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甫著《中国地名学史研究》出版

发布:2021-10-10 来源:

《中国地名学史研究》,华林甫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地名学是专门研究地名起源、产生、发展及演变的一门学科,涉及地名渊源、地名通名、地名命名与更名规律、地名定位、地名用字、地名读音等领域,包含了地名的音、形、义、位、类五大要素。20213月,我所华林甫教授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地名学史研究》一书。

本书系作者已出版的“地名学三书”的后续探索,共分二十章,汇集作者二十多年来地名学研究心得(各章均曾以论文形式发表,收录时避免与已出版专著的重复),旨在初步构建中国地名学史学术体系。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时序编排,研究中国传统地名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传统地名学以考释地名渊源为主要特征,经历了个体地名研究、群体地名研究和地名整体研究三个发展阶段。其学萌芽于先秦,奠基于两汉,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了显著发展,唐宋时代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在明朝万历年间诞生了第一部专门进行地名渊源考释的著作——《郡县释名》,其中颇有理论高度的认识。清代地名典籍更繁,作者择前作未涉及的三位清人著作作出研究,补入此书,又介绍于民国问世的第二部解释地名渊源著作——《今县释名》。至此,上篇十一章以细致的典籍文献梳理,建立起由先秦迄民初的中国传统地名学脉络。下篇九章则以“纵论古今”为目,结合历史经验,思考当代问题,如直辖市与自治区通名改革、分省模式探讨、县级政区通名划一等主题,也包含越语地名、国号地名等专题研究,每有卓见动议,既表现出作者“经世致用”的时代关怀,也反映出地名研究在当代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梳理中国传统地名学发展脉络,构建了地名学史学术体系,并进一步提出要对中国各断代的地名做地理分布与变迁的研究,呼吁建立中国的“地名地理学”。(崔童)


本书目录

上篇:发展历程

第1章 先秦时期中国地名学特征

第2章 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

第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贡献

第4章 唐代的地名学成就

第5章 乐史《太平寰宇记》中的地名学

第6章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地名的得与失

第7章 《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  

第8章 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

第9章 《本草纲目》释地八说

第10章  清朝地名典籍三论

第11章 吕式斌《今县释名》的地名学价值


下篇:纵论古今

第12章 省级政区通名改革研究(上)——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

第13章 省级政区通名改革研究(中)——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

第14章 省级政区通名改革研究(下)——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

第15章 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

第16章 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

第17章 当代中国县城通名改革研究

第18章 古代南方越语地名的汉语化

第19章  政治的晴雨表:历代国号地名

第20章  读书偶得

附录1:China’s Toponymic Influence upon Korean Peninsula during History Period

附录2:作者地名学研究论著简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