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第九卷目录

发布:2018-08-01 来源:huheng

余新忠主编《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

中华书局

2017年10月


目录


余新忠  序言:在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

    新世纪中国医疗史的兴起

    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关注历史上的生命

    在对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

 

周启荣  医治公众:清代士商社会的公共文化与慈善医疗服务

    导言:清代“士商社会”、“公共文化”、慈善事业与“医疗场域”

    明清以前的慈善事业与医疗场域

    清代“士商社会”

    “公共”习业(practice) 与清代公共文化的发达

    清代“医疗场域”与“士商公共文化”的慈善事业

    士商的慈善:士的价值取向与商的工商财富

    自发公共组织与慈善服务的经费来源及集资模式

    自发的公共组织与慈善机构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变

    结论

 

边和  谁主药室:中国古代医药分业历程的再探

    引言

    中古医学之合药分剂:“顺方者福,逆之者殃”

    “药室”的市井化:宋代医药行业的主要类型

    医者药室与元代士人群体的互动

    “一生之计在于勤”:医者对药室的经营

    岂必有位,乃可为施:私人药室的兴起

    明代药室的不同类型

    医不备药:明清之际的变局

    结论

 

董琳  “药气蒸为瘴”: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的边地观

    前  言

    边地叙事中的大黄

    大黄产地的历史记忆

    身体体验与文化边界

    结语

 

张瑞  疾病的文化意义——晚清日记中病痛叙事

    引言

    作为个人体验的病痛

    对家人的病痛的书写

    社会生活中病痛

    结语:病痛的社会文化意义

 

 

皮国立  从镇静到补养的救赎——民国时期新医药对纵欲致病的医疗史

    前言

    传统中医的看法与治法

    镇静类药物的治疗

    补养类药物之一:营养、血、维他命等新观念之引进

    补养类药物之二:补充“精”的原质

    是强壮药还是春药?

    结论

 

沈宇斌  近代中国的疾病、身体与成药消费文化:以五洲大药房“人造自来血”为中心的考察

    贫血症与血虚

    贫血和血虚的疾病身体观

    贫血症的民族身体观

    补血“成药”(patent medicine)的国际化背景

    作为“西药”的“人造自来血”?

    “人造自来血”的消费文化

    结论

 

陈昊  文本展演与日常实践之间的性别与身体——中古中国与中世纪欧洲的女性身体与医疗照顾的性别角色

    从书籍开始的旅程

    书籍可呈现的历史世界与作者的选择

    医疗者性别的权力经纬

    遗忘的方式之一:身体和社会角色同时“异质化”

    遗忘的方式之二:羞耻感与性别展演

    走在文本与日常之间的女性身体史

 

杨璐玮  商品、疾病、自然:近代早期的知识生产与交流

    商品交流:烟草的全球史

    医学史:作为文化产物的疾病与身体

    客观化的自然:新世界的奇观抑或古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