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陈星灿研究员到史学前沿课堂作学术报告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4-09

4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作客“史学前沿”讲堂,带来了一场题为“从考古学看中国文明的起源”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主持了讲座。

      

陈星灿研究员先是指出了从考古学的角度来做中国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意义,即可对通常历史学界所做的从文献角度探源起到佐证和补充之用。而在对安阳小屯殷墟、偃师二里头等遗址的发掘过程和意义作了简要梳理之后,陈星灿研究员认为20世纪一系列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远溯至4~5千余年之前。他还结合近年的最新考古成果,对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提出的“(中国)史前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观点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从浙江良渚古城和陕西南部的陶寺遗址发掘的一系列成果,足可证明中国文明在约4500年前之时已经相较发达。而针对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有着5000余年的文明历史,陈星灿研究员则以辽西牛河梁、安徽南部凌家滩遗址的发掘成果作了证实。另外,从所举几例也可看出中国早期文明的一些明显特征。首先是“多元一体”。其次则是“兼容并蓄”。应该看到,中国文明虽然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的先进文化。所有这些因素,均促成了其后数千年中国文明呈现出繁荣发展的面貌。

陈星灿研究员此讲虽然选择的是中国文明探源这一主题,但他以考古学的视角来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则无疑更具启示意义。黄兴涛教授在点评中亦对陈星灿研究员以“地下”出土材料结合“地上”已知文献进行研究的方法予以了高度肯定,并指出随着进一步考古发掘成果的涌现,势必会增加我们对如“中国文明起源”这种“老问题”的“新认识”。现场听众也就考古学的方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考古热点问题与陈星灿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图/文    孔勇)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