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食货》(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5年2月1日)录入整理
希圣兄:
你与鞠清远先生讲读地方志的文章,我都读过了。你所提的两个原则,我都赞成。鞠先生所提出的地方志的三种读法,对于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人,颇有参考之价值。不过假如有人想知道中国过去都市发展的历史,他所说的三种读法,却应当合并起来,否则对于都市的了解,是不会彻底的,因为工商业是都市繁荣的根据,而交通线是都市与其贸易领域打成一片的工具,我们如想了解一个都市的经济,是决不可忽视这两点的。所以与其要分工,不如以都市为根据来分工,研究上海的人可与研究海口的人分工,但无论他研究上海或汉口,对于这个都市的工商业或交通线,是应当放在研究范围之内的。
我对于都市的研究,是先由理论下手。根据这些理论,来研究中国都市。以研究中国都市的所得,再来修改理论。中国近来讲都市社会的理论的书,可说是很少,但欧美诸国,对于这方面的书,却出了不少,最方便的一个目录,是Louis Wirth编的,印在Park and Burgens所编的“The City”的后面,对于都市的研究,感觉尤兴味的人,都可取来参考的。我个人在搜集材料时所用的纲目,也可写在下面,请大家批评:
(一)都市的定义及其与乡村市镇的区别。
(二)都市的历史。
(三)近代都市发展的统计。
(四)近代都市发展的原因。
(五)产生都市的区域。
(六)都市的位置。
(七)都市与内地的关系。
(八)都市间的关系。
(九)都市的人口。
(一O)都市的结构。
(一一)都市生活的组织,如家庭、经济、政府、娱乐等。
(一二)都市的人品。
(一三)都市的将来。
以上十三个纲目,每个还可分为若干子目,但因篇幅的关系,我也不必细述。这个纲目,是适宜于研究近代都市,不过研究古代都市,也许可作参考。关于古代都市的材料,自然要在故纸堆中去找,便是近代都市的研究,也离不开故纸堆的。譬如海关每年出版的华洋贸易报告统计册,以及大都市中的银行、工厂、公司每年所出的报告,市政府及其隶属机关所出的公报及其保存的档案,学术机关对于都市某一方面的调查报告,外人对于中国都市各种生活的描写,都应当有人去搜集起来,以作研究近代中国都市发展史的根据。除此之外,研究近代中国都市,还少不了实地的调查,此点这儿不必多说。
搜集材料的工具,最好是用卡片。卡片的大小,应当一律,我个人所用的,是高四寸宽六寸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只准写一件事,这是用卡片做札记的中心原则,决不可忽略的。一张卡片上,只写一件事,分类时便可不必费事,而且将来用不着这张卡片时,便可弃之纸簏,并不影响其余的材料。在这张卡片上,除却材料本身外,最好还要给这种材料一个题目,查阅时便倍觉便利。此外如材料的来源,在那一本书的那一页上发见的,是谁作的,都应当注明在卡片上,将来引用时,便不必再阅原书了。这种卡片,越来越多,所以应当分类保存,以便查阅,保存的方法,可以请木匠照卡片的大小做一些抽屉,把卡片放在里面,像大图书馆中保存书目卡片一样的办法。这些材料卡片,是应当分类的,所以还应当预备一些分类卡片。分类卡片的大小,与材料卡片是一样的,只是纸张略微硬一点,而且上面有凸出的一块,以便在此写题目。譬如我对于都市的研究,既然定了十三个纲目,那么分类卡片,至少也有十三张,第一张上面写的,便是都市的定义,凡我历年来所读的书,如遇到都市的定义,便都抄在材料卡片上,然后把他放在这张分类卡片之后,要用时一查即得,是非常便利的。假如有人对于这种分类卡片的形式,不甚明了,可以到任何图书馆中去抽一个书目卡片的抽屉出来看看,他哪里面是有分类卡片的。
以上所说,如有遗漏或不妥的地方,请你补充及批评。
吴景超,十二,二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