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讲座预告 | “灾害与社会”系列沙龙第13讲:藏北冬季里的牧民和牲畜 |  
							| 来源:
								“历史的生态学畅想”微信公众号 
 
							
							作者:
							
								海报:姚宇舟  编辑:葛蔚蓝 
							
							更新时间:2022/06/07
							
							点击数: |  
							| “灾害与社会”系列沙龙第13讲 藏北冬季里的牧民和牲畜 
 主讲人: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 主持人:夏明方 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2022年6月8日(周三) 15:00-17:00 地点:腾讯会议 704-669-827 会议密码2268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请按“姓名+单位”实名入会 
 
 
 
 
 侯甬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人类世研究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顾问等。王利华教授主持“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项目之“西北内陆暨青藏高原卷”主编。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学领域的研究。代表作为《历史地理学探索》第1~3集,代表性论文为 《神山·奇山·英雄山——西岳华山历史文化蕴义的全程叩问》等。 
 
 
 
 02 内容介绍 
 海拔超过5000米的藏北那曲高原,西面的部分属于历史上称为羌塘高原的无人区,其冬季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时限长达四五个月,那里的牧民和牲畜是如何过冬?能否越过冬季?藏北地区“特别地生物性依赖”又是如何体现的?冬雪天气给牧民和牲畜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依据清代西藏历史档案——雪灾部分等资料所做的相应解读,可以多角度地了解数百年前藏北牧民和牲畜的生活实况,并增进人们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区牧民生活设施改进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海报:姚宇舟 编辑:葛蔚蓝 
 【本文转载自“历史的生态学畅想”微信公众号2022年6月6日推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