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宋念申 不成功的相遇:朝鲜使臣眼中的盛京喇嘛寺庙

发布:2025-10-23 来源:立德楼504

36c0a9f96cd6f9e642745bba38326a05.jpg

本季主题

边疆、民族与文明对话系列——中国历史疆域形成中的联系与互动


讲座题目

不成功的相遇:朝鲜使臣眼中的盛京喇嘛寺庙


主讲人

宋念申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


主讲人简介

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区域及全球史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边疆与民族、东亚史、城市、历史地理等。出版专著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s,1881-1919和《发现东亚》。中英文论文发表于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Geopolitic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社会学评论》《新史学》《开放时代》《读书》《区域》《文化纵横》等刊物。


内容简介

有清一代,定期派往北京的朝鲜朝贡使节会在清朝的陪都、关外最大的都市盛京(即沈阳)停留几天。在那里,他们通常会游览当地的著名景点,包括敕建的藏传佛教寺庙,特别是其中最宏伟的实胜寺。是什么吸引了使节前往皇家庙宇?他们如何与其中的蒙古喇嘛互动?他们对藏传佛教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宗教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本文使用燕行使留下的大量记录(统称为“燕行录”),考察朝鲜士人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历史相遇。总的来说,朝鲜精英对佛教的理解和误解,叠加在对清朝复杂的政治和文化态度之上。在朝鲜士人眼中,满人建立的中央政权同时代表了“华”与“非华”,他们把自身文化政治身份的焦虑,投射在他们所见到的佛教庙宇和喇嘛身上。从地理角度说,清朝陪都沈阳,与政治中心北京和内亚边疆有着复杂而多重的联系,是晚期帝制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汇点。因此,朝鲜在沈阳藏传佛教寺院的活动,也揭示了“东亚”和“内亚”之间最初的互动。通过检视清朝内亚政治的信息是如何被朝鲜人过滤和理解/误解的,本文挑战一种流行的全球史认知,即跨越边界的信息交流就意味着更为深刻的相互认知。


主持人:惠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时间:2025年10月24日14:00

地点:立德楼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