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书评与推介 >> 新书推介 >>
新书| 《晚期帝制中国的教育与社会:1600—1900》
来源:金声木铎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5-16

海外中国专题研究丛书

《晚期帝制中国的教育与社会:16001900

[美]本杰明·A. 艾尔曼 [加]伍思德 编

严蓓雯 等译

九州出版社,2023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清朝的儒家教育虽然也存在局限,但其数量和质量,以及教育在地域广度和认知程度上的多样性都有所增长。

通过对女子教育,家庭教育,数学、法学、满语等专科教育,科举考试的科目与变化,长江下游地区、西南地区的基础教育情况的考察,这本论文集以教育为分析棱镜,勾画了儒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问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教育在晚期帝制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育在政治与思想生活中的意义。


【编者简介】

[美]本杰明·A. 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晚期帝制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代表作有《从理学到朴学》《经学、政治和宗族》等。

[加]伍思德(Alexander Woodside),曾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主要研究东南亚史、晚清中国的教育与政治。代表作有Vietnam and the Chinese Model等。


【译者简介】

严蓓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翻译协会理事。迄今出版学术译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后殖民理性批判》《虚拟的寓言》等。

杨靖,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文明研究所所长。迄今出版专著5部,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译作30余篇、学术随笔150余篇。

禾摇,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毕业,英语专业八级,译有数部人文社科类图书。

赵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毕业,编辑,译者。


【目录】

/伍思德 本杰明· A. 艾尔曼


第一部分 教育、家庭和身份

1 清代中期的女子教育 /曼素恩

2 四位老师:李海观《歧路灯》一书中的教育问题 /白亚仁

3 为教育而教育:曾国藩《家书》札记 / 刘广京


第二部分 科举与科目

4 儒家科举考试从明朝到清朝的变化 /本杰明· A. 艾尔曼

5 方苞与《钦定四书文》 /盖博坚

6 话语、科举与地方精英:清朝桐城派的诞生 /周启荣


第三部分 清代教育活动中的专科学习和思想挑战

7 数学科学在清初及清中叶的发展 /詹嘉玲

8 戴震与儒学传统下的学习观 /包筠雅

9 清代的法学教育 /张伟仁

10 满族/满语教育 /柯娇燕


第四部分 学校与地方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1 1718 世纪长江下游地区的基础教育 /梁其姿

12 中国西南地区的教育和国家意识塑造:17331738年间陈宏谋在云南的活动 /罗威廉

13 晚期帝制中国的政治权力与教育创新的分裂 / 伍思德

14 18651911年间上海龙门书院的发展和江苏文化精英群体的扩大 /秦博理


后记 清朝中国教育的发展 /伍思德 本杰明·A.艾尔曼


撰稿人介绍

人名译名对照表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