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书评与推介 >> 书评 >>
李典蓉评《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
来源:史学科班生 作者: 李典蓉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3-15

近几年,两岸清宫文献档案陆续开放,给学术界带来极大福祉。档案数字化并且开放公共在线查阅,原本典藏于“宫廷”的档案,今日得见于普罗大众。再加上今人关于清宫历史的文学创作与剧作越来越多,引发了史学素人们的兴趣,清宫研究再度蔚为一时风潮。201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计划出版清代宫廷史系列研究丛书,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毛立平教授与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沈欣合著出版的《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一书(以下称《壸政》),便与此一清代宫廷史计划相关。

在此之前,学术界不乏相关的清代宫廷妇女史研究著作,例如:1993年王佩环的《清代后妃》(此书之后修改版本为《清代后妃宫廷生活》);1994年杨珍《康熙皇帝一家》;1997年赖惠敏《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2003年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2010年赵玉敏〈清代后妃与宫女研究〉;2019年陈葆真《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2022年王冕森《清代后妃杂识》。2022年学界同时出版了两本深入研究清代后妃史的专书,均为学人守着典藏档案,多年陆续钩沉史料的成果。

两相对照,《清代后妃杂识》利用大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史料,对清太祖到宣统朝,上至皇后,下至庶妃、官女子的后宫女性进行出身与生平考证。《壸政》则是在前人对清代宫廷史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近二十年陆续公布的档案文献,以及参考海外清史研究关注八旗与满洲民族特点的研究方向,解读八旗制度是如何与前朝后宫制度结合,并且在清朝皇权控制下,力求达到“壸化肃雍”的理想。

此书主标题为:“壸政”,取义自《明史·后妃传》“宫壸肃清”之语,壸为内宫之意。清代承袭前明用语,借以规范后宫。作者于前言内,陈叙清代宫廷制度的变革,不少与明代宫廷史事息息相关。明代宫廷后妃、保姆、太监的活动,与其对政治曾有的负面影响,皆成为清朝的史鉴。是以规范后宫,成为了清代历朝帝王面对后宫的主旋律。再者,此书以清宫女性为研究对象,后妃之外的公主、宫女、保姆等皆在范围中,自上而下,丰富了内容层次。

全书除了前言与余论,总共分为五编十三章。第一编主题为“初入宫闱”,以两章:一、“清代八旗选秀制度的意义和变化”;二、“承值内廷:内务府三旗选秀”开篇。与早先王佩环《清代后妃》以清“国初”时期的叶赫老女起首的写法相较,《壸政》直接将论述起点切在入关之后,清朝开始规整、完善后宫制度,突显清代八旗政治的内外差异,将八旗秀女与内务府旗人分开,后妃与使役宫女入宫途径泾渭有别。清代选秀制度完善过程,历经了数十年,乾隆朝是制度最完备鼎盛的时期,也是衰落的分水岭。作者认为在乾隆朝后,皇帝缩减了外八旗与内三旗的选秀范围,逐渐集中在旗人的中上层,显示皇室的政治考量与需求。选秀范围的缩小,是皇帝逐步放松对八旗控制的倾向,下层旗人就是率先被放松的群体。

第二编主题为“宫壸肃清”,下分三章:三、“主位与后妃等级”;四、“后妃的晋封与待遇”;五、“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清帝对后权的压制”。此编是阐述后妃在宫廷内生活制度的形成与变化,也是突显本书核心命题的篇章,申论皇帝藉由宫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后宫。作者利用内务府的相关档案(奏案、来文、奏销档册)认为清代宫闱制度定型于康熙朝,透过不定期“集体晋封”与历次“逐级晋封”维持后宫的身分阶级与安稳。乾隆朝时将后妃的活动范围与外界的联系(包括与家族、命妇与大臣之间的往来)逐步限制,避免后宫干政。此举固然是有效杜绝了前朝的外戚之祸,无疑也令后妃的宫廷生活自由与乐趣大幅降低。不过,同治皇帝之母慈禧皇太后因时代背景不同,不受此限。

第三编主题为“金枝玉叶”,讨论的对象主要是皇女,即公主。清代皇室旁系所出之郡主格格,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本编内分两章:六、“公主与皇帝的关系”;七、“公主与额驸的关系”,着眼点在公主们与父亲皇帝以及丈夫额驸的互动关系。学界不乏对满蒙联姻政策下的公主婚嫁研究,但生活史还是史料零散欠缺。公主为后宫所出,则后妃之困境,也会移到同为女性的公主身上。总体而言,公主的女性身分,没有皇位的继承权,令其教养别于皇子,婚姻又不得自主支配,造成多数公主家庭生活的矛盾与不幸。目前史料记载公主未婚前宫廷生活的部分并不集中,多数可见的是婚姻生活,这也是一个研究的空缺地带。

第四编“暮年生活”,分为三章:八、“庆隆尊养:清代皇太后的尊称与晚年生活”;九、“不与外事:清帝对皇太后角色的定位与建构”;十、“清代太妃嫔的尊封制度与生活状态”则是讲述后宫的未亡人们:太后、太妃嫔等的深宫人生。清朝在康熙朝曾有恩典将有子太妃嫔放出宫外随子居住,这个恩典只是昙花一现,并未被一直保持下去。虽然她们的地位可能随着变成新继皇帝的长辈而有所提高,在宫规之下,行为反而更为受限。乾隆皇帝(1711-1799)对其母崇庆皇太后(1692-1777)似乎恪尽其孝,却也没有令母亲的势力越过宫墙之外。

第五编“承值侍应”,内容为三章:十一、“‘可谓至少’的清代宫女”;十二、“一品夫人与清宫的乳保群体”;十三、“宫廷中的差务妇人—以妈妈里、姥姥为例”,集中在内廷服侍的宫女、乳母、保姆等可以流动的女性群体。研究此类群体的专著较少,多为散篇论文,这和过去宫廷内材料的整理有限有关。今日开放的档案越来越多,关于此类女性执事服役群体的史料还是非常零碎。

在余论中,作者将明代治理后宫与清代的情况作了比较,认为清代以明为鉴,在面对帝王家事,加倍注意小心。虽然档案繁多,反而留给后世的后妃形象,远没有前代丰富生动。笔者认为,清自从入关之后,皇帝处理宫廷之事,确实处处以明为鉴,尤其是对太监与后宫,乾隆年间的于敏中(1714-1779)等人纂修的《国朝宫史》,开篇皇帝训谕,即针对太监,生怕其倒持太阿。清朝皇帝皆读史书,历朝宫史均不陌生,吸收不少历史经验,这是清朝优胜之处。然清修明史,论赞出于本朝,又善于自隐本朝之史。若云其后宫治理胜于明朝,虽非虚言,但清朝选择后宫,重视旗籍出身,两百六十年宫史,不乏起伏变化。盛世绵长,宫闱是否如存世史录那般看似平和,似乎也只有当事人才能详尽知晓。

关键档案与基础文献运用

《壸政》作为2020年之后清朝宫廷妇女史的研究书籍,不乏亮点。

首先,在档案文献使用方面,与90年代初期的研究(如:王佩环的《清代后妃》以及杨珍《康熙皇帝一家》)相较,当时学人囿于档案并未完全整理开放,多运用已经点校出版的清代文献与政书作为研究基础,例如:历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清实录》、《起居注》、《清史稿》、《清皇室四谱》。1997年,赖惠敏《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专著,开始使用典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宗人府说堂稿”、“宗人府堂稿来文”、“玉牒”、“内务府来文”、“内务府会计司呈稿”等文献。2003年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主要使用的是实录与会典。2010年赵玉敏〈清代后妃与宫女研究〉博士论文也使用了内务府的档案;2022年王冕森《清代后妃杂识》,使用了大量的“内务府奏销档”研究清代各朝后妃的姓名出身以及入宫的情形,也使用了少数的满文材料,但是这本书主要钩沉考订后妃生平,从内务府的赏罚名单去寻找各种细节,未涉及公主、宫女以及内廷执事诸女,人物面向较为受限。《壸政》使用了“内务府奏销档”、“内务府来文”、“宗人府来文”、“录副奏折”、“朱批奏折”、“小玉牒”等档案,因着眼点不同,使用的内务府材料没有王冕森多,却更有制度史的架构。档案之外,目前学术界不乏结合清代宫廷绘画图像、器物等研究切入宫廷史者,如陈葆真《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就运用了典藏两岸故宫与海外的艺术图像解读乾隆皇帝与太后、后宫的互动关系。

从近年来清代宫廷史的研究趋势来说,与内务府相关的档案,尤其是“奏销档”,实为研究者的宝库。考订人物者,档案提供了人名背景;考订制度者,档案呈现了制度变迁;考订生活者,档案透露了皇室内苑的生活细节;考订财政者,档案备载了各项用度收支细目。目前没有人可以完全消化这批庞大的档案,以档案入手,清代宫廷史可以深入研究的地方还是相当多。只是若要用内务府档案来做宫廷史、制度史的框架,仍有不足之处,而《会典》与《实录》、《起居注》、《上谕档》对制度的建立,则有关键地位。概言之,从事清朝宫廷妇女史以及宫廷史的研究,具备对清代政治制度史的清晰分析能力,以及对清代政治制度史的全盘理解,还是第一关键要素;《壸政》则具备了这样的要素。由于此书有两位作者,加上宫廷女性后妃、公主、宫女、乳母、保姆不乏交叉同期生活,书中征引的案例史料,有几处见重复者,但这些无伤大雅。

是否具备性别史与动态史研究的特点

清朝宫廷生活史与社会史研究,除了新材料的使用外,观点的严谨、视角能否有新意,依旧十分重要。相较于传统中国的男性,女性史的学术研究要写得立体、丰富多元,在史料上就有明显的局限性,多数的档案,不会大量记录女性自身的言语,除非女性本人有作品、信札、日记、笔记留存。这也是所有以女性为性别史研究主题者,都会遇到的困境。与“才女”、“贞女”、“烈女”,此类研究与自传统与近现代史学的研究主题相较,清宫的后妃女子,除了晚清时期,之前几乎没有办法留下本人的墨迹、日记、案牍、照片,记录她们言行的文献均是来自“他者”的宫中档案簿记,至于形貌是否可以留像传世,则取决于皇帝的喜好与爱宠程度。

要形塑宫廷女子的个人风格与鲜明形象,并不容易。反而是来自刑部或是内务府中,与户婚、田土、钱债相关的案件、词讼档案,因其在制作公文书的过程中,需要记录当事人或相关人的呈词或是部分口供,对女性的刻画面貌,反而更为生动饱满。例如:文中提及有些宫女愚笨,被主子如何打骂,自言“在家并没做过细活,总学不会……经常失手砸碎家伙,浆洗衣服也不干净”,最后因“笨”被遣出宫(《壸政》,页239)。这样生动有趣的语句,是非常吸引读者的。

若用性别史与动态史的角度来看,在女性性别独立意识,以及研究对象的生活化方面,《壸政》一书的描述比较少,整体研究途径,还是侧重制度史的角度。此书虽从内务府的档案内找到了一些有趣的案件,但通书内这样鲜活的记录不多。当然,这与宫廷女子受到的规范比宫外多,以及宫中所管衙门与在外基层衙门属性不同有关。再者,后妃的身分与宫女又不同,若是没有干政行为,她们的言行举止,除了贴身的宫女太监,只有皇帝与其子女最为清楚。非遇改朝换代,很难见到宫内人的笔记或口述史,只有皇帝等亲近人自行披露后妃的言语,他人才能得知内情一二。例如:乾隆皇帝曾批评继皇后剪发“皇后疯了”、“甚属乖张”。若非皇帝自己亲口说出,又有谁敢随意乱说皇后的情况。

清代宫廷妇女的群体面向,在这本书中,仍有几个部分被忽略,一是对宫廷中民籍妃嫔与宫女的相关研究,此部分虽然第三章第三节有提及,着眼的内容还是比较少。再者是命妇,以及秀女之后的八旗家庭。皇室命妇出身,与选秀有关,部分命妇同时也是宫中后妃的亲人家人,只是她们生活在宫外。关于旗女的研究,定宜庄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与赖惠敏的《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是涉及皇室与八旗女子婚姻与性别问题的重要相关学术著作。尤其是《但问旗民》使用《内阁题本.刑科》刑部与宗人府的诉讼材料,使得书中旗女的形象更为丰满。惟宗室与普通旗女们究竟不在宫中生活,她们的生活与宫内人相较,生活较为自由,贴近更多的人群,形象也能够更立体。

无情的君王:压抑仍是宫中的主旋律

《壸政》选择八旗以及内务府秀女作为开场,接着讨论清代历朝皇帝对后宫的宫规建立与整顿,这本书刻画出来的女性面貌,因为档案的记录者与被留存迄今的记录,整体偏向女性被压抑拘束的形象。清在入关前后,官方与民间记录的宫廷女子史料记载,远比康熙朝之后档案记载的女性们形象令人记忆深刻得多。例如:清太祖(1559-1626)晚年宠爱“饶丰姿”的乌拉大妃(1590-1626);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的后妃们,如:孝庄文皇后(1613-1688)的官方记载与丰富的轶事;顺治皇帝(1638-1661)宠冠一时的董鄂妃(?-1660)。在稗官野史中,对这几位女性的描绘,几乎可以说是“活色生香”。这一方面是和清初官私史料各家记载,比清中后期多元;再者,与康熙朝开始规范后妃制度,平抑后宫有关。说到底,最大的影响力还是皇帝本人的爱憎。

例如:乾隆皇帝与元后孝贤纯皇后(1712-1748)感情笃实,在乾隆的上谕实录与诗文中,可以直接找到不少与孝贤皇后相关的记载。又因乾隆皇帝爱惜孝贤皇后,提拔后家,皇后的兄弟傅恒(1720-1770)与其子孙如:福长安(1760-1817)、福隆安(1746-1784)、福康安(1753-1796),均承担过朝廷要员,有的娶皇家女子为妻,一门显贵,与皇后相关的官私留存文献更多。至于乾隆的继皇后那拉氏(1718-1766),因在乾隆皇帝南巡时,与皇帝争执,气愤剪发,受到丈夫的厌恶,并且试图持续打压她的地位。这样的情况,可以找到正面的继皇后相关记载,就会少很多。作者也对乾隆皇帝对母亲崇庆皇太后的孝顺略有质疑,提到乾隆皇帝为了隔绝太后与宫外的来往,严格规定太后的住处安排与起居,甚至不许太后亲戚未经许可在后宫宫殿外走动(《壸政》,页239)。这段描述,同时也见于陈葆真《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一书之中,两书都认为乾隆皇帝对崇庆皇太后的孝养是恭敬之外,不忘宫禁。

嘉庆朝之后,后妃制度并无逾越父祖的建制,总体人数也不像康熙与乾隆朝那样多,意味着后妃宫廷生活更为单一,对后妃本家的压制也没有减少。如果后妃本家的地位不够高,并且没有干犯禁条法律,没有特殊的政治表现与贡献,也很难在中央的档案内发现详细资料。

对清代宫廷女性史研究的贡献

《壸政》一书问世后,对学界与普罗大众的影响是明显的。正如前言提及的与清宫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自媒体方面,对宫廷史有兴趣者,很容易就注意到《壸政》一书,只是对此书书名读音正确者,或不多见。又,此书的主旨之一,是揭开清代后妃生活的神秘面纱,就实际意义而言,此书对于许多坊间流布的清宫后妃史而言,是以正史与政书内容为准的叙述史,对一些讹传或是常见的疑问,提出了解答或正名。例如:所谓的“主位”,就是经常被讨论的问题。此书提到所谓的后宫主位并不是只有嫔位等级以上,贵人、常在也可以是主位。大量的“非主位”后宫人,是清宫妃嫔数目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因其位分低,相关史料也会较少而零散。

此书最后在余论中提到了与“新清史”对话,认为美国的新清史学派,一向注重满洲特色,有时会令研究者忽视了明清制度的传承。作者认为,清朝宫廷制度的创新点,很多都是建立在对明朝君臣宫廷史的理解之上,尤其是君王与大臣抗争的部分。笔者也同意作者这一个观点,可以与新清史建立对清代宫廷史的对话,八旗固然是满洲的特色,但制度的延续性不可忽略。尽管清朝后宫的选拔与八旗制度紧密相关,说穿了,对于后宫女子,八旗旗分、旗籍只是一个别于汉族与他族的身分户籍制度,皇帝的恩宠,完全可以直接跨越民族与阶级的畛域。清代历朝帝王在入关之后,选择了继受部分明朝的后妃等级制度,并且在明朝后妃干政的前车之鉴上,极力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言之,书中没有热闹的、供人八卦的宫斗场面,没有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没有少女、少妇娇美的风情颜色,呈现的是无情的政治旋律,以及在君王制定的层层宫规下,一群受压抑的女性群体。相较于以往对宫廷女性研究的写作方式,此书不偏向野史,给读者带来建立于正史与文献立场的知识点,也不会过于零碎到令人无法阅读。随着内务府档案开放的内容增多,日后清宫宫廷女性史,或有更多的细节可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增补,《政》仍可占清代宫廷女性史学术研究的一席之地。


来源 本文原载《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第41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发布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后台,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如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注明来源即可。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