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杰著,56.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1、关于此书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一书,收录于朱汉民主编的“岳麓书院国学文库”第一辑,为作者的博士论文的修订版,曾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从生死、出处两大主题出发来讨论明清鼎革之际刘门师弟子学术与人生的关系;第二章从学术谱系、交游以及学术异同两方面阐明刘宗周蕺山学的建构,并从蕺山学的统合性、《人谱》与证人改过之学等方面来梳理蕺山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第三、四、五章分别从张履祥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陈确与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黄宗羲与蕺山学的继往开来三大方面来分析蕺山学派的分化,并对分化的原因、特点以及与蕺山学的关系都作了梳理;第六章以全祖望对蕺山学的承继与对蕺山学派的表彰作为讨论蕺山学派的终点。
本书通过对蕺山学派的演进历程的分析来研究明清之际的从理学到考据学的学术转型,既重视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又关注明清鼎革的社会政治变革对学术转型的外在影响,以微观考察为主的同时能够回应宏观问题,故而对蕺山学派的研究与明清学术转型的研究都有了新的推动。
本书试图将蕺山学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刘宗周、张履祥、陈确、黄宗羲与全祖望等学者的思想学术,置于蕺山学派的形成与分化、明清之际的社会与学术转型等背景之中,进行全面而细致地研究。既呈现了他们各自的学术特质,又呈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这一学术取径,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对一个学派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只关注单个思想家的研究路径,也突破了以往只有简单举证便得出一个时代学术特征的研究思路。书中系统考察了自刘宗周到全祖望这一较长时段蕺山学派的学术传承与思想演化的历程,从而获得了全面展示学派风貌与深入分析明清学术转型的双重收获。
2、此书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明清鼎革之际的刘门师弟子
第一节 刘宗周出处与生死的抉择
第二节 生死:刘门弟子的殉明与抗清
第三节 出处:刘门弟子入清之后的人生抉择
附论刘门弟子的逃禅
·第二章 蕺山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
第一节 蕺山学的建构(上):学术谱系
第二节 蕺山学的建构(下):交游以及学术异同
附论刘宗周与东林学派以及东林党
第三节 蕺山学的统合性
第四节 《人谱》与证人改过之学
第五节 刘宗周的讲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
·第三章 蕺山学派的分化(上):张履祥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张履祥所受刘宗周学术影响及其师门“补救”之功
附论张履祥与其他转向朱学的同门
第二节 张履祥“敬义夹持”的工夫论与清初理学的转向
第三节 张履祥对王学的批判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
·第四章 蕺山学派的分化(中):陈确与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
第一节 陈确所受刘宗周学术影响及其所承继的“千秋大业”
附论陈确、张履祥与浙西学人的集社
第二节 陈确的素位之学与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
第三节 陈确《性解》及其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
第四节 《大学辨》之辩:以陈确与张履祥的论辩来看蕺山学派分化
·第五章 蕺山学派的分化(下):黄宗羲与蕺山学的继往开来
第一节 黄宗羲所受刘宗周学术影响及其对师门的护持
第二节 黄宗羲《明儒学案》与刘宗周的承继关系
第三节 黄宗羲与清初的证人书院以及讲会宗旨的转向
附论从刘宗周到黄宗羲:越中与甬上两代证人书院之比较
第四节 黄宗羲对陈确的学术论评及其“一本万殊”论
·第六章 全祖望对蕺山学的承继与对蕺山学派的表彰
第一节 全祖望与“黄氏遗书”以及对黄宗羲的表彰
第二节 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及其对刘宗周、黄宗羲的承继
第三节 全祖望讲学蕺山书院以及对刘门的追慕与表彰
附论门户之见:关于《子刘子祠堂配享碑》的质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作者简介
张天杰,1975年生,浙江桐乡人。2006年进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09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研究方向:浙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