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下午,本学期新史学系列讲座第八期由清史研究所所长黄兴涛教授担任主讲。近年来,黄老师倡导并实践概念史研究,对此研究主题与方法颇有心得,因此,他做了以“概念史研究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认知”为主题的精彩讲演。
黄老师首先对概念史的定义与有关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在他看来,概念史是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对历史时期重要的、有特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概念的含义及其表现符号(或词汇)形式之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揭示,并同时揭示概念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尤其是概念对社会的塑造和影响。概念史最早出现在德国,较为明确的历史研究方法则大体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标志为1955年问世至今延续的《概念史档案或文库》(Afchiv für Begriffsgeschichte)年刊,和三大巨著(13卷本《哲学历史词典》、8卷本《历史的基本概念——德国政治和社会语言历史词典》、15卷本《1680-1820年法国政治和社会基本概念手册》)的出版,尤其是后两本,代表着德国概念史研究的水准,而《历史的基本概念》最重要的主编之一柯史莱克则成为概念史的代表人物。从这些代表性著作来看,概念史研究者都深信,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概念是对社会的历史现实之语言反映,且参与了对社会的建构和影响。
黄老师紧接着说明了概念史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可能。柯史莱克认为“概念史”研究特别适用前近代到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对现代性的概念基础做深入分析。黄老师说柯史莱克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适合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有大量新概念的“输入”,大量词典的编撰,实际上搭建了中国“现代思想平台”,并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因此概念史方法的运用可发掘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最后,黄老师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为例对概念史方法的运用做了说明。黄老师认为民族主义概念极其复杂,它既是某种情感倾向,又是某种思想原则,同时又是某种社会实践与运动。民族主义是一个涵盖内容庞杂的概念,周围围绕着一系列的概念群,造成这种复杂性的原因,是因为近代中国独特的历史情境。之后,他对围绕在民族主义周围的概念群分别做了细致说明,认为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代民族主义内涵。
主题演讲结束后,黄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汉奸、蒙奸、回奸问题,以及不同文化中对同一事物概念定位差异引起的分析上的问题等进行了耐心深入的回答。
(图/文:清风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