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信息
书名:《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1860—1925)》
作者:杨剑利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4
ISBN:9787010232294
作者介绍
杨剑利,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史、性别史。
著作目录
导论
一、儒家性别观念:内外与尊卑
二、妇女史的性别问题
三、近代性别话语的中西问题
第一章 中西文明冲突中的“女俗”:晚清早期的议论
一、“不以男女当别为义”:“天使”看西洋
二、半文明国家:“上帝”观中土
三、复古与开新:《申报》论女俗
第二章 进化论与维新时期的女子再造
一、聚焦种族竞争:中国版的进化论
二、保种强国语境中的反缠足与兴女学
三、家外闺阁:“男女有别”与女学最初的实践
第三章 女权与女学的变奏:从“国民之母”到“贤母良妻”
一、呼唤“国民之母”:“女权”的兴起与演变
二、走向“贤母良妻”:清季民初女学的定位与困境
第四章 性别伦理的重建:五四前后的论争
一、女德复古:新彤史与旌表节烈
二、新文化人的贞操批判与论争
三、男女之别的突破:男女同校与社交公开
四、婚恋自由与新性道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主要通过考察围绕妇女问题建构的各种话语,揭示以“男女有别”为核心的传统性别观念在这些话语冲刷之下退隐的历程。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嬗变是由中西、新旧各种元素的碰撞、交织而来,涉及女子的习俗、地位、身份,以及女学、女权、自由平等、男女交际、婚恋、性道德等相互关联的诸多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而发的各种言说蕴含紧张,它们并不仅仅是关于性别的,也包含文明进步和国族进化的想象。对儒家传统性别观念适用性的讨论和质疑,推动了性别观念的更新,但新观念的确立与旧传统的退隐并不是一个简单替换的过程,当中充满了争执、抵抗和反复。本书结合性别分析,把性别观念的变迁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动联系起来考察,揭示了中西、新旧观念冲突、迭合与转化的复杂性。
推荐者说
性别的近代化过程涉及到女子习俗、男女性别关系、平等与自由、权利与道德、文明与国族等议题,自传统儒家性别体系发生松动以来,就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多歧发散的意义。《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1860—1925)》介绍了近代中国围绕妇女问题建构的各种话语,展现出近代以来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历程。作者对近代早期、甲午—维新变法时期、清季民初时期、五四前后四个阶段分别进行思考,从传统儒家体系下的男女有别,到兴女学、倡女权、变革性别伦理,中国的性别关系转变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漫长过程。
第一章《中西文明冲突中的“女俗”:晚清早期的议论》,涉及近代早期(甲午前)有关女子习俗的议论,其中包括晚清出洋使臣对西方女俗的记述、西方传教士对中西女俗的抑扬以及近代口岸城市有关中西女俗的公共舆论,传统的儒家性别伦理正是在这一时期的中西观念冲突中开始崩解。第二章《进化论与维新时期的女子再造》讨论维新时期的“反缠足”和“兴女学”,国族危机和进化论思想的背景,为女性的身心改造和女性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提供契机,规范女子生活的根本伦理由此也受到巨大的冲击。第三章《女权与女学的变奏:从“国民之母”到“贤母良妻”》梳理了清末民初时期女权思想的兴起与演变,“男女平等”的女权新思潮和“男女有别”的女德旧观念展开了复杂的博弈,而女学则由于既承载培养“国民之母”的梦想,又担负培养“贤母良妻”的重任而被置于新旧思想的夹缝之中,其存在也让这场博弈显得十分微妙。第四章《性别伦理的重建:五四前后的论争》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性别伦理的重建,“男女平等”和“男女有别”的争执是这一时期新旧性别伦理冲突的焦点,并出现如节烈贞操、女子教育、男女交际、婚姻恋爱、性道德等诸多议题,推动中国性别伦理的进一步蜕变。
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远非性别观念由旧入新的终点。因为伴随性别观念的深刻变化,儒家以“男女有别”为内核的性别体系又并非全无根据,新型性别关系的建构需要不断反思已有的文化资源,从这一角度而言,“闺门”又是隐而不退的。晚清以降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织联动,让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充满了反复与争执,揭示出“闺门”话语在思想和观念领域的冲突与迭合。
从性别角度观察儒家政教体系的崩解是一个独特而关键的视角,性别与政教体系的共生决定了性别观念的变迁往往还包含着文明进步和国族进化的想象,正是因为性别议题与文明教化、国体政体、社会制度等话语的相互纠缠,才使得“闺门”的退隐过程颇为复杂,亦体现出深入探究的必要。《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1860—1925)》通过对近代性别观念变迁的细致梳理,向读者呈现出这场源于性别、却又超越性别的观念变革,一方面深化了读者对性别观念新旧嬗变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展示出裹挟于近代社会的性别观念,是如何与同时代的其他政治话语和思想体系形成全面而深刻的互动的。
推荐人:王成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生)
排版:齐晴、姚宇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