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书评与推介 >> 新书推介 >>
新书| 尤淑君:《清此:清朝的社会与文化》
来源:民族史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2-28

内容简介


《清此:清朝的社会与文化》基于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清代文化史”的教学讲义编写而成,试图以长时段的研究视角,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介绍清代皇权权限、八旗制度、内阁与军机处的关系、地方社会管理、科举取士与地方士绅、司法检验与司法正义、帝国财政与军事支出、妇女权益与社会地位、旗人特权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借以探讨近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实力、司法权益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演进趋势。

作者简介


尤淑君,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研究领域为明清政治文化史、近代东亚国际史及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目 录


导读/001
第一章 从后金到清朝:清代政治体制的改革/003
一、清朝建立/003
二、参汉酌金/008
三、“华夷之辨”与清代天下秩序观/012
四、“满蒙一体”与平定准部/020
五、从驿递到电报:清朝的信息传递/025
六、从题本到奏折:清代文书制度的变化/029
七、奏折里的雍正君臣关系/033
八、军机处的成立/036
九、改土归流的推广及其影响/039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043
一、小冰期与明朝灭亡的原因/043
二、剃发易服与清初汉人的反抗/046
三、明遗民与清初社会文化/053
四、明遗民张岱与《陶庵梦忆》/058
五、旗民分治与清代满汉关系的变化/061
六、《桃花扇》与清人的晚明历史想象/067
第三章 清代宫廷文化/072
一、明清紫禁城的建置/072
二、清代皇帝的一日作息/077
三、清代后妃制度及宫廷生活/083
四、清皇室与藏传佛教/088
五、清代皇子教育/091
六、清代公主的婚嫁/096
七、内务府与太监宫女的生活/099
八、清代太医院与宫廷医疗/103
九、御膳房与清宫膳食/108
十、宫禁森严:紫禁城的护卫/111
第四章 清代地方社会的运作/115
一、清代地方政府的建置及管理/115
二、父母官:知县的职责及压力/119
三、爪牙:县衙里的书吏与衙役/123
四、官员的私人助手:重要的幕友与长随/127
五、陋规:非典型腐败的灰色收入/131
六、士绅特权及其社会功能/134
七、清代社会救济及其优缺点/141
八、清代疫病及社会救护/147
九、清代地方团练及军队私人化问题/153
十、湘军西征与新疆设省/157
第五章 清代法律的规范化/161
一、清代司法制度/161
二、大清律例及其施行情形/165
三、清代的重罪与惩戒/169
四、分俗而治: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与清代法律的多元性/172
五、《洗冤集录》与清代刑案检验/175
六、清代仵作的专业训练与命案检验/179
七、清代民事诉讼/181
八、清代讼师及其社会功能/184
九、清代的奸罪/189
十、清代死刑的形式及意义/195
十一、清末的司法改革/199
第六章 从性别研究看清代社会问题/204
一、性别研究与清代贞洁政策/204
二、清代贞女及其文化因素/209
三、清代刑案里的婚姻奸情/212
四、清代溺女与童养风俗/217
五、清代禁娼政策及其衍生问题/220
六、清代男色之风及其社会因素/224
七、清代社会中的身体文化/228
八、清代社会中的身体医疗/233
第七章 清代盐商与扬州城市文化的发展/238
一、明清商业经济发展情形/238
二、明清盐政的变化/243
三、明代徽商的兴衰/248
四、清代徽商的兴衰/252
五、清代扬州盐商的发展/257
六、扬州盐商的儒商倾向/263
七、扬州盐商与扬州学派的兴起/266
八、清帝南巡与扬州城市的发展/271
九、清代扬州风俗娱乐/275
十、扬州兴衰与清代河务问题/282
十一、清代徽商兴衰的范例:红顶商人胡雪岩/285
十二、陶澍的盐政改革及其局限/289
第八章 清代民间信仰与秘密会社/295
一、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的祭祀观/295
二、传统中国宗教观的大传统与小传统/301
三、中元节的形成及发展/306
四、城隍信仰与明清社会教化功能/310
五、从罗教到青帮的转变/315
六、从天地会到洪门:清代秘密会党的变化/320
七、清代白莲教与川楚教乱/326
八、天理教事件与清朝文化政策的转变/330
九、袍哥与清代四川社会文化/334
第九章 晚清革命思潮与社会变化/342
一内忧外患下的同治中兴/342
16441894年满汉关系的变化/345
18951912年革命思潮的涌动/348
四从立宪到革命: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354
五历史记忆的多样性:以慈禧太后为例/359
参考文献/366

试读


导 读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的治乱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边疆开拓、文化发扬有密切关系。清朝在建立政权之初,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官僚联合执政,其制度既有中原传统王朝的共性,又有满洲特色,保持游猎民族的进取之勇,并用灵活的方法,渐进推行政策,接受各族的优良文化,让各族精英共同分享政治权力,使其统治得以维系近三百年。因此,清朝历史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探索的。
本书以长时段的研究视角,突破清史与晚清史的研究界线,以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为两大主轴,纳入不同领域的讨论及其研究成果,并用浅显直白的文字,配以许多图片的辅助说明,介绍清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面向,说明清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形、不同需求及其思想文化。
本书上半部是从皇帝、皇权、朝廷、国家的角度,探讨清朝崛起、糅合各部及其统治手段的优缺点,说明清代皇权专制及其权限,八旗制度的优缺点,旗人特权与满汉关系的变化,清朝宫廷文化的多元性,雍正皇帝的政治改革,地方政府的管理,地方士绅权力性质,司法检验与清代法律文化,妇女权益与社会地位的提升,清代会党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等议题,借以探讨近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实力、司法权益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下半部是从地方官、士绅、胥吏、商人、讼师、妇女、秘密会党的角度,探讨清代地方社会及其发展趋势,从而说明清代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文化的特殊之处及其时代意义。因此,本书一开始介绍明末清初的政治文化,讨论明清易代的多种因素,再分析清朝统治的上中下层结构,延伸探讨少数民族、移民群体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群体如何纳入清朝体系之中,获得政治权力与法律保护,而作为秘密会社的社会边缘人又如何从民间信仰团体变成反清的革命先锋,借以分析清代政治制度、社会运作、经济发展、满汉冲突及思潮变迁之时代趋势。尤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嬗变,让许多士民要求政治改革,争取救亡图存,使清朝难以为继,最终承认辛亥革命的正当性,宣统皇帝选择退位,显示传统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终结,开创新时代、新文化、新中国的革新趋势。
本书属通识读本,有助于理解传统中国转向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可作为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之用,希冀能作为桥梁,让读者了解清朝的多元性,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丰富世界,培育人文精神与独立思想。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