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讲座纪要 | 安克强 社会政治网络和公共空间:三个商人在近代上海的奇异旅行
发布:2025-11-04 来源:2025年10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海外学者系列讲座”第八讲在人文楼400会议室举行。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教授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以“社会政治网络和公共空间:三个商人在近代上海的奇异旅行”为题展开一场精彩的讲座。安克强教授综合运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基于大量史料研究朱葆三(1848-1926)、虞洽卿(1867-1945)和王晓籁(1887-1967)三位商人在近代上海公共领域的活动和其社会政治网络,探究他们的生涯轨迹和社会角色。此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建伟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积极参与。

安克强教授开门见山,指出大数据和AI在历史研究中是方法而非目的。对于历史学而言,史料分析、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最为根本。充分利用新技术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朱葆三、虞洽卿和王晓籁三位商人均已有较丰富的前人研究。但安教授对既往学术成果进行主题建模,与史料中记载的三人活动进行对比,发现三人生涯中频繁参与的慈善事业却较少被关注。
安克强教授以中英文报刊史料为基础,运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系统呈现三人的生涯轨迹。他根据朱葆三、虞洽卿和王晓籁在不同时期各类活动的出现频次和掌控企业数量的变化制作时间轴视图,从宏观层面认识三人生涯不同阶段,进而识别出变化最为显著的关键年份。还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呈现三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取与他们关联密切的人物、银行和慈善组织。

基于对史料的深入分析,安克强教授总结三位不同世代上海商人的事业发展轨迹,并从个体案例中提炼出商人群体的共性特征。三位商人均以账房工作为起点,通过与钱庄、银行来往拓展人际网络,循序渐进地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他们都积极参与赈灾等慈善事业,增强社会影响力。同为浙江籍的三人都积极联络乡谊,拓展社会关系。他们不仅在商会中举足轻重,还出任政府公职,从而拓宽信息渠道,获得影响经济政策的能力。此外,他们还在抗议《排华法案》、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出现,提升个人影响力。安克强教授认为,朱葆三、虞洽卿和王晓籁不仅是商人,而是集经商、参政和公益于一身的混合型精英。在上海史视角下,这一群体是连接国家和社会的关键节点,是上海从区域商埠发展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的推动者。

讲座最后,王建伟教授做出简要总结,指出数字人文正在驱动史学研究方法不断革新。安克强教授走在学科前沿,在史学研究的工具箱中发现新的工具,为史学创新提供了典型范例。安克强教授回应,数字人文不能止步于文献的电子化,需要更丰富的研究实践。数据分析工具有助于快速分析大量史料,但最终仍要由人的心智做最终的决定。在提问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就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场景和数字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案:徐浩轩
图片:陈路
排版:陈念琪
审核:扎克拉·吾布尔 胡镕 宋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