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书评与推介 >> 新书推介 >>
夏晓虹《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
来源:社会史 作者: 社会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0

 述评     



“改良”素来被认为是晚清文学与文化演进的主调,但倘若放开视线,则不难发现还有一场“启蒙”运动在同一时期悄然进行,并与之互为表里。在过去十年间,这场启蒙运动及其相关议题始终为夏晓虹教授所关注。她从语言、性别、报刊、教育、国族意识与文化观念等多个角度切入,对于这一历史进程详加考辨,并提出了若干具有生长性与穿透力的学术命题。她在这一领域耕耘的部分成果,已于2015年先期结集为《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一书在香港出版。是书主要讨论了“人名辞典”、“西餐食谱”、“蒙学课本”与晚清白话文运动中的启蒙浪潮及其回响。而新近问世的《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则是她对于这一研究做出的新的展开与推进。


与《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的视点在多组对象中“齐头并进”不同,《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把话题聚焦到了晚清女性启蒙这一核心议题之上。所谓“国民常识”,夏晓虹援引的是梁启超的说法,即时人眼中的“现金世界公共之常识”,也就是“凡今日欧美、日本诸国中流以上社会所尽人同具之智识”。(沧江《说常识》,《国风报》1年2期)而晚清的启蒙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便正是此种“现金世界公共之常识”由上层知识分子传导开来并最终抵达下层社会大众的历史过程。女性作为其时身份与地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的社会—文化群体,自然高度内在于这一进程之中,并因其命运与境遇往往具有其他群体所不及的戏剧性与紧张感,而格外能够映照与折射出这一进程的屐痕与光影。是故,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议题的讨论,也就不仅关涉性别研究的可能性,更可以辐射到更为广阔的知识脉络与问题视野。


晚清女性启蒙是一项长时段与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夏晓虹选择处理的是在其间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女性启蒙读物”。根据她的自述,《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希望考索的是晚清知识精英如何借助各种文本,将‘国民常识’播植于女界的实践”。也就是说,不同于既往对于这一时期女性问题的研究大都围绕先进之士的“上层设计”进行探讨,此书的用心与着力之处更在于考察如是设计的实践过程与具体效应。全书分为六章,以“女性启蒙读物”的生产与接受为线索,分别讨论了晚清女界的经典阐释、范式建构、理论资源、报刊经营、国族论述与性别意识等话题,涉及《女诫》白话注本、中外女杰传记、《世界古今名妇鉴》、明治“妇人立志”读物及其中国译本、女性乐歌与女报等多种对象。尽管夏晓虹表示晚清女性启蒙读物的种类“相当繁复”,“本书无意遍及,也不可能穷尽”,所以她只对于其中最为重要的数种类型做出了专题研究。但“择要”无疑需要了解与把握“整体”与“全局”。惟其如此,方才可以形成自家判断。因此,《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的六章虽以个案的形式展开,但在议题的代表性与覆盖面上却几乎能够涵盖晚清女性启蒙运动的全部层面与整个进程。换句话说,六章分而察之,可谓各个击破,皆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取得了突破,甚至不少史实及其背后的历史语境与历史逻辑正是借助夏晓虹的研究而首度得以呈现;同时,倘若合而观之,则六章又各具分工,彼此配合,共同勾勒出了以塑造“中国新女国民”为目标的晚清女性启蒙运动的起承转合。是故,此书不仅堪称一部性别研究的力作,更对于晚清中国的思想、学术、文化与社会研究富有积极启示。


阅读《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其厚重的历史品格显而易见。在对于大量原始文献进行蒐集、整理、使用与阐释的过程中,此书充满了敏锐而深刻的历史洞见。夏晓虹在清理研究对象时往往能够透过由各种类型的文本编制而成的表象,对于史实所携带的信息给予一种既熨帖又超拔的理解,从而真正将历史问题置于历史脉络中加以思考,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并对于既往的解释模型与认知装置做出有效与有力的修正。在这一层面上,此书与她的其他几部代表性著作一样,都具有一种“发凡起例”的学术意义。

(李浴洋)




   作者简介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客座讲学。


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诗界十记》《晚清文人妇女观》(日译本名为《缠足をほどぃた女たち》)《旧年人物》《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晚清的魅力》《晚清社会与文化》《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阅读梁启超》《晚清上海片影》《燕园学文录》《珍藏生命》《晚清报刊、性别与文化转型——夏晓虹选集》《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等。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