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第三卷目录

发布:2013-03-04 来源:

《新史学(第三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序言: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黄兴涛   

 

观念的“社会化”把握与“概念史”实践

知识的反思性考掘与信仰的本真性揭示

“人文”化的学术追寻与多学科的“问题”对话

 

·概念、观念与话语·

方维规: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种研究模式,或“概念史”的来龙去脉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

概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概念是代号,是思想的出口

典型的误解

概念史研究的必要装备

 

马钊:女性与职业:近代中国职业概念的社会透视

“职业”定义:一个词汇的演变

“职业”内涵:工业经济和生产性劳动

职业的空间和时间:女招待的节奏

职业、就业、失业:妇女的经济基础

职业与革命:受压迫女工的出路

 

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的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引言

传统认识中的清洁与疾疫

卫生防疫视野下近代清洁观念的生成

作为卫生行政的清洁行为

健康或者自由:身体的近代选择

结语

 

黄兴涛:新名词的政治文化史——康有为与日本新名词关系之研究

日本新名词引入、传播的动力和途径

从《日本书目志》到《日本变政考》-

——康有为使用和传播日本新名词的文本考察

“改良”与“社会”:康氏新名词实践的意义和特点

新名词传播之反响与1904年康氏的反戈一击

教训梁启超与坚执国粹论:议论及反思


·文本、知识与信仰·
王道还:《天演论》原著文本及相关问题

前言

赫胥黎的罗曼斯讲座讲词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偏激个人主义”?

赫胥黎对斯宾塞的批评

世变日亟

花园与丛林

讨论


邱澎生:清末两种百科全书中的经济与法律之学

前言

《洋务经济通考》中的“经济”与“礼法”之学

《普通百科新大辞典》的法律与经济“新学语”

实用知识的建构与断裂


曹新宇:异端的谱系:从传教士汉学到社会科学

引言:历史主义式的韦伯批评

韦伯的汉学知识来源

汉学家的异端发生学

韦伯式的异端动力

汉学家的同龄挑战者

小结


李淑珍: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论林语堂的二度改宗经验
前言:林语堂的“一团矛盾”

东风与西风

从清教徒到异教徒

二十世纪道家

回归精神原乡

结论


·视线交错的思考·
汪晖: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

两种区域主义叙述

地方的非地方性:稳定与流动的辩证

区域的中心——边缘及其相对化

两种或多种新势力

时空结构的差异性

横向时间与政治文化的非人格化


王铭铭:线条与结构,人物与境界 ——文明、历史形态与人生史
结构、形态与“治乱”

“天才”与文明:克虏伯与杨联陞的论述

莫斯、“人物论”与传记

文明、人生史与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