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活动预告|“全球视野下的《大同书》”跨学科工作坊

发布:2025-10-29 来源:

9fd6579354870fa01bb8eb7be675fc0d.png

背景介绍

中国的现代转型发轫之际,“大同”这个古老的理想被重新激活,成为牵引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前行的标识性概念。康有为在20世纪初创作的《大同书》,无疑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既是从儒家传统中汲取资源的创造性构想,又深受西方现代思想的启发和刺激。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大同书》、20世纪中国的大同思潮,置于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19世纪以来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交叠处。透过《大同书》与大同思潮,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机制、理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拟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联合举办“全球视野下的《大同书》”跨学科工作坊,邀请历史学、哲学、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人参与探讨相关话题。


会议流程

开幕式致辞9:00-9:10

主持人:项  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致辞人:华建光(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  

地点:武夷学院朱子书院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主旨报告(9:10-10:10)


主持人:高  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报告主题:

1.《诸天讲》对《大同书》观点的承继与修改

报告人:王东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新学伪经考》陈廷瑛批校稿述评

报告人:吴仰湘(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

3.作为中华文明融汇壮大方法的“大同”:从大同城史说起

报告人:张  翔(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地点:武夷学院朱子书院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合影、休息(10:10-10:30)

第一场发言及讨论(10:30-11:50)

主持人:王建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发言主题:

1.《大同书》论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演变

报告人:范广欣(南开大学)

评议人:王   淇(重庆大学)

2.被删减的梁启超案语:重审《大同书》成书年代

报告人:项   旋(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范广欣(南开大学)

3.“大同者何?不同也”:论廖平《大同学说》中的多元文明论

报告人:郜  喆(中国政法大学)

评议人:项  旋(中国人民大学)

4.论刘师培的大同观念

报告人:王  淇(重庆大学)

评议人:郜  喆(中国政法大学)

地点:武夷学院朱子书院二楼小会议室

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0分钟

午餐(12:00-13:20)

第二场发言及讨论(13:30-15:10)


主持人:范广欣(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

1.康有为的“罗马帝国衰亡”说

报告人:高   波(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吴仰湘(浙江大学)

2.进化观念与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

报告人:赵妍杰(中国历史研究院)

评议人:宫志翀(中国人民大学)

3.天人与古今:中西现代性的分途 

报告人:宫志翀(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赵妍杰(中国历史研究院)

4.另一种经世:近代儒学经济思想与伦理意识

报告人:薛子燕(华侨大学)

评议人:高   波(中国人民大学)

5.政治算术:康有为的数据运用与变革思想

报告人:陈   兴(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薛子燕(华侨大学)

地点:武夷学院朱子书院二楼小会议室

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0分钟

休息(15:10-15:20)

第三场发言及讨论(15:20-17:20)


主持人:薛子燕(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学院副教授)

发言主题:

1.甲午战后恭亲王与翁同龢地位再析:李鸿章家书的新解读

报告人:韩   策(北京大学)

评议人:李   明(华中师范大学)

2.现代中国之为中道之国——严复《法意》的立义

报告人:张巍卓(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汪炜伟(福建师范大学)

3.晚清华北城市娱乐商业发展与思想观念转型述论——基于天津的研究

报告人:汪炜伟(福建师范大学)

评议人:张巍卓(中国人民大学)

4.晚清理学名臣吴廷栋《拙修集》对“德兴阿”人名铲板原因的推想

报告人:李   明(华中师范大学)

评议人:韩   策(北京大学)

5.“本朝无名臣”与清代帝王治术

报告人:江晓成(福建师范大学)

评议人:孙   岩(清华大学)

6.同我声教:清朝“声教”观与“中外一统”认知的形成

报告人:孙   岩(清华大学)

评议人:江晓成(福建师范大学)

地点:武夷学院朱子书院二楼小会议室

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0分钟

工作坊总结(17:20-17:30)

宫志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特邀学者

陈兴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达吾力江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历史学院

范广欣          南开大学哲学院

高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韩策           北京大学历史系  

宫志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郜喆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  

华建光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国学院

江晓成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李明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孙岩           清华大学历史系

王东杰          清华大学历史系

王建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王淇           重庆大学哲学系

吴仰湘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历史学院

汪炜伟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薛子燕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项旋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赵妍杰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张翔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张巍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


编辑:夏丽欣 杨静怡

责编:翁晖

审编:杨信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