奇:汉魏六朝岭南植物“志录”考略
缪启愉:元刻本《农桑辑要》咨文试释
和文龙:《痊骥通玄论》著者版本考
王达:明清蚕桑书目汇介
缪启愉:再说《齐民要术》农谚
1987年
第1期
 
朱国忱:略论金代黑龙江地区的农业发展
朱修松;春秋战国时期亩积的扩大
卫斯:我国圆形石磨起源历史初探
杨怀森:华北多熟集约耕作制度的发展与趋向
刘咸陈渭坤:中国植棉史考略
庄虚之:我国古代新鲜果蔬贮藏方法的分析研究
熊大桐:《齐民要术》所记述林业技术的研究
张芳:扬州五塘
王笛:清末民初我国农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魏东:论秦观《蚕书》
牛家藩:现存清代兽医古籍书录
农史论文索引
 
第2期
 
游乐业:凉山古代农业的初步研究
彭世奖:“火耕水耨”辨析
韦苇:陕西关中地区三十、四十年代农村雇佣关系的特点及性质初探
王希贤:台湾农业推广的演变
林鸿荣:建国前四川初、中等林业教育的兴起和演变
尹绍亭:云南农耕低湿地水稻起源考
常青:近三百年陕西植棉业述略
张建民:清代江汉—洞庭湖区堤垸农田的发展及其综合考察
龙先举:汉代汉源“天马”的历史考查
阎双喜:中国牡丹史考
孟方平:《齐民要术•种胡荽第二十四》试校
日本农史学者渡部武先生来农遗室参观访问
 
第3期
 
宋源:我国古代水土资源管理思想述略
林耀泉:漳州一千年来气象灾害规律探讨
吴建新:海南古代开发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周国林: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
谭天星:清前期两湖地区粮食产量问题探讨
马湘泳:江浙海塘与太湖地区经济发展
孙义伟:本世纪初五十年我国水稻育种的生产和发展
宋湛庆:我国古代的大豆
杭宏秋:吴地植棉小考
赵丰:红花在古代中国的传播、栽培和应用
叶依能:珍珠史话
林鸿荣:建国前四川的高等林业教育及迁川院校的高等林业教育
邱泽奇:万震《南州异物志》—汉魏六朝南岭植物“志录”辑释选
李鸿彬:杨双山与《幽风广义》
潘法连:《桐谱》撰期考
王永厚:《中国畜牧史料集》简介
 
第4期
 
何清涟: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破产和人口压力的关系
刘世清:论农业土壤演变史及其发展方向(一)
王晓清:元代前期灾荒经济简论
张国雄:明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经济的关系
洪焕椿:明代治理苏松农田水利的基本经验
袁长极:略论山东南北运河开发及其与鲁西北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的关系
张建民:“湖广熟,天下足”述论
陈伟明:关于宋代岭南农业生产的若干问题—与溱侠先生商榷
毛在序等:山东栽培历史及其发展的探讨
周肇基:从“广人重蕉”看广东历史上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刘敦愿:中国古代的鹿类资源及其利用
王华夫:中国养蜂史上的几个问题
周武忠:琼花史考
彭世奖:蒲松龄《捕蝗虫要法》真伪考续补
孟方平:《花镜》伊校本拾遗
吴惠君等:新乡村志跃进中的枪堂村
农史论文索引
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专务理事坂本尚先生访问农业遗产室纪要
1988年
第1期
 
游修龄: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李成斌:唐初的“与民休息”刍议
樊志民冯风:关于历史上旱灾与农业问题研究
孙声如:畜力的使用及其在农业史上的地位
张履鹏赵玉蓉:论汉代推行“代田法”在农业技术改革中的作用
咸金山:我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
宋湛庆:应重视我国原有籽粒苋千穗谷的研究
王铭农叶黛民:关于养鸡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王达:太湖地区历史上部分水产珍品考述
林鸿荣:
舒迎澜:莲的栽培史略
戴鸿生冯文娟:荆楚“丝绸宝库”
周肇基:《救荒本草》的通俗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周昕:试论古代农具图谱的范围及沿革
潘法连:读《中国农学书录》扎记八则
刘世清:论农业土壤演变史及其发展方向(续完)
洪焕椿:明代治理苏松农用水利的基本经验(续完)
 
第2期
 
李兆超:试论宋代农业生产的宏观管理
郑庆平:清前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范金民:明清杭嘉湖农村结构的变化
杨贵:对夏商周亩产量的推测
卢子荟:珠江三角洲农田开发史
张民服:黄河下段河南湖泽陂塘的形成和变迁
陈植:毛竹造林技术遗产的初步完成
史江彬:家畜穴位命名标准化的探讨
王翔:民国前期蚕桑业发展的原因
徐晓望:清代福建武夷茶生产考证
杨淑培:中国养蜂史管见
余汉桂:鱼类养殖对象的扩大与鱼苗装捞业的兴起
谢贤章:广东近代高等农业教育起始考
庄孟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历史沿革
王振刚:果树书籍中有关枇杷史引用文献的问题
曹隆恭:近代小麦良种选育
单人耘:浅谈赵孟#的题耕织图诗
孙声如:新乡村志在改革中开拓前进的杨寿乡
 
第3期
 
范志文:仰韶文化时期的农业工具
洗剑民:秦汉时期的岭南农业
王金香:山西“丁戊奇荒“略探
陈伟明:宋元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定型
孙开铨:稻种名析
吴琦:清代湖广漕额辨析
张芳:居延汉简所见农田水利
熊元斌:清代浙江地区水利纠纷及其解决办法
陈植:毛竹造林技术遗产的初步研究(续完)
蓝勇:中国西南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
赵丰:冻绿—中国绿
邢湘臣:河钝古今谈
朱英:清末直隶农业述略
叶静渊:《中国果树栽培学》栽培史部分校勘记
宋湛庆:我国引进糖用甜菜时间的正误
杨宝霖:关于《岭南风物记》与潘法连先生商榷
牛家藩:《陈旉农书•牛说》初评
冀贞阳:《元亨疗马集》校勘拾遗
 
第4期
 
樊志民:地区农业史的理论与实践
佟屏亚:试论“生态农业”思潮及其影响
王缨:试论庭院经济在古今农业中的地位
阎万英:魏晋南朝地主田庄经济在江淮地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卫期: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西岛定生先生商榷
冯洪钱:继承和发扬兽医遗产,为当前农业生产服务
林仲凡:明清时代我国东北各地人参的开采与经营
王永厚:关于中国农史文献资源协调问题
李兴武:历史上的阜阳农业
陈明光:唐朝的两税三分制与常平义仓制度
谭天星:简论清前期两湖地区的粮食商品化
肖正洪: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
衣保中:清末东北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及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
杭宏秋:简论安徽沿江圩#的历史演变
徐海亮:历代中州森林变迁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1989年
第1期
 
罗仑:论明末清初嘉湖地区经营式农场高产的主要原因
郑庆平:论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其变化特征
王达:太湖地区的传统农业及其现代化
王星光:传统农业的概念、对象和作用
王利华:农业文化——农史研究的新视野
杨贵:试论宋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日•足立启二:清代华北的农业经营与社会构造
汪家伦:东吴屯田与农田水利开发
迟仁立左淑珍:耕层土壤虚实说之探源与辨析
肖正洪: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续完)
曹隆恭:我国稻作施肥发展史略
夏厅梅:麦类作物起源及其在南北朝以前的栽培
徐建国:试论“橘逾淮而为枳”之枳
林鸿荣:桤木今昔
孟方平:补白一束
林更生:《农学丛书》的特点与价值
 
第2期
 
马湘泳:历史上太湖地区粮食生产基地的经济地位
杨光震:论吉林省商品粮基地种植结构的调整问题
王永厚:我国古代对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吴建新:抗战以前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宫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的迁移特点和性质
方明宗良纲:论江苏海岸的变迁及其对海涂开发的影响
杨荫楼:秦汉隋唐间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区域重心的转移
咸金山:中国近代机灌事业的发展
彭世奖:我国古代蔬菜生产的特殊技艺
舒迎澜:月季的起源与栽培史
潭作刚:清代陕南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韩德章詹玉荣:民国时期的新式农业金融
李霆:中国特有树种水杉的发现经过
王铭农:动物药发展史略
周昕:古代农具图谱所据版本流源考略
王达:《明清蚕桑书止汇介》补订
周邦任:南京农业大学变迁史料(1914—1988)
 
第3期
 
陈忠平:论明清江南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于德源:清代北京的旗地
吴琦:清代湖广漕运特点举述
卢锋:近人困境及其根源
郭文韬:略论中国古代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
禾女:金代农业技术初探
曾雄生:宋代江西水稻品种的变化
桑润生:近代江南地区水稻选育工作概况
蔡培川:甘肃天水马铃薯种植历史初考
周云庵:陕西古代蚕桑业概述
张芳:中国古代的井灌
邱志荣等:古越吴塘考述
杨绍章:江苏古代林业初探
朱堂:民国时期四川畜牧兽医教育概况
周肇基:《缸荷谱》研究
叶静渊:《中国果树栽培学》中栽培部分校勘记补
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正误三则
 
第4期
 
赵磊:中西封建农家纺织比较研究
李三谋:明代田庄的经济性质及其租额问题
陈正奇:也谈“亩收百斛”—区种法的增产原因探讨
孙智萍王智兴:康熙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刘兴林:我国史前先民的食物来源与加工
李霖叶依能: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
胡水风:略述近代江西#麻业
曹隆恭:我国化肥施用与研究简史
陈明光:唐人姜师水利业绩述略
刘义满:我国古籍中柚的名实考定—兼谈柚的起源
王洪军:唐代的饮茶风习—唐代茶叶史研究之三
岳耕:谈先秦时期的林业
牛家藩:试论清代兽医本草学的发展特色
黄慰愿:近代广东蚕桑业畸形发展的技术考察
汪若海:白叠与哈达
马宗申:中国古代农学百科全书—《授时通考》
潘法连:读《中国农业书录》札记之三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1990年
第1期
 
于琨奇:秦汉粮食亩产量考辨
邓辉:战国时期江汉地区的农业
李并成:唐代前期河西走廊的农业开发
陈伟明:宋代岭南主粮与经济作物的生产经营
朱自振等:清代前期宜兴长兴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谭天星:清前期两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郭文韬:试论康乾时期南方的耕作改制
钟树福黄国勤:江西近十年耕作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殷南根:五行之理与战国秦汉人的四时教令说
李景焉:《汉志》神农学派源流考析
张芳:乾隆皇帝和海塘
杭宏秋:安徽沿江沙洲开发历史和现状探讨
马波:殷商畜牧技术初探
马跃: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马政和养马业
郑云飞:宋代浙江蚕业的发展
李绍强:中国古代的节日饮食
范金民夏维中:国际清史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五届清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第2期
 
程世华:“良渚文化”的原始农业及其意义
潘孝伟:唐代蜀中农业发展原因补议—水旱灾害的稀少
宋湛庆:宋元明清时期备荒救灾的主要措施
秦和平:清代以来凉山彝族农业发展原因及影响
游修龄:“禾”、“谷”、“稻”、“粟”探源
华林甫: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
洪锡均:四川省解放前的遗传育种研究
张涛:试论石磨的历史发展及其意义
林鸿荣:“南国红豆”考辨
罗仑: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与黄宗智教授商榷
吴琦:清后期漕运衰亡综合分析
王铭农李士斌:张謇与近代江苏渔业
董希如:浅谈我国古代对动物资源的保护
叶静渊:《中国蔬菜栽培学》中栽培史部分校勘记
于良子:《茶经•一之源》“其字旧注”考辨
王书耕:《中国古代耕织图选集》
 
第3期
 
杨朝明:试论鲁国的重农传统和农业生产
张履鹏:魏晋南北时期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概述
张学锋: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
华林甫: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续)
程厚思:清代江浙地区米粮不足原因探析
曹幸穗:认旧中国苏南经营式农业的消长及其经济背景
吴建新:清代广东粮食政策述略
张大鹏:朱熹社仓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保障功能
钟祥财:穆藕初农业思想略探
舒迎澜:中国历史上的茶花栽培
刘义满魏玉翔:“薄采其茆”考
张国雄:清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生产的关系
曹隆恭:商丘地区的水灾规律及其治水的历史经验
徐三见:《临海水土异物志》作者质疑
潘法连:读《中国农学书录》札记之四(五则)
 
第4期
 
王发武:农史学会中表年研究论文报告会开幕词
秘书处:农史学会中表年研究论文报告会纪要
游修龄:农中迩会中表年研究论文报告会的收获和我的一些看法
吕平:农史学会中表年研究论文报告会闭幕词
张建民:明清农业垦殖论略
吴建新:明清广东粮食生产水平试探
郑云飞: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
马瑞江:蒙古甘愿畜牧起源和发展的若干问题初探
冯风:明清陕西农书及其农学成就
钟祥财:中国古代微观与宏观农业管理思想比较
阎万英: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与经济波支的关系
倪根金:秦汉植树造林考述
彭世奖:鉴湖功绩千古流芳
王永厚:梁章钜的《农候杂古》
秘书处:中青年农史研究论文报告会论文目录
资料室: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1991年
第1期
 
樊志民:中国古代农业区划研究
马湘泳:江苏农业生产布局溯源
邱泽奇:瓦罗《论农业》评述—兼论中西古代农业传统的差异性
李躬甫:中英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生产结构劳动生产效率及分化原因
章楷:我国古今农业推广事业述略
王业遴曹幸穗:我国近代园艺教育科技发展述评
孙壮林等:绿豆种植史考略
叶静渊:明清时期白菜的演化与发展
凌申:江苏滩涂垦殖历史研究
咸金山:中国古代对盐碱土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
牛家藩:中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王铭农:历史上的家禽孵化技术
杨淑培吴正锐:中国近代养蜂史刍议
姜义安:《陈旉农书》后记质疑
陈信玉:《全芳备祖》辑者陈景沂籍惯
 
第2期
 
刘志一:“象田”、“鸟田”考
张伟民:两周黄河流域山泽资源管理与农家生产力发展
罗仑范金民:清前期苏松钱粮蠲免述论
万灵贡献:晚清至抗战前期常武地区的农村经济
张家炎:清代江汉平原水稻和产详析
章有义:海关报告中的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状况
郑庆平:近代地租剥削及其发展变化特征
闵宗殿:我国饮食结构的回顾与思考
项文惠:绍兴酒的由来与发展
庄维民吕景琳:近代山东农业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梅莉:洞庭湖区垸田的兴起与湖南粮食的输出
汪家伦:明清长江中下游圩田及其防汛工程技术
徐凯希:近代湖北植棉业初探
周树斌:《九经》“茶”、“荼”考
王永厚:李彦章与《江南催耕课稻编》
 
第3期
 
刘兴林:中国史前农业发生原因试说
杨贵:古代差距劳动生产率考
王子今:秦汉农田道路与农田运输
周国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粮食亩产的估计
陈家其:明清气候变化对太湖流域农业经济的影响
秦和平:试析清代四川羌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力问题
李明发:东北松辽平原农业生产史初探
方健:刍议茶的起源
张芳:夏商至唐代北方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
李趁有:宋元明清中国传统耕犁的几点改进
王晓莉:秧马用途之我见
和文龙:中兽医脉诊发展史
舒迎澜:名花瑞香纵横谈
谢成侠:蛋及其利用的考证
牛家藩:鸬鹚小史
孟方平:《齐民要术》畜牧篇疑文试析
缪启愉:释“酸馅”
张允中:《马首农言》中“牢”、“坎”及猪性“恶燥”考
 
第4期
 
逢振镐:东夷史前原始农业的发展
陈关龙高帆:明代自然灾害之透视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市镇结构与农产市场
戴一峰:试论明清时期福建林业经济
李春生:灰色系统理论在农史研究中的应用
郭文韬:略论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制度
雷书彦:湖北省耕作制度改革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王铭农:中国家鸡的起源与传播
赵丰:唐代的蚕桑生产技术
郑云飞:明清时期的硝丝与杭嘉湖地区的蚕业技术
桑润生:近代烟茎治螟
郑麦:稀见古农书—《农桑易知录》
张岗:从《畿辅见闻录》看黄可润在河北农业发展史上的贡献
王永厚:从《农事私议》看罗振玉的农业思想
 
1992年
第1期
 
曾雄生:“象耕鸟耘”再论
徐云峰:帝辛征人方途中的稻名印证
曹旭华:《管子》论农业生产的发展
谢志诚:甘薯在河北的传种
傅贵九:清代寺田浅析
刁书仁:清代吉林地区农业开发的特点
潘国英:从庙会活动看苏州农业经济
刘克祥:甲午战争后的农村换工劳动及其向雇佣劳动的转变
张芳:宋元至近代北方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
赵怀斌:农田杂草利用途经之历史回顾
林鸿荣:隋唐五代林木培育述要
邢湘臣:从“桑争稻田”年明清发展“桑基鱼塘”的必然趋势
梁中效:试论中国古代粮食加工业的形成
顾和平:中国古代大豆的加工和食用
潘法连:读《中国农学书录》札记之五(八则)
赵雷:《齐民要术》与中国饮食文化
游修龄:《齐民要术》释读(四则)
夏维中:黄宗智新著《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农村发展(1350—1988)》述评
 
第2期
 
张波:试论农史学科层次结构和理论方法体系
程世华:中国稻作源起与先越部族
于德源:唐代幽、妫、檀州农田与作物分布蠡测
华林甫: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
韩茂莉:宋代桑麻业地理分布初探
张家炎:明清江汉平原农业经济发展的地区特征
吴琦:清代漕粮在京城的社会功用
冼剑民:清代佛山义仓
王子今:秦汉渔业生产简论
郭文韬:再论中国古代的垄作耕法
汪若海:张之洞引种陆地棉百年及评价
谢成侠:中国猪种的起源进化史
和文龙:中兽医色诊发展史
张克银:范蠡南池养鱼考评
 
第3期
 
赵磊:农业构成的差异与中英土地集中的不同结果探析
游修龄:农业神话和作物(特别是稻)的起源
苏兆庆:莒地原始农业发展实探
张立岭:新石器时代至辽金时期的内蒙古农业
龚胜生:明代湖广布政司田亩考实
谭天星:清前期两湖农村的租佃关系与民风
徐晓望:清—民国福建粮食市场的变迁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家庭农产商品率研究
陶炎高瑞平:历史时期摹的变迁与牧业的兴衰
陈冬生:明代以来山东植棉业的发展
扬抑:中国油茶起源初探
舒迎澜:古代栀子及其栽培与利用
朱冠登:张謇的海涂开发规划思想和实践
沈衣食:丽水通济堰刍议
王永作:江苏近两千年来不灾史概况与分析
叶静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中有关蔬菜历史的校勘记
邹介正:《司牧安骥集》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陈学文:川胜守新著《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史研究》评介
 
第4期
 
冯风:建国以来农业起源研究综述
游修龄:农史研究与历史语言及外来词
刘志一:“象田”、“鸟田”补考—兼答《“象耕鸟耘”再论》问
荷兰•维波多斯王利华译:历史上亚洲季风区再生稻栽培
刘志伟:宗族与沙田开发—番禺沙湾何族的个案研究
吴滔:建国以来明清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朱自振:有关地区农业史的几点浅识
叶依能:地区农业史的实践—太湖地区农业史研究
牛家藩:对《周礼》兽医职文中“以节之”的管见
臧军:楼#《耕织图》与耕织技术发展
肖正洪:清代秦巴山区的柞蚕放养
章楷:近代农业教育和科研在南京
杨宝霖:关于《读〈中国农学书录〉札记》中的一些问题与潘法连先生商榷
主要农史论文索引
 
1993年
第1期
 
游翔:试论唐代地税的渊源及其演变
张学锋: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效与实质
蓝勇:乾嘉垦殖对四川农业生态和社会发展影响初探
吴量恺:清代前期“农民非农民化”趋向的探讨
蒋瑜王顺寿:清代前期土地税票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范金民: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司徒尚纪:岭南稻作文化起源在地名上的反映
张芳:中国地区农业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林鸿荣:隋唐五代特用经济林产品研究
冯时:殷代农季与殷历历年
熊元斌:清代江浙地区农田水利的经营与管理
郭文韬:商丘地区的干旱规律及其治旱的历史经验
孟方平:读《临海水土异物志》札记
黄金贵:古代阉畜词辨释
和文龙:《痊骥通玄论•马患点痛真诀》考释
 
第2期
 
樊志民:试论中国中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萌芽
徐云峰:商代稻名的新发现
李成贵:再论先秦的重农思想
吴慧:从屯田资料来看清前期的粮食亩产
于绍杰:中国植棉史考证
张建民:明清长江中游山区的灌溉水利
刘翔:明清两代烟草种植及对外贸易—兼论“明万历年间烟草传入中国说”有误
马波:刘铭传与近代台湾农业—兼论台湾近代农业的源起
周树斌:茶史杂考五则
王利华:略述中国古代的竹笋开发
赵敏:中国古代农时初探
牛家藩:从《周礼》看我国先秦时期的兽医发展
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兼论中国养蚕起始时代问题
彭世奖:略论中国古代农书
黄淑美:《九谷考》撰期初探
张允中:《齐民要术》谚语三则释义管见
 
第3期
 
游修龄:黍粟的起源及传播问题
薛瑞泽:从《楼兰尼雅出土文书》看汉魏晋在鄯善地区的农业生产
马万明:唐代畜牧业兴盛的原因
韩茂莉:宋代河北的农业生产与主要粮食作物
张国庆:辽代契丹畜牧业述论
张国雄:明清时期两湖外运粮食之过程、结构、地位考察—“湖广熟,天下足”研究之二
龚胜生: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
吴存浩:清季国家农业管理职能变化试论
郑贞富:两周对农业有害生物的认识和防治
王永厚:明代京畿地区治水营田的一次实践—徐贞明及其《潞水客谈》
张家炎:江汉平原清代中后期洪涝灾害研究中若干问题刍议
潘法连:《中国农学书录》拾遗续篇
舒迎澜:《分门琐碎录》与其“种艺篇”
桑润生:姜皋和《浦泖农咨》
闵宗殿:评中译本《中国古农书考》
 
第4期
 
郭文韬: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张波张纶:中国绿洲—东西亚古代农事交流的纽带
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吴琦: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
朱处振:明清东南山区农业的商品性发展与特点
熊承芬:浅谈六畜之一—羊
陈其峰:塘栖枇杷栽培史重考
蓝勇:历史时期三峡地区森林资源分丰变迁
倪根金:汉简所见垦区林业—兼论汉代居延垦区衰落之原因
章楷:邹秉文和中国近代农业改进
王铭农:魏晋以前的动物阉割术
周邦任:邹秉文在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上的杰出作用
王利华:《广志》辑校(一)—果品部分
牛家藩:《大武经》的学术成就初探
农史论文索引
 
1994年
第1期
 
庆贺中国农史学会晋升为一级学会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年会纪要
白鹤文: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一届事会工作报告
吕平:关于修改《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章程》的说明
学会秘书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
白鹤文: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总结发言
李根蟠: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农史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章程
徐旺生:中国农业本土起源新论
卫斯: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农业文化
赵九洲:浅探《周易》与中国古代农耕思想及其与现代化农业的相关性
陈润田:我国古代授田制探析
吴量恺:明代中后期“农民非农化”的倾向及社会结构的变异
陈家其:太湖农业区的形成历史和地理因素分析
衣保中: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游修龄:粟的驯化细节与农业起源—兼论《诗•大雅•生民》
王思明:台湾昆虫学研究与害虫防治事业的历史发展
张平真:菜用()菜引入考
惠富平:从中西传统农书比较看中国农书的特点
闵宗殿:读《救荒本草》(《农政全书》本)札记
周昕:《王桢农书》几处标注之我见
 
第2期
 
阎万英:我国古代人口因素与耕作制度的关系
成岳冲:历史时期宁绍地区人地关系的紧张与调适—兼论宁绍区域个性形成的客观基础
龚胜生:明清之际湘鄂赣地区的耕地结构及梯度分布研究
张芳:宁、镇、扬地区历史上的塘坝水利
张建民:试论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农田水利—以长江流域为中心
陈凤良李令福:清代花生在山东省的引种与发展
徐建青:清代前期的榨油业
王潮生:说楮
林鸿荣:茶事探源
陶德臣:外销茶运输路线考略
彭世奖:略论珠江三角洲挣稿制的兴衰
黄国勤:建国以来江西省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冯洪钱:元代《痊骥通玄论》中草药注释
张如安:《中国古农书考》中滑浩《野菜谱》的补正
 
第3期
 
郑重: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伟大胜利—回顾在毛泽东同志亲要翔下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农业
任重:金元时期黄淮中下游农业经济破产成因及后果探析
韩光辉:金元明清北京粮食供需与消费研究
张国雄:“湖广熟,天下足”的内外条件分析
徐晓望:试论清代东南区域的粮食生产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兼论清代东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陈勇勤:光绪时期清流派对农业有关问题所提建议及其务实性
吴存浩:中国近代农业危机表现及特点试论
傅建成:二十世纪上半期华北农村家庭生活费用分配结构分析
徐凯希张革:抗战时期湖北国统区的农业改良与农村经济
黄贤金:国统区土地资金化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析
郭文韬:《内经》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初探
李载龙:中国古代桃的西传时期稽考
叶静渊:明清时期引种的豆类蔬菜考
咸金山:商丘地区盐碱土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治理的历史经验
张允中:山西古农书考
王永厚:《救荒本草》的版本源流
 
第4期
 
樊志民:早秦农业历史初探
张燕飞:汉代江南农业的发展
王建革:农业的进化与社会系统的演变
美•赵冈:生态变迁的统计分析
叶依能:元代粮食生产和粮食商品化
曾雄生: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
马万明:张謇引种美棉的贡献
刘兴林:论商代畜牧的发展
谢成侠:再论中国稀有鹿类—麋鹿、白鹿和驼鹿的历史和现状
逢振镐:史前东夷人饮食生活方式
马瑞江:农科大学初创记
章楷:八十年前的我国农业教育
雷玉清:从象耕看远古先民对畜力能源的利用
李辅斌:清代直隶地区的水患和治理
缪祥山:海上丝路与古代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游修龄:试释《氾胜之书》“田有六道,麦为首种”
闵宗殿:《三农纪》所引《图经》为《图经本草》说质疑
农史论文索引
 
1995年
第1期
 
郑重:在中国农史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吴地农业历史文化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李根蟠:农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中国农史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摘要)
学会秘书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吴地农业历史文化研讨会纪要
刘锋:对当代“原始农业”的再认识
范家伟:汉代至六朝岭南地区的农业发展
秦冬梅:六朝京口、晋陵地区农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陈明光:略论唐代的赋税“损免”
潘孝伟:唐代减灾思想和对策
龚胜生:18世纪两湖粮价时空特征研究
陈家其:南疆农业区的形成历史与启迪
卫斯:试论清代与民国时期我国对内蒙西部地区甘草资源的开发
陶德臣:日据时代台湾茶叶的经济结构与贸易
房建昌:近代西藏林业史若干问题的探索
龚良:“()”考释—兼论汉代的积肥与施肥
杨希义:胡麻考
安志云李有龙:关于湖羊饲养历史的查证
舒迎澜:菊花传统栽培技术
叶静渊:《马首农言》中“扁豆”考辨
王永厚:《丰豫庄本书》研究
 
第2期
 
范毓周:江南地区的史前农业
虞文明:揭开“鸟田”之谜
陈国生:战国以来中国火耕农业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郭文韬:关于“畎亩法”的辨析
徐云峰:刍议()粳演变
游修龄:黍粟余论—中国与西欧的对比
赵晓明等:薏苡名实考
李三谋:论明清南方租佃制的特殊性
卞利:明清南方田土面积民间计量方法及实质
任重:明代治黄保漕对徐淮农业的制约作用
张建民:传统方志中农田水利资料利用琐议—以江西省为例
周昕:论传统农机具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刘晓明:风水与中国农业
王利华:范成大诗所见的吴中农业习俗
孙声如:中国农业历史科学的建立、繁荣和展望
谢志诚:黄公树—清代地方性生态农业工具
彭世奖:《自然科学大事记•农学卷》
 
第3期
 
周生春:试论宋代江南水利田的开发和地主所有制的特点
曹树基:洪武时期河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马雪芹:河南洪武二十六年耕地面积数字考实
王社教: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吕卓民:明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范金民:江南重赋原因的探讨
吴滔:明清江南地区的“乡圩”
周宏伟:清代两广耕作制度与粮食亩产的地域差异
张远鹏:近代无锡茧市的形成及其影响
蓝勇: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农林副业开发研究
王建革:小农与环境—以生态系统的观点透视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过程
游修龄:农史小札:说泥和土•陆龟蒙和风蝶生活史
缪启愉:“卧曲”、“颐曲”、“渍曲法”问题
尹二苟:《马首农言》中“回回山药”的名实考订—兼及山西马铃薯引种史的研究
王华夫:美国收藏中国农业古籍概况(一)
 
第4期
 
郑重:关于农史研究如何加强为当代农业服务的探讨
叶依能:事业最长久,农史要繁荣—纪念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建室四十周年
学会秘书处:中国农业历史学《中国农业通史》第一次编纂工作会议纪要
学会秘书处:“1994年度中青年农史论文评奖征文”评议圆满结束
刘兴林:论商代农业的发展
后德俊:“籴种”考
杭宏秋:宋代和籴备荒之利弊及其思考
赖作卿王曾金:从封建社会生产力看“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张家炎:明清江汉平原的农业开发对商人活动和市镇发展的影响
王仲:明清江南农业劳动中妇女的角色、地位
马波:清代闽台地区稻的分布与生产
颜玉怀樊志民:《秦疆治略》中所见清末陕西农业
游修龄:说年
王广智:晋陕蒙接壤区生态环境变迁初探
倪根金:明清护林碑研究
王宁霞:太湖洞庭山柑橘考略
冯秋季:《中国农学书录》补正六则
张波:《中国农业思想史》跋
农史论文索引
 
1996年
第1期
 
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
刘淼:明清沿海荡地屯垦的考察
于德源:清代的京、通二仓
赵永康:清代川粮储备及其历史意义
郑庆平: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赵冈:人口、垦殖与生态环境
王思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与条件—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张芳:明清东南山区的灌溉水利
李群:我国近代畜牧科技的引进与畜种改良实践
夏如冰:古代江南菱的栽培与利用
王华夫: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社国农业古籍概况
 
第2期
 
张箭:农业起源的农神说和单中心说商榷
郭旭东:甲骨文“稻”字及商代的稻作
樊志民:《吕氏春秋》与秦国农学哲理化趋势研究
闵宗殿:两汉农具及其在中国农具史上的地位
王鑫义:邓艾“淮屯”起迄时间考辨
安国楼:论宋代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政策
夏维中:对明中后期苏州地区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蓝勇:明清三峡地区农业垦殖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吴天马:美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历史回顾
严火其:传统是中国农业奇迹的基础
杨坚争: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探源
陶德臣:近找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冯洪钱:兽医中草药畜人参考注
和文龙:四不象不是麋鹿
余新忠:丰豫庄非潘氏宗族义庄
倪根金:《长安问花记》撰者生平、成书年代考
第3期
卫斯: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再探讨—兼论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
张绪球: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阎孝玉:枝江关庙稻作文化浅析
匡达人: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
曹树基:永乐年间河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吴滔: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初探
张家炎: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王金香程永平:试论清代山西“摊丁入地”的几个问题
王建革陆建飞:从人口负载量的变迁看黄土高原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制约
郭文韬:《周易》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再探
侯伯鑫:《山海经》“建木”考
王华夫: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祖国农业古籍概况
 
第4期
 
郑重:群策群力,编纂《中国农业通史》
张波:当代中国农史—农业历史研究的高地
秦冬梅陈晓红:试论六朝时期的江淮农业
王仲:古代循吏重农行为考察—以明清为例
叶依能:明代荒政述论
卜凤贤:中国农业灾害史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研究
王利华:唐宋以来江南地区的农业巫术述论
邹德秀:中国的“耕读文化”
陈有清:说“()”
吴琦:“漕运”辨义
龚怀林:江苏农垦事业的历史追踪与思考
王铭农:明清时期动物阉割术的发展和影响
向安强:稻田养鱼东汉起源说质疑
游修龄:槐柳与古代的行道树
缪启愉:《齐民要术》明代刻本的以讹传讹
谢成侠:相当于“动物志”的一部我国古农书《蠕范》
王永厚:《中国农史》载文与统计分析
单人耘:吟海一勺
 
1997年
第1期
 
郭风平等:后稷诞生神话之考述
成岳冲:浅论宋元时期宁波水利共同体的褪色与回流
王四达:宁元泉州的农业危机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张芳: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
任重:康熙治理黄、淮、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李映发:清代州县储粮
小田:近代江南农民负担论析
吴玉琴:解放前江苏省的租佃关系探讨
李成贵:论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及其效率水平
王思明:人口、资源与技术演变—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刘亚中:“耒”的演变与“犁”的产生
惠富平:中国传统农书整理综论
游修龄:《中国农业传统要术集萃》
 
第2期
 
陈家其:从我国农业区的形成历史论当今农业的持续发展
胡鸣焕: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性和进步性
杭宏秋:宋代土地兼并与丈田均赋及其思考
周致元:明代“永免凤阳、临沂二县徭赋”考辨
潘清:明代太湖流域水利建设的阶段及其特点
严火其:《农说》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
吴滔: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
赵冈:从制度学派的角度看租佃制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张良俊:陈炽农业思想述论
刘淼:明代茶户的户役与茶课
单强:近代江南丝茧市场研究
李群:湖羊的来源及历史再探
黄淑美:对《四库全书总目》中几种古农书的辨证
游修龄:评《〈授时通考〉校注》
紫燕:《清代两湖农业地理》评介
周昕王永厚:以图讲史的新探索—评《中国古代耕作图》
《中国农业通史》学术研究专栏
《中国农业通史》编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第3期
 
李虎:古亩折合市亩的三个公式
陈采勤:菜•蔬•野菜—兼论野菜的祭祀
谢志诚:从生态效益看宋代在平原区造林的意义
李伯重:宋末至明初江南人口与耕地的变化—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一
龙登高:11—19世纪中国地权市场分析
王社教: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杂粮作物及其分布
巴兆祥:江淮地区圩田的兴筑与维护
张芳: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续)
王利华:“照田蚕”试探
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初探(1912—1937)
官德祥:汉晋时期西南地区渔业活动探讨
陶德臣:伪劣茶与近代中国茶业的历史命运
林鸿荣:苏铁植物名实考
《中国农业通史》编辑部:关于《中国农业通史》的若干问题
彭世奖:农史研究与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第4期
 
刘兴林:山地崇拜与农业起源
秦冬梅:略论六朝时期农产品的交换
李国春:唐朝时期南诏的水利事业
洪璞:试论明代苏州地方仓禀的社会调控功能
叶依能: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备荒救灾简述
林正同:简论中国古代富民思想内容
衣保中刘洁:试论东北解放区的农业改良
赵永康:泸州老窖大曲源流
刘家驹等:古代高昌的葡萄干、葡萄酒和葡萄的一种生理病害
邹康南:马起卧症(疝痛)古代兽医资料分析
王铭农:近代江苏畜牧业概述
和文龙:南京民国政府农林部机构设置与变迁
王业遴曹寿椿: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简史
闵宗殿:从葡萄的历史谈到《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
游修龄:《中国植物生理学史》序言
沈志忠:有关甲骨文引用材料的两则辨误
游修龄:说不清的花生问题
范毓周:关于中国古代的高梁栽培问题
农史论文索引
 
1998年
第1期
 
李修松张宪中: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任重:魏晋南北朝两淮农业兴衰原因初探
李伯重:宋末至明朝初江南农业技术的变化—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二
王建革:马政与明代华北平原的人地关系
方行:清代商人对农民产品的预买
卞利:清代江西串票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马俊亚:近代河南地区工业酱与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初探
吴峻:近代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专业化生产
吴玉琴:解放前江苏省的土地占有状况探析
王思明:条件与约束:资源、技术、制度与文化—关于农业发展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
张家炎:荷兰农业史研究管窥
缪启愉:《马首农言》的种植特点和名物考索
闫富东:清初广东渔政述评
沈志忠:汉代五谷考略
李天锡:华侨引进番薯新考
耿占军:清代玉米在陕西的传播与分布
 
第2期
 
谭步云:中国上古犬耕的再考证
方健:战国以前无茶考
郭文韬:《月令》中的传统农业哲学略论
日•大泽正昭(刘瑞芝译):关于宋代“江南”的生产力水准的评价
李伯重:宋末至明朝初江南农业技术的变化—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三
张景书:《农说》阴阳理论解析
吕卓民:明代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利建设
张芳: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李三谋:民国前中期土地贸易之特征
张佩国:近代山东农村土地分配中的度量衡及币制问题
徐旺生: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1927—1937)
张国庆:古代东北地区岁时节日中的农耕习俗
严火其:传统农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范毓周:区域断代农史研究的力作—跋《秦农业历史研究》
吴滔郭剑化:《秦农业历史研究》评介
 
第3期
 
郑重: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
白鹤文: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徐国洪:在中国农业历史不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总结发言
袁林:“()田(辕田)”新解
杨际平:唐田令的“户内永业田课植桑五十根以上”—兼谈唐宋间桑园的植桑密度
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
李伯重:宋末至明朝初江南农业技术的变化—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四
卞利:清代前期江西赣南地区的押租制研究
段超:清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
万振凡:论近代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
房建昌:日本满蒙开拓团及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在内蒙古东部活动考略
王建革:人口、生态与地租制度
李群:清代畜牧管理机构考
舒迎澜:主要瓜类蔬菜栽培简史
沈志忠:甲骨文稷字再认识
魏露苓:《稻品》作者黄省曾考
严力蛟游修龄:从《亚洲稻作史》(日文版)说起
叶依能:《明清农田水利研究》序
闵宗殿:关于编写《中国农业通史》有关学术问题的总结发言
吴存浩:关于《中国农业通史》著述中一些难于表达问题的思考
 
第4期
 
李根蟠:读《氾胜之书》札记
卜凤贤张琳:西汉武帝经营关中水利的历史意义
韩茂莉:辽代农作物地理分布与种植制度
闵宗殿:《明史•五行志•蝗蝻》校补
吴滔:明清时期苏松地区的乡村救济事业
赵全鹏杨杭军:明清时期芦洲的开垦与芦政
叶依能:清代荒政述论
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
杜俊杰等:欧李古代名称与种植探讨
倪根金:《齐民要术》农谚研究
陈少华:太湖地区的逐书传承与农业发展
朱士光:对编撰《中国农业通史》的几点建议
周生春:《唐宋变革期农业社会史研究》评介
紫燕:关于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稻作农业的最新信息
 
1999年
第1期
 
余蔚:浅谈唐中叶关中地区粮食供需状况—兼论关中衰弱的原因
徐晓望:论宋元明福建的粮食复种问题
杨国安:明清鄂西山区的移民与土地垦殖
方行:清人江南农村经济发展释例
鲁西奇:历史时期汉江流域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
王建革:近代华北的农业生态与社会变迁—兼论黄宗智“过密化”理论的不成立
陶德臣: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印茶业比较研究
王海平:从考古资料看古夜郎国的农业
张建民:论传统农业时代的自然保护思想
胡火金:中国古代岁星纪年与旱涝周期试探
陈国灿:“火耕水耨”新探—兼谈六朝以前江南地区的水稻耕作技术
潘国英:俗谚所论的吴中传统稻作技艺
徐建国林大盛:宁波金柑东渡日本史考
黄邦汉李泉临:中国沼气利用之嚆矢—罗国瑞及其瓦斯“神灯”明灭的启示
叶依能:传统•转型•发展—读《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
闵宗殿:《齐民要术校释》第二版读后感
*会讯•书讯*
 
第2期
 
张丽: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
池子华:近代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与流民现象—以淮北地区为例
郭剑化:孙中山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
马强:北宋以前汉中地区的农业开发
杨尘:清代伊犁回屯的屯田体制问题
惠富平:试论司马迁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
向安强:台湾原始稻作农业形态探研
丁振强王思明:台湾芦笋种植历史及其盛衰原因浅析
叶静渊:“葵”辨
杨坚:我国古代的豆腐及豆腐制品加工研究
张齐政: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
肖克之张合旺:《齐民要术》研究概说
沈志忠:先秦两汉粱秫考
叶依能:读《齐民要术校释》二版有感
彭世奖:一种节约用水的科学灌溉方法
王永厚:别具一格的农史工具书—《中国农业传统要术集萃》
*书讯•吟海一勺*
 
第3期
 
赵冈:农地的零细化
魏天安:宋代官田租课考实
李三谋李震:清代永佃权性质重探
冯开文:从土地改革转入农业合作化的制度变迁机理分析—对几种观点的评析
吴滔:略论明清南京地区的市镇发展
吴春梅: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刘阳:抗战前南京政府对美国棉花品种的引进、改良与推广
吴琦:漕运与古代农田水利
张克银:绍兴渔赋的历史沿革
张菁:试论古代江南经济后来居上的三大因素
吴存浩朱兆新:关于男性替代女性农业管理职能的原因及其影响的思考
谷茂信乃铨:中国引种马铃薯最早时间之辨析
杨新才:关于古代宁夏引黄灌区灌溉面积的推算
周魁一谭徐明:新疆屯垦水利的历史经验
杜建录:西夏畜牧法初探
会议纪要(一、二)
 
第4期
 
周宏伟: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考察
王建革:近代华北乡村的社会内聚及其发展障碍
张佩国:近代山东农业技术体系的社会生态学考察
曾雄生:跛足农业的形成—从牛的放牧方式看中国农区畜牧业的萎缩
朱宏斌:古代西北农牧交错带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胡阿祥:重农特征与“周”族名国号的由来
王社教:清代安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余新忠杭黎方:道光前期江苏的荒政积弊及其整治
杜景珍:浅谈清代民间秘密教门对信教农民的影响
冷东:潮汕地区的制糖业
周中建:二三十年代苏南农家收支状况研究
王利华: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陈少华: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物的初步研究
向玉成:三十年代农业大危机原因探析—兼论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下降
书讯
 
2000年
第1期
 
郭雁冰: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浅析
刘磐修: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豆生产和地域分布
施由民:东汉至清江西农业自然灾害探析
张芳:中国古代淮河、汉水流域的陂渠串联工程技术
林文勋:唐宋茶叶生产发展原因补论
陶德臣:光处长初期的台湾茶业
段超: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的农业经济
尹玲玲:明代洞庭湖地区的渔业经济
吕卓民:明代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与地域分布
耿占军:试析清代陕西的折丁折田问题
石志新:清代后期甘宁青地区人口与耕地变量分析
周邦君:包世臣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思想
郑有贵:1978年以来农业技术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邹介正:注释求索《司牧安骥集》一得
严火其盛邦跃:农本与求利—《齐民要术》农业经营思想研究
游修龄:《中国农学史》序
 
第2期
 
沈志忠: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
杨钰侠:试论南北朝时期的赈灾之政
周致元:洪武时期的农业自然灾害和救灾措施
王双怀:明代华南的耕地及其种类
王克强: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赵冈:从另一个角度看明清时期的土地租佃
钟祥财:郑成功、蓝鼎元、刘铭传关于发展台湾农业经济的思想
王建革:河北平原水利与社会分析(1368—1949)
衣保中刘洁:中西交融与近人或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孙杭生李博:近代无锡米市盛衰之探讨
刘椿:三十年代民国政府的田赋整理
侯向阳:北亚热带过渡带的变迁及其农业景观生态意义
郭文韬:试论中国古农书的现代价值
宋湛庆:《农说》中的有机论自然观和知机变革论
王日根:长江下游农业历史地理断代研究的厚实之作—《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评介
书讯•本刊讯
 
第3期
 
黄金铸:六朝岭南农业开发的历史考察
卢海鸣:六朝时期南方纺织业发展水平评估
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
沈世培:试论唐代两税法以钱定税的由来
林鸿荣:唐《田令》永业田植树管窥
杜建录:论西夏的土地制度
卞利:新发现的徽州契约文书初探
马雪琴:明清河南桑麻业的兴衰
叶依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经济
周中建:近代苏南农村比较利益论析(1912—1937)—兼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王铭农:当代牧业政策对江苏畜牧业的影响
盛邦跃:试论《齐民要术》的主要哲学思想
李春海:西周末期的干湿状况
彭世奖:从中国农业发展史看未来的农业与环境
韩茂莉: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制度略论
王星光:中国古代中耕简论
章楷:百年来我国种植业施肥的演进和发展
本刊声明
 
第4期
 
向安强:试论楚国农业的发展
吴琦:漕运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张金铣:蒙元时期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朱圣钟:鄂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万红:明代与清初全国耕地数的历史比较
冯贤亮:宋以后大名府地区环境恶化与丝织业的衰落
张东刚: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总体考察
刘彦威:抗日根据地的农业
曾京京: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与地理分布
杨坚:我国古代的大豆制酱技术
王利华:中古时期的乳品生产与消费
周肇基:几种重要辞书“嫁枣”、“嫁接”条目注释之商榷
陈有清:粟名演变考
马瑞江:稷名实考
李晓岑:关于玉米是否为中国本土原产作物的问题
游修龄:释“豕、豚、彘和猪”
农史论文索引
 
2001年
第1期
 
徐旺生:论原始农业起源过程中的“观念农业”阶段
於忠祥鲍春生:井田制拾遗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古国生态环境的变迁
张齐政:南岳衡山寺庙土地经营研究
赵冈:简论鱼鳞图册
吴滔:清代江南地区赈济发展概况
钟兴永:清代相米贸易论略
侯建新: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
黄国勤:建国四十五年来南方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冯洪钱:清《本草纲目拾遗》兽医方考注
邹介正:注释求索《司牧安骥集》一得续
云立峰郭风平:关于“耦犁”几种解释之商榷
游修龄:《宋史》辨误二则
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
 
第2期
 
沈世培:论唐代建中定税的因循性
冯金忠:试论唐代河北屯田
洪璞:明代以来江南农业的生态适应性—以吴江县为例
夏维中王裕明:从置产簿看清初徽州家族之间的财产互动—以休宁兖山孙氏为中心
杨国安:浅析清代经济作物种植的区域性特征
王建革:畜群结构与近代蒙古族游牧经济
褚静涛:台湾光复初期土改的酝酿与尝试
罗晓春:近代对外贸易与江苏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李成贵:关于“大跃进”的注解
郭声波:历史时期四川大牲畜养殖的地理差异
翟乾祥:马铃薯引种我国年代的初步探索
夏如冰:中国古代稻作节水栽培技术
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续)
彭世奖:农史研究的又一丰碑—《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读后记
*短讯*
 
第3期
 
赵克生:屠钓之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官德祥:两汉时期蝗灾述论
鲁西奇:唐宋时期汉水流域粮食作物种植及其地理分布
吴海涛金光:略论明清苏北集市镇的发展
秦和平:有关鸦片种植与近代云南部分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关系浅析
陶德臣:近代中国茶业中的高利贷金融资本
周中建: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评价(1921—1937)
郑磊:1928—1930年旱灾后关中地区种植结构之变迁
杨载田王鹏:徐霞客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考察的贡献—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
蒋国宏:试论张謇的农业发展观
周昕:耧车初考
杨坚:我国古代大豆酱油生产初探
张箭:论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
谢丰斋:宋元时期中西方的耕作农业—比较同时期中西农书
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续)
 
第4期
 
蓝勇: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
晋文:关于商鞅变法赋税改革的若干考辨
孙洪升: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探析
张金岭:试论晚宋农业经济衰落的原因
陈九如:1885—1891年台湾农业开发述评
李卫东昌庆钟饶武元:清代江西经济作物的发展及其局限
张芳:台湾的桃园大圳和嘉南大圳
胡火金:试论气观念与传统农业的生态化趋向
严火其:中国农区长期以种植业为主原因探析
郭祥文:宋代沅澧流域的水利
崔德卿:韩国的农书与农业技术—以朝鲜时代的农书和农法为中心
倪根金卢家明: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及《农说》再探
肖克之:《耕织图》版本说
惠富平:《史记赵世家》标点及译文商榷
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续)
2001年总目录附农史论文索引
 
2002年
第1期
 
目录
王建革:传统时代的草原生态及其变迁:以蒙疆中部地区为例
蔡苏龙等:流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明代农业生产的衰变
范毓周:关于商代麦类作物的几个问题
王星光等:太行山地区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
贾志刚:唐代羊业研究
曾雄生:宋代的早稻与晚稻
虞云国:略论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经济
王欣:汉初封国农业经济发展探析
王卫平等:林则徐的荒政思想与实践——以江苏省为中心的考察
崔德卿:《齐民要术》所载高丽豆与朝鲜半岛初期农作法初探
游修龄:释“却走马以粪”及其他
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续)
 
第2期
 
钞晓鸿: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
吴小平:论洞庭湖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李根蟠: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族对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贡献——《齐民要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马万明:宋代以后太湖地区棉业兴起的原因
尹玲玲:明代杭嘉湖地区的渔业经济
王鑫义:北朝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孙彩虹:“用斗钱运斗米”辨——关于唐代漕运江南租米的费用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和灾折
吉晓华:小岗农业“大包干”起源探析
小田:近代江南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
马倩包晓云:试论梯田美的本质
宣炳善:陈翥《桐谱》梧桐混用为泡桐纠谬
王玲:《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再论
肖克之:《御题棉花图》版本说
孙继民:走马楼《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见孙吴的亩制
周昕:小析古农具上的“篦形纹”
闵宗殿:不该多此一点——关于“雨、木冰”标点一商榷
 
第3期
 
〖农业科技史〗
林仁川:明清时期台湾的稻米生产
郭声波:历史时期四川蚕桑事业的兴衰
王勇: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农业开发
罗桂环:猕猴桃发展小史
夏如冰:中国生物防治科技的发展及其动因初探
〖农业经济史〗
赵冈:租税制度与土地分配
夏爱军:定额租制是分成租制进一步演化之异议
陈学文:明清徽州土地契约文书选辑及考释
魏章柱: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和救灾措施
〖农村社会史〗
张佩国:近代江南的农家生计与家庭再生产
刘淼:传统农村社会的宗子法与祠堂祭祀制度兼论徽州农村宗族的整合
姚兆余: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农业思想史〗
樊志民朱宏斌:月令书与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之嬗变
吴恒心:孙中山农业近代化思想论析
 
第4期
 
王思明: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农业科技史〗
徐旺生:论中国传统农业的“效率空间”及相关问题
沈志忠: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初探--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为中心
吴海涛:古代淮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包平王利华:略述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体系的创立(1897-1937)
〖农业经济史〗
马俊亚:典当业与江南近代农村社会经济关系辨析
胡火金: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与农业持续发展
盛邦跃: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基本特征探讨
萧平汉:南岳祝圣寺“捐田租碑”
〖农村社会史〗
池子华: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唐力行:重构乡村基层社会生活的实态--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徽州古村宅坦
张研毛立平:从清代安徽经济社区看基层社会乡族组织的作用
 
〖农业典籍与文化〗
游修龄: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颜玉怀邹德秀:《补农书》的农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
周邦君:包世臣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
齐敬霞:互动还是应对--夏明方著《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评介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3年
第1期
〖农业科技史〗
陈士瑜陈启武:竹蕈考—《菌谱》名称考订之一
曾雄生:“却走马以粪”解
武祖荣谢沁常兆金:民国时期的烟草害虫及其防治
张纵:从园林初始形态谈六朝建康的园林
陈平平:宋代牡丹品种和数目的研究之三
徐宏均翟乾祥:天津滨海盐碱地带水稻推广述略
〖农业经济史〗
赵冈:地权分配之太湖模式再检讨
杜建录:再论西夏的农业
郑磊:20世纪中期关中地区的土地问题—以高陵县通远乡为例
万红:试析清代全国耕地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秦冬梅: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异常与农业生产
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农的经营状况(1840—1917)
〖农村社会史〗
王先明:晋绥过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动—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社会变动的个案分析
李金铮:绩效与不足: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与农村社会之关系
郑起东: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的影响
王加华:内聚与开放:棉花对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的影响
〖农业典籍与文化〗
惠富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书研究综述
张景书:《商君书》农业教育思想探析
肖克之:治蝗古籍版本说
 
第2期
 
〖农业科技史〗
游修龄:再论“却走马以粪”
李映发:清初移民与玉米甘薯在四川地区的传播
秦和平:鸦片在西南地区的传播及其种植面积考订
朱宏斌:两汉西域屯田及其在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郭文佳:简论宋代的林业发展与保护
〖农业经济史〗
臧知非:三国吴简“旱田”“熟田”与田租征纳方式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的时限和地域
杨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的仓储与农业仓库建设
丰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嘉兴县乡镇财政试析
樊如森:清末至民国时期京、津的粮食供应
〖农村社会史〗
小田:乡村史研究的“社群”视野
张佩国: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
曾京京:近代风云际会中的宗族组织——镇江陶氏家族研究
王跃生:集体经济时代农民分家行为研究——以冀南农村为中心的考察
贺雪峰王习明:农民负担的现状与症结——湖北J市调查
〖生态环境史〗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初探
谢宏维: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
马强:历史时期蜀道地带森林的分布与变迁
 
第3期
 
王星光徐栩: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初探
闵宗殿: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发展
[韩国]崔德卿:古代韩国旱田耕作法和农作制度的考察
杨载田王鹏:历史时期的湘茶生产及其发展探索
胡宗刚:唐燿与木材学研究
夏如兵:试析政治因素及政府政策对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的影响
周魁一:中国古代水资源税初探
王建革: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
刘招成:华洋义赈会的农村赈灾思想及其实践
徐畅:抗战前江苏省农民银行述论
昝金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述论
林济: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南北方宗族社会
张思: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黄志繁:清代赣南的生态与生计
张研孙燕京:19世纪中期以前皖北自耕农家庭的生计——以凤台县为中心
郭声波:四川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水土流失
王尚义任世芳:两汉黄河水患与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之关系
晋文:汉唐区域史研究的新成果——简评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
 
第4期
 
[韩国]崔德卿:古代韩国旱田耕作法和农作制度的考察(续)
王玲:魏晋北朝时期内迁胡族的农业化与胡汉饮食交流
魏露苓:隋唐五代时期园艺作物的培育与引进
周正庆:16世纪中叶以前我国蔗糖业生产概论
陈瑞:明清徽州林业生产发展兴盛原因探论
阚绪良:《齐民要术》札记三则
魏天安:从模糊到明晰——中国古代土地产权制度之变迁
张荣强:唐前期剑南道财赋地位及其特征
尹玲玲: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产商贸
任吉东:近代太原地区的粮价动向与粮食市场——以《退想斋日记》为中心
齐春风、姜洪峰: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的粮食走私活动
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刘正刚:试析牛对清代台湾乡村社会发展的贡献
王卫平黄鸿山: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救济
池子华刘玉梅:民国时期河北灾荒防治及成效述论
姚兆余:明清时期陇东地区的人地变化与生态环境变迁
衣保中:清代以来东北草原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代价
王永厚:打开我国农学遗产宝库的钥匙——喜读《中国农业古籍目录》
施由民:一本了解农业考古成就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好书——《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
丛书——农业考古》述评
《中国农史》2003年总目录
 
2004年
第1期
 
〖农业科技史〗
游修龄:人种迁徙、语言演变与农业起源的思考
张芳: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樊宝敏董源李智勇:试论清代前期的林业政策和法规
徐凯希:张之洞与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
〖农业经济史〗
吴小平:先秦两汉时期福建农业经济形态分析
李蓁李映发:明代四川州县田赋征收考察
梁四宝王云爱: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
钟祥财:对20世纪上半期“以农立国”思想的再审视
〖农村社会史〗
牛贯杰:从团练组织的发展演变看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
杨国安:主客之间:明代两湖地区土著与流寓的矛盾与冲突
〖世界农业史〗
[韩]朴根必:韩国19世纪初的气候变动与农业危机
王大庆:古希腊人的“本”、“末”观平议
张常勇:黄宗智“过密化”理论探讨述评
胡火金:开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之先河——郭文韬著《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评介
倪根金左晓丽: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江苏省农业历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第2期
 
〖农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李根蟠: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漫谈
〖农业科技史〗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叶静渊:“楂”考辨
熊燕军P也谈“却走马以粪”的释义——兼论“骑马播种说”之不能成立
王加华:抗日战争前后华北作物种植的变化趋势——以棉花与粮食作物对比为中心
张爱冰:淮河流域史前动物驯化论纲
〖农业经济史〗
闵宗殿:清代苏浙皖蝗灾研究
尹玲玲:浅论明代的渔业税制
付坚强:中国田宅典权制度流变考
冯小红:小农经济的评判尺度——从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谈起
汪志国:论周馥的治水思想
〖农村社会史〗
王善军: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
吴滔:清代苏州地区的村庙和镇庙:从民间信仰透视城乡关系
梅德平: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互助合作组织变迁的历史考察
〖世界农业史〗
[韩]李镐澈:韩国农业在世界农业史上的意义与展望
[韩]朴根必:韩国的气候与农业(1799-1825)(续)
 
第3期
 
〖农业科技史〗
任继周:中国农业史的起点与农业对草地农业系统的回归——有关我国农业起源的浅议
周昕:说“耦”
徐山:释“陸”
沈晓昆:鸭耘——耘耥的现代复活
杨坚:《齐民要术》所记载的肉食加工与烹饪方法初探
吴海涛:历史时期淮北地区涝灾原因探析
郑林: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
〖农业经济史〗
(美)赵冈:清代前期地权分配的南北比较
彭安玉:论黄道婆与长三角的崛起
卫斯: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张海隆夏田契》之释疑——兼与鲁山先生商榷
徐畅:抗战前陕西棉花产销合作
张天政: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畜牧业经济述论
李群:民国时期苏、浙、皖三省畜禽饲养数探讨
〖农村社会史〗
李华瑞王海鹏: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杜香芹王先明:乡绅与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杨焕鹏:战后乡镇自治运动中的保甲制度——以嘉兴县为例
〖生态环境史〗
王建革:生态政治:1953年的乌拉特前旗及其周边地区
衣保中叶依广:近代以来东北森林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代价
封玲: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第4期
第23卷第4期(总第91期)

农业科技史

中国古代种芋法的技术演进及其对现代农学的贡献………李庆典  李  颖  周清明(3)

云南马铃薯栽培历史、耕作制度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品种资源……………………孙茂林(13)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龙村倪(18)

美国农作物改良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引进与利用

    ——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为中心……………………………沈志忠(24)

中日近代农业教育学制的比较…………………………………………………包  平(32)

 

    农业经济史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李伯重(42)

战前祁门红茶的海外销售与市场价格分析………………………………………刘  淼(57)

穆藕初的农业教育思想…………………………………………………………洪认清(6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农思想新论………………………………………………蒋国宏(72)

王朝开拓、移民运动与民族地区农业传统的演变

    ——明清时期黔西北的农业…………………………………………………温春来(81)

由糯到灿:对黔东南粮食作物种植与民族生境适应问题的历史考察……………杨伟兵(88)

 

    农村社会史

明清徽州的乡(村)规民约论纲……………………………………………………卞  利(97)

明清江南人口职业结构变动的思考…………………………………………………吴建华(]05)

东晋南朝乡村社会基层组织的变迁………………………………………………吴海燕(111)

 

    ***

中外历史上的产权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胡  华(117)

探索农史研究新域的新成果

    ——《中国西部农业开发史研究》读后…………………………………………王永厚(121)

揽中华文明精华  集古今农业稀珍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在南京农业大学正式成立………………顾  芳  曾  芸(125)

 

[简讯]

    《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济研究》出版(17)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出版(23)  中国社会
科学经济研究所李根蟠研究员来我院讲学(41)  《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出版(71)  《生态环境变迁
与夏代的兴起探索》出版(80)  《先秦青铜生产工具》出版(104)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任继周院讲学
(110)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东亚农业史第四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120)

敬告作者…………………………………………………………………………………(12)

 

《中国农史》2004年总目录………………………………………………………………(127)

2005年

第1期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姜春云同志谈话纪要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李根蟠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讲话

    ……………………………………………宋树友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在闭

    幕式上的总结发言………………………王汝锋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在东

  亚农史会上的讲话…………………………王汝锋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领导名单

麋鹿和原始稻作及中华文化…………………游修龄

雚菌考…………………………………………陈士瑜陈启武

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王宝卿王思明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我国蔗糖业生产技术的发

  展及其影响…………………………………周正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鲁两省的凿井灌田与防旱救

    荒…………………………………………赵宝爱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闵宗殿

近代内蒙古草原的牧群体及其生态基础……王建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洋义赈会的信用合作试验

    ……………………………………………蔡勤禹 侯德彤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

    究…………………………………………谢丽

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

    ——以湖北羊楼洞雷氏等家族为例……定光平 彭南生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

    流通………………………………………张玉

二十世纪华南农村社会史研究述评…………黄志繁

简评《江南农村城市化历史研究》…………陈学文

第2期

直播稻的历史研究……………………………曾雄生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蒋慕东王思明

汉代马种的引进与改良………………………安忠义

论中国灌溉水利起源于南方原始水田区……张芳

古代利用矿物质改良土壤的理论与实践……赵赟

论华夏农耕文化发展过程及其重农思想的演替

    ……………………………………………任继周

试论熙丰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力与资金问题…马玉臣

传统仓储制度社会保障功能的近代发展

    ——以晚清苏州府长元吴丰备义仓为例

    ……………………………………………黄鸿山 王卫平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吴滔

韩国殖民时期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普及

    ——以水田农法为中心…………………李镐澈 金英子

英国农业革命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郭爱民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方向………李成贵

农村非农化的村落特色及其启示

    ——以浙江省义乌市后乐村为个案……卢福营

以人为本,关照自然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评介

    ……………………………………………李自华

传统农具  洋洋大观

    ——评《中国农具发展史》……………王永厚  曾雄生

第3期

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兼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陈文华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丁晓蕾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

    ——以通利渠为例………………………周亚 张俊峰

清代江南官员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

    ——唐鉴《畿辅水利备览》的撰述旨趣及历史地

    位…………………………………………王培华

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探析…刘志民 张松 倪浩

永佃制下的田皮价格…………………………(美)赵  冈

张謇农工商一体化的构想与实践……………李太平  马万明  羌建  羌海军

清代四川粮食亩产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

    ……………………………………………周邦君

国家一农民关系的新建构:以建国初期中南区的查

    田定产为中心……………………………黄荣华

民团、学校与公所

    ——1930年代广西乡村基层政权之建构

    ……………………………………………张伟

民国吴江县市镇的工商业结构

    ——兼论“专业市镇”与“非专业市镇”的差别

    ……………………………………………游欢孙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 ………池子华  王晚英

学科夹缝中的“一孔之见”

    ——答朱宗震先生………………………张佩国

桑弘羊生年考…………………………………晋文

重塑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再现远古社会文明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评介

    …………………………………………惠富平

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

    ——《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

    述评………………………………………张芳  杨坚

第4期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卜风贤

《齐民要术》与北朝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王玲

论徐光启在肥料科技方面的贡献……………周广西

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吴建新赵艳芝

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李恒全

唐代寺院的水碾硙经营………………………刘小平

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王建光

近代江西地方货币与乡村金融转型…………杨  勇

明清典当和借贷法律规范的调整与乡村社会的稳定

  ………………………………………………卞  利

民国乡村秩序的整合:规范化过程

    ——以1945年后的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佃业

    纠纷为中心…………………………………丰箫

20世纪上半叶的农村合作化

    ——以民国江西农村合作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魏本权

村民组与农民行动的单位

    ——安徽肥西县小井村调查………………贺雪峰  董磊明

论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与建构……………李远行

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兴衰

    ——对王利华“古代华北水力加工兴衰的水环

    境背景”一文的几点质疑…………………张俊峰

一点回应,几点感想……………………………王利华

 

 
2006年
第1期
院庆及会议专栏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宋树友研究员的讲话……………………………………(3)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王红谊研究员的讲话…………………(6)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管恒禄教授致欢迎词………………………………………(8)

 

农业科技史

从历史文献看考古出土的小粒炭化稻米…………………………游修龄  郑云飞(10)

从彝文古籍探索西南农业文明的起源………………………………………东人达(16)

汉代苏北农业探析……………………………………………………………刘磐修(23)

试论明清江淮地区的水旱灾害与农业耕作的变迁…………………………张崇旺(32)

《农器图谱》中诗歌的农学意蕴…………………………………柴福珍  张法瑞(41)

 

农业经济史

论明代福建地区的渔业分布…………………………………………………尹玲玲(49)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梁诸英  顾芳(56)

论清代皖中地区与江南米粮贸易的动因与影响……………………………杨松水(66)

冯玉祥与民国年间豫陕甘大赈灾(1928—1930)……………………………李玉才(73)

战后工业化的努力:乡村工业示范的兴起和发展…………………………黄小彤(82)

近代乡村商人阶层的崛起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以潍县帮商人为例……………………………………………………张静(92)

 

生态环境研究

技术与圩田土壤环境史:以嘉湖平原为中心………………………………王建革(99)

论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自然环境的变迁……………………………………彭安玉(111)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水资源分配格局的改变及其生态效应…封玲  田晓明(119)

 

※    ※    ※

农史研究的新工具

——中国农业遗产信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曹玲  常娥  薛春香(127)

历史学视野下的农业科技交流与中国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11次学术年会会议综述…姚兆余  赵建锋  潘云(134)

 

[读史札记]

《蚕桑谱》、《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考辨……………………………黄世瑞(140)

明代佚本《德善斋菊谱》述略………………………………………………王华夫(142)

陈文华著《长江流域茶文化》述评…………………………………………陶德臣(144)

 

 
第2期??

 

 

 

第3期

 

 

    农业科技史

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农业改良……………………………………………王奎(3)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遏止措施………张祥稳  惠富平(13)

论明清时期松江府的农业发展及其地位

    ——以粮食生产和供应为中心的考察………………………………李伏明(22)

20世纪中国大豆生产及其动因分析……………………………蒋慕东  王思明(31)

三圃制与中古英国的运输革命………………………………………………沈琦(41)

 

    农业经济史

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山东为例(1368—1949)………………………………………王宝卿(48)

清初直隶“原额人丁”的性质………………………………………………余艳(62)

城居地主与近代江南农村经济……………………………………黄敏  慈鸿飞(76)

平绥铁路与农产品商品化…………………………………………………杨文生(86)

绩效与不足:建国初期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借贷活动的历史考察

——以鄂湘赣三省为中心……………………………………………常明明(94)

 

    农村社会史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乡村社会变动…………………………………………侯艳兴(103)

农业演进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区域城市发展

    ——以甘宁青地区为例………………………………………………黎仕明(1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槟榔礼俗源流考略

    ——兼论晚清槟榔在此地区的多种用途……………………………司  飞(117)

新农村建设与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梁亚荣  刘安然(127)

第三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卜风贤  朱宏斌(133)

随旗人的精彩世界及其人口数量

    ——简评《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任玉雪(137)

关于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的新探讨

    ——读《英国土地制度史》…………………………………………于  民(141)

[简讯]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出版(12)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1)

 

第3期
    农业科技史

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兼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陈文华(3)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丁晓蕾(12)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

    ——以通利渠为例………………………………………周亚  张俊峰(21)

清代江南官员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

    ——唐鉴《畿辅水利备览》的撰述旨趣及历史地位…………王培华(29)

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探析…………刘志民  张松  倪浩(36)

 

    农业经济史

永佃制下的田皮价格………………………………………………(美)赵冈(43)

张謇农工商一体化的构想与实践………李太平  马万明  羌建  羌海军(49)

清代四川粮食亩产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周邦君(59)

国家—农民关系的新建构:以建国初期中南区的查田定产为中心…黄荣华(70)

 

    农业社会史

民团、学校与公所

    ——1930年代广西乡村基层政权之建构…………………………张伟(78)

民国吴江县市镇的工商业结构

    ——兼论“专业市镇”与“非专业市镇”的差别……………游欢孙(90)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池子英  王晚英(103)

[学术争鸣]

学科夹缝中的“一孔之见”

    ——答朱宗震先生………………………………………………张佩国(113)

[读史札记]

桑弘羊生年考……………………………………………………………晋文(120)

    *    *    *

再现远古夏代生态环境与社会文明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评介………………惠富平(123)

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

    ——《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述评…张芳  杨坚(127)

敬告作者………………………………………………………………………(77)

[简讯]

《中国北方经济史》出版(20)  《中国近代畜牧业发展研究》(35)  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江门
林业发展研讨会召开(48)  《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出版(129)

 

 

第4期
农业科技史
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陈文华(3)
汉代辽东犁和其作亩法……………………………………………(韩)崔德卿(12)
晚清农学书刊出版研究…………………………………………………冯志杰(24)
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的历史分期………………………………………包平(31)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初探…………………………宋超  惠富平(38)
农业经济史
吐鲁番文书中的“部田”考释…………………………………………杜正乾(48)
《天朝田亩制度》“田政”考…………………………………………王明前(55)
汪志伊《荒政辑要》所见之荒政思想…………………………………刘亚中(6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贵州粮食市场和商品粮食数量分析………………肖良武(7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农民负担(1927—1937)——以河北省为中心的考察……冯小红(77)
农村社会史
明代江南乡村经济变迁的个案研究——江阴徐霞客家族经济兴衰、分家析产及明末织布作坊诸问题探析………蒋明宏(88)
近代苏南渔民的天主教信仰…………………………………李  勇  池子华(98)
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动因……………姚兆余  张莉(105)
乡村控制与农业建设——试论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的农会组织……………魏文享(112)
张謇与中国科学社交往补正——以《通海新报》报载文字资料为据…………庄安正(125)
乡村社会史研究的新成就——“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乡村社会史讨论综述……………卞利(131)
“三农问题的历史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玉贵  王坤(136)
考辨细腻论析深刻——读晋文著《桑弘羊评传》……………………………赵国华(140)
一部自主创新的史学论着——《生物史与农史新探》读后…………………王永厚(142)
[简讯]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出版(54)  《中国农史》征稿征订启事(104)
2007年
第1期
农业科技史
中国北限古茶区——山东……………………………章传政  黎星辉(3)
蒟酱(蒌叶)的历史与开发………………………………………郭声波(8)
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周方高  宋惠聪(18)
清代黄渤海鲱鱼资源数量的变动………………………李玉尚  陈亮(24)
美国与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傅琼(33)
农业经济史
清代山西的田地数字及其变动…………………………………王社教(42)
近代广东商人与西南边疆农家经济的变迁——以广西苍梧戎圩为个案研究……陈岗(50)
民国前期湖南救灾赈务及成效研究……………………………张安东(58)
印度茶业的崛起及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打击——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陶德臣(66)
冯玉祥的“重农”思想和实践研究…………………李玉才  王卫平(77)
农村社会史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内部救济…………………………………陈  瑞(86)
近代灾赈及社会改良事业中的家族血缘群体——以唐氏无锡东门支为例……曾京京(100)
民初江南传统善堂的转型:宁波云华堂研究…………………孙善根(111)
经济和文化双重变奏下的近代皖西族田——以舒城族田研究为中心……王志龙(120)
农村治理基础的转型与农民再组织化………………陈俊峰  李远行(130)
质疑“废龙”说五大理由………………………………………游修龄(135)
“中国农业科技遗产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研究简报…王雅戈  沈志忠(138)
农民工历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简评…………徐国普(141)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在《中国农史》发刊百期之际…………本刊编辑部(封三)
《中国农史》2006年总目录……………………………………………(143)
 [简讯]
《“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出版(32)
第2期?

第3期
农业科技史
从新疆史前考古初探其古代居民饮食文化………………………贺菊莲(3)
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李令福(11)
日伪时期“华北绵羊改进会”及其活动述论……………………丁晓杰(20)
生态视野下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张小明  樊志民(29)
鸦片在清代山西的种植、分布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吴朋飞  侯甬坚(37)
农业经济史
人口、土地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二十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人口压力的测量…张丽(47)
北宋西北沿边屯田的空间分布与发展差异……………………………程龙(57)
南宋西北战区军粮的消耗以及屯田与水利建设……………………何玉红(70)
论张謇对农业资本的现代化运作……………………………………从卫兵(80)
生产要素演进规律及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岳佐华(8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的历史困境及其突破…………施威  王思明(96)
农村社会史
宋代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水事纠纷………………………庄华峰  丁雨晴(104)
强势与话语:清代棚民历史地位之反思………………………………赵赟(113)
民国时期救灾资源动员的多样化——以1931年水灾救治为例………孙语圣(123)
《方志物产》引书挖掘及分析研究——以《岭南丛述》(物产)为例…衡中青  刘竟  侯汉清(132)
【读史札记】
古籍中的“酪”字含义辨析……………………………………………顾佳升(140)
《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读后………张  雷(143)
《中国农史》征稿启事…………………………………………………………(122)
[简讯]
王思明院长一行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暨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142)    《中国近代流民》(修订版)出版(144)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刘军:《加拿大劳工史学发展...
毛立坤:《日货称雄中国市场...
徐浩《英国经济——社会史研...
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
张明:《清至民国时期皖南官...
吴传清:《陈振汉的工业区位...
清代蒙古族经济史论著目录(...
科大卫:《公司法与近代商号...
  最新信息
首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
“基本经济区”分析理路的学...
经济史学及其学理关联——基...
农业、人口与市场——再论波...
刘增合:《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林展>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