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休教师

王思治

王思治(1929-2012),男,四川省自贡市人,汉族。

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同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教师研究班学习,1956年2月提前半年毕业,留校任教。中国共产党员。1983年任教授,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博士生导师,是史学界最早进入此行列的中年学者。曾任清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国古代史学术带头人,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效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清史研究丛书》副主编,校《博士文库》编委。1999年8月退休。

1987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夏威夷大学历史系进行学术访问、讲学与交流。1996年至1998年任香港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

2005年9月,学校授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现任《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明清论丛》编委、《满学研究》编委。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学术工作。

20世纪50-60年代,王思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偏重于秦汉史研究,曾讲授中国通史,先秦至三国断代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初为清史研究室)成立,主要从事清史研究与教学,直到清史研究生、博士生,讲授清代通史、清史专题等硕士生、博士生课程。

20世纪50-60年代,史学界对一些中国历史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王思治参与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农民战争史问题、中国封建社会的清官问题等的讨论,撰写了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和理论与方法的文章,有的文章收入专题讨论文集,如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所收王思治的论文,被认为是魏晋封建论主张的代表性论著之一。此外还曾发表《清代前期历史地位论纲》、《清代皇位继承制度之嬗变》等多篇有分量的长篇专题学术论文。

2000年9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简论清代国家的统一》一文,受到当时我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称许。李大使曾致函《光明日报》,称该文很有现实意义,

主要著作有:《清代论稿》、《清代通史·康熙卷》(合著,主撰)、《康熙大帝》(台湾出版)、《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台湾出版)、《汉代社会性质及其他》。《人类史》(History Of Humanity)第五卷中《16-18世纪的中国》(本书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学者撰写本国部分,本卷主编伟牛津大学Peter Burke教授。)主编并撰写《清代人物传稿》(上编)一、三、五、八卷。主编《陈廷敬与皇城相府》。撰写史学论文数十篇,有的论著分别获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返回教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