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踏秋访古 | 清史研究所师生赴清东陵、承德等地教学考察

发布:2025-11-03 来源:

为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在历史现场中增强同学们对清代政治与文化的直观认知,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清史研究所组织2024级师生赴清东陵、承德等地开展教学考察。本次考察由清风学社组织,清史所副所长萧凌波老师带队,曹刚华、阚红柳、黄玉琴、宋彩霞等老师随队指导,硕博研究生二十余人,通过实地讲解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搭建起历史知识与实物遗存之间的桥梁。

d5922bab7be7981d0b9dc2ede0a3a426.jpg

18日午后,师生一行抵达清东陵。此地考察特邀清东陵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专家赵英健主任担任讲解,赵老师曾多次登上《百家讲坛》栏目,长年深耕于清东陵研究。她围绕定东陵、裕妃园寝及裕陵等重点陵寝,带领考察团展开深入探访。

d352873434eb30b5aad398954c6b4acd.jpg

清东陵始建于1661年,历时247年建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占地80平方公里。陵区以顺治帝孝陵为中心轴线布局,体现“居中为尊、长幼有序”的礼制。各陵神道汇入主神道,整体如枝繁叶茂的大树,象征皇族血脉延续,完美融合山水形胜,实践“陵制与山水相称”的传统理念。

51c4449ab90e156c29a2e0b0042961e8.jpgbb76c0e88c9cb8f6052359c932b7a683.jpg

师生们首先考察了定东陵,重点参观了慈禧陵。其隆恩殿内金饰天花,木构皆为珍稀黄花梨;殿外石雕“凤在上龙在下”,映射慈禧的权力欲望。地宫深24.8米,设五券两门,金漆楠木棺椁虽曾遭盗掘,其遗留的建筑与工艺仍令人惊叹。

随后,师生们参观了裕妃园寝,这里以纯惠皇贵妃陵墓为主体,并附葬容妃(即“香妃”)。团队进入容妃地宫,了解到乾隆尊重其伊斯兰信仰,允许她穿民族服饰、用清真饮食。1979年地宫出土的《古兰经》残页、吉祥帽等文物,印证了她的身份与信仰,也体现了清代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清东陵考察的最后集中在乾隆皇帝的裕陵。其地宫进深54米,面积372平方米,为“九券四门”结构,内壁布满佛教石刻,堪称“地下佛堂”。裕陵曾遭盗掘,棺椁损毁。因地宫渗水,乾隆棺椁曾漂浮堵门,使部分珍宝埋于淤泥中得以保存。该地宫自1975年得到清理保护,现已对外开放。

3b5c9caf812c09cf048dc9bf2ec7e8da.jpg

考察结束之际,师生们在孝陵主神道前合影留念。这条绵延六公里的神道,不仅连接着大小数十座陵寝建筑,更串联起一部厚重的清朝兴衰史。镜头下师生们的身影与古老的石像生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相辉映。

晚间,师生一众顺利抵达承德。10月19日,继续开展教学考察。当日行程聚焦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上午,考察团队在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老师的讲解中走进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占地8400亩,由宫殿区、湖区、平原区和山峦区组成。全园分为东园(占25%)和山区(占75%),拥有120多处景点,形成功能分区明确、体系完整的皇家园林景观。

60b828efab8e0a5f199d24decb145c91.jpg

c5db19266c975a857730460cc0450236.jpg380b44e8b05493fb9a94601fcb831036.jpg

师生从丽正门进入。丽正门修建于乾隆时期,气势宏伟,上有装饰性的斗拱结构,门前两侧建有石狮子和下马碑,均为乾隆后期添建。门上悬挂的“丽正门”匾额以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书写,堪称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实物见证。

丽正门后即为宫殿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澹泊敬诚殿。该殿曾是乾隆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等的重要外交场所,多次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瞬间。大殿后的四知书屋是皇帝临朝前后休憩、更衣及接见近臣的场所。书屋后有十九间照房,以照房为界,宫殿区明确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照房后的烟波致爽殿,作为清帝寝宫,是嘉庆、咸丰二帝驾崩之处。

a2bddeec18cc20134b19cda9ee84ad61.jpg5d13c8af385e72ada074c558d3196a5f.jpg

师生们进入湖区,欣赏着“一池三山”的传统园林格局。湖区整体形状如同一个大灵芝,开阔壮观。首先来到文园狮子林,此处是乾隆因喜爱倪瓒《狮子林图》而建,花费7.6万余两白银,大量运用假山和水系点缀,是山庄最接近江南私家园林风貌的景观。

随后,团队登上如意洲,这里是清帝在避暑山庄最早的起居理政之处。洲上匾额“无暑清凉”充分体现了这里的氛围特色,共有十二景荟萃于此。洲南观莲所是康熙和乾隆赏莲处,乾隆在这里写了大量御制诗。

165e94585e585c6794f9d77dda1776c5.jpg

烟雨楼位于湖中另一座独立的岛屿上,是乾隆因喜爱嘉兴烟雨楼而仿建的,其匾额在苏州制作,耗时一年才完成。楼前有对山斋,是乾隆写诗的重要场所,而楼侧的古杨树则为景观增添了历史韵味。

779b0aabe2d03b72a4288180c68537ee.jpg70bd5f11551c16597ce397d2a314af3a.jpg

下午,团队在避暑山庄博物院研究馆员李建红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是乾隆帝为庆祝其母八十寿辰和自己六十寿辰而仿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占地22万平方米,规模居外八庙之首。

步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亭内三通石碑分别以《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为题,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记载了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和清政府优抚安置该部的史实,是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穿过琉璃牌坊,团队来到寺庙的核心建筑——大红台。这座依山而建的藏式建筑群中,万法归一殿以其精湛的鎏金铜瓦顶格外引人注目。殿顶耗费万余两头等金叶,经过多次返工才达到乾隆要求的标准。李老师介绍,乾隆皇帝曾在此接见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并偕同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等宗教首领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师生们登上大红台,凭栏远望,天高云淡,美景尽收眼底。

b306a21ba6a03e30bd5030143c44ae52.jpg

在须弥福寿之庙的考察中,李建红老师继续为考察团队带来系统讲解。该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为前来祝寿的六世班禅专门建造的,仿照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形制,故又称“班禅行宫”。全庙占地3.79万平方米,,以琉璃牌坊为界,前部为汉式、后部为藏式建筑,结构比普陀宗乘之庙更为紧密。

寺庙碑亭面阔三间,四面开拱门,上悬乾隆御题"智光普照"匾额。亭内置一通御碑,以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须弥福寿之庙碑记》。李老师特别指出,碑记不仅记述建庙背景,更追溯了黄教源流。碑身之下的负重神兽赑屃,是龙生九子之一,寓意吉祥长寿,标志着此庙尊贵的等级地位。

ad0a7dcc195f7837455b2d4e4999da58.jpg

妙高庄严殿作为庙宇主殿,面阔七间,高三层,采用铜鎏金鱼鳞瓦覆顶,使用头等金叶万余两。檐下高悬乾隆帝御题"妙高庄严"云龙陡匾。此殿是六世班禅在承德期间主要的讲经说法场所,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

位于寺庙最高处的万寿琉璃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密檐实心塔。塔身采用黄绿琉璃相间装饰,镶嵌56尊无量寿佛,寓意乾隆帝万寿无疆。佛塔巍踞山巅,不仅在视觉上形成制高点,更在宗教意义上象征着佛法无边的境界。

23c765d7e835584715db9cdd3690007d.jpg5f4519be3ec8a250f799ae5bd188924e.jpg

通过对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的考察,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外八庙不仅是宗教建筑,更是清代民族政策的载体。其精妙的建筑布局、丰富的宗教和艺术内涵,对于研究清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20日上午,师生们考察了乾隆在热河修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普宁寺。李建红老师介绍,这座寺庙的修建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后,乾隆帝依照多伦会盟的先例,下令修建普宁寺,取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普宁寺碑亭内的三通石碑分别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正中《普宁寺碑文》记述了建寺渊源。

ab548548ab0a4b443f406b083a3a28bc.jpg

f967a7f95628232b2560c6dcd882ab9a.jpg

在寺庙坛城建筑群中,主体建筑大乘之阁高39米,仿西藏桑耶寺而建。阁内供奉着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佛像高27.21米,重110吨,以五种木材制成。其宝冠璎珞、42只持法器的手眼及精湛工艺,令师生叹为观止。

fcd0af06b132784189587e13b3a51d31.jpg

当日下午,考察团队转赴金山岭长城。这段位于滦平县境内的明长城全长10.5千米,沿线分布着67座敌楼、3座烽燧。因其保存完好、敌楼密集、建筑精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美誉。师生们沿着蜿蜒的长城拾级而上,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远眺北国风光,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雄伟壮丽。

888239e57245a03124a27885e6a2cbdf.jpg

27b042ac5d6e77864f689ef8bd89ffab.jpg

61c9943b619f7b8ed7aa8bc1bcba3918.jpg

为期三天的清史实地考察圆满落幕。师生们走访了清东陵、避暑山庄等历史遗址,对清代政治、民族、宗教及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解。大家暂别书斋,在行走中放松身心,于山河盛景间净化心灵。行程结束,每个人都带着独特收获,以崭新姿态满怀热情地回归学习与工作。

a9db362dabdbf338c672b709c35b200b.jpg

文案:轩望帆

图片:宋其芳

排版:石雨函

审核:扎克拉·吾布尔 胡镕 宋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