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中国新史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发布:2023-10-18 来源:
议程安排
(每场报告时间15分钟,分组报告完成后有30分钟集中讨论时间)
2023年10月21日(周六) 上午
时间 |
议程 |
9:00-9:20 |
开幕式(多功能厅) 主持人:胡恒(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 开场辞:《当代“新史学”运动二十年》 致辞人: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
9:20-10:05 |
主题报告(上半场,多功能厅) 主持人:胡恒 1、《当代公共生活的历史学思考——以成都茶馆作为个案》 报告人:王 笛(澳门大学历史系) 2、《为什么说梁氏文化史观是个普遍理论》 报告人: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3、《作为方法的社会史——社会史研究的七个命题》 报告人:孙 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
10:05-10:30 |
合影 会间休息 |
10:30-11:30 |
主题报告(下半场,多功能厅) 主持人:胡恒 4、《中国语言现代性与内在的“欧洲(早期)现代性” ——观察“文”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史视角》 报告人:林少阳(澳门大学历史系) 5、《迈向“事务”与“做事”研究的史学——论概念的扩充与角度的拓展》 报告人: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 6、《比较历史分析视野下的“列宁式政党”——列宁<怎么办?>新释》 报告人:应 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7、《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一种人文史的考述与释解》 报告人: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12:00-13:00 |
午餐 |
2023年10月21日(周六) 下午
第一会议室
时间 |
议程 |
14:00-15:30 |
分组讨论1 主持人:王东杰(清华大学历史系) 1、《天命是这样转移的——<大义觉迷录>之“中华共同体”构建本相探原》 报告人: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近百年来清朝与内亚史之发展回顾》 报告人:孔令伟(“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3、《清代中枢政治制度研究的军事史路径:以军机处权力机制形成为核心的思考》 报告人:刘文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4、《政制偏好与近代的制度研究》 报告人:李文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15:30-15:45 |
会间休息 |
15:45-17:15 |
分组讨论2 主持人: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1、《语言、政治与现代中国的兴起——以“封建迷信”概念形成为例》 报告人:沈 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思想史也可以是想法和感觉的历史》 报告人:王东杰(清华大学历史系) 3、《历史观念的横向层累:兼论绘制近代全球思想史地图的方法》 报告人:彭春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4、《把事件带回来:一个认识论的反思》 报告人:李里峰(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
18:00-19:00 |
晚餐 |
第二会议室
时间 |
议程 |
14:00-15:30 |
分组讨论3 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1、《陈景濂的归来:战时印度的唐人街与逃兵》 报告人:曹 寅(清华大学历史系) 2、“Breaking through the Waves and Tides behind the Barbette”—Making a Good Modern Life in the City of Qingdao 报告人:侯 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3、《历史文本的叠层:论<三宝垄和井里汶马来纪年>》 报告人:陈博翼(厦门大学历史系) 4、《一个东北社区中的空间、国家和日常》 报告人:宋念申(清华大学历史系) |
15:30-15:45 |
会间休息 |
15:45-17:30 |
分组讨论4 主持人:刘永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1、《曹魏郊庙祭礼的嬗变再探》 报告人:赵永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2、《北朝家族的“迁徙支系”与郡望叙述》 报告人:魏 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3、《“飞行皇帝”与“皇帝菩萨”:转轮王术语在中古书写中的出现》 报告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4、《谁的历史?——契丹早期史问题的典型意义》 报告人:苗润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5、《北宋元祐水运仪象台昼夜机轮有几重?——<金史·历志>“浑象”篇的生成史》 报告人:邱靖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18:00-19:00 |
晚餐 |
2023年10月21日(周六)晚间
时间 |
议程 |
19:00-21:00 |
圆桌讨论 中国“新史学”的未来 地点: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孙江 参与人:全体与会学者 |
2023年10月22日(周日) 上午
第一会议室
时间 |
议程 |
8:30-10:00 |
分组讨论5 主持人:魏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1、《贯通“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近代儒学体系:康有为“新粤学”发微》 报告人: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作为“门罗主义”研究先驱的梁启超》 报告人: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 3、《从<李鸿章传>看梁启超的“变局”观念与历史自觉》 报告人:李恭忠(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4、《超越“康梁维新”与“孙黄革命”: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新陈代谢,1910-1921》 报告人:朱 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10:00-10:15 |
会间休息 |
10:15-12:00 |
分组讨论6 主持人:李恭忠(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1、《制度“打造”的社会: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个省思》 报告人:刘永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明刊宝卷断代方法举例——一个物质文化史视角》 报告人: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3、《历史与情感:贵妃情结的文史演绎与地景再造》 报告人:岳永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4、《养生术与社交货币——蒋维乔与近代中国的静坐之风》 报告人:谭徐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5、《生产发家·民主协商:作为基层动员方式的家庭会议(1943-1956)》 报告人:王 楠(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
12:00-13:00 |
午餐 |
第二会议室
时间 |
议程 |
8:30-10:00 |
分组讨论7 主持人:杜正贞(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1、《军事资源的再配置:明代永州南境的卫所体制及其转变》 报告人:吴 滔(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2、《清代地方政府官员的选任与流动模式——以江苏苏州府的案例为中心》 报告人:胡 恒(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3、《道艺之间:晚明清初的时文风潮与知识变迁》 报告人:马子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4、《晚明清初的传奇、学问与学问世界——关于“明型学问”与“清型学问”的一个初步思考》 报告人:张 循(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10:00-10:15 |
会间休息 |
10:15-12:00 |
分组讨论8 主持人:吴滔(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1、《清代太原西山乡村神庙与河会研究》 报告人:胡英泽(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2、《人在低地:明初以降赣江三角洲的治水和围垦》 报告人:刘诗古(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3、《权利的图像呈现:宋代以来田土山场争讼中图像的使用》 报告人:杜正贞(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4、《协同演化:清代江南土地市场与赋役制度之再讨论》 报告人:赵思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5、《轮船招商局与晚清漕粮采办——兼论政府的商业化问题》 报告人:周 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12:00-12:10 |
闭幕式(第一会议室) 主办方致答谢辞 致辞人:朱 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
12:10-13:00 |
午餐 京内学者离会 (京外学者请于10月23日12:00前离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