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以学术为志业 视清史为生命——记著名历史学家王思治教授追思会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3-30

        

      

    2012328下午,著名历史学家、在清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杰出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王思治先生追思会在人大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黄兴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国家清史编委会副主任朱诚如、成崇德,中国社科院社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高翔,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刘向兵,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老教授王汝丰,清史所老教授王道成,中华书局编审陈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郭润涛,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华立,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书记陈桦,以及来自新华社、航天工业部、故宫博物院、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各界同仁,王先生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以及清史所和历史系师生近百人,参加了追思会。

       

    程天权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王先生的去世表达了深切缅怀,对王先生执着的学术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尤其是对清史编纂工作的巨大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以亲近、可以学习、可以模仿、可以追随的长者。他指出,王思治教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一辈子言传身教,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者。在学术上,王思治教授在中国古代史分期和清史研究领域等诸多重大历史问题上,均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迄今仍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程书记还特别提到王思治教授在国家清史纂修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几乎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为朝夕相处的师、友,戴逸和李文海先生深情回忆了与王思治先生将近一甲子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王先生离世的深切悲痛与惋惜。戴逸先生谈到,王思治教授的突然去世如同晴天霹雳,令人悲痛至极。他既是汉代史的专家,也是清史专家,留下了许多高水平的著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无论做人做学问都受到大家的赞扬和敬仰,是一位好同事,好老师,好同志,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近十年来,王思治教授协助从事清史编纂工作,鞠躬尽瘁,全力以赴,是清史编纂委员会中的一员主将。

    李文海先生重点谈到王思治教授坚定正直的政治品格。他回忆了王思治教授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几件往事,对他淡泊名利、守正不阿的高尚情操与人格给予高度评价。他还特别指出王思治教授给我们留下了三个方面的遗产,一是对工作和事业高度的责任心;二是对学术终身不懈的追求,全部的精神和心力都是为了学术,学术已成为一种情感,融化到他的血液里;三是对培养学生、奖掖后进倾注心力,带出了一支杰出的清史研究团队,有口皆碑。

    南开大学冯尔康先生是王思治先生的学术至交,特地赶来参加有关纪念活动。他对先生敏锐的学术眼光、高度的责任感十分钦佩,对其和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极为感慨。他深情地回忆了与王思治先生之间在学术上的相互砥砺和坦诚对话,并转达杜家骥、常建华、余新忠等学者对先生的崇敬与哀思。他还受著名学者刘泽华教授的委托,讲述了1970年代末时任《教学与研究》副主编的王思治教授,如何以敏锐的眼光和胆识,刊发了刘泽华教授关于历史学界思想解放的一篇文章。该文提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理论不相符合,先生为此特别撰写了编者按,希望史学界就此展开讨论。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赫治清研究员,中华书局陈铮编审,人大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等学者,也纷纷发表感言,对他的学术成就、治学态度,以及在国家清史工程中表现出的敬业与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教授特别提到先生青年学生时即积极参与“古史分期”等重大问题的讨论,认为这种敢于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非常值得当今的青年学生学习和效法。

    清史研究所刘凤云教授是王思治教授第一位博士生,始终在王老师身边学习工作。她对老师严谨的学风、独到的理论见解和开阔的眼界深有体会。在她的眼中,老师始终是一位严师,但是作为老师的学生,又是幸福、幸运和荣耀的。他的另一位高足高翔,仍然记得他和其他同学经常在老师家吃到的红烧肉,更是深刻铭记老师的体贴与关心,即使毕业多年仍然时时感受老师慈父般的关爱。他谈到王思治教授的学术成就时,认为他在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尤其是倡导把明清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直到今天也是正确的,体现了一位清史学者的高瞻远瞩。

    王思治教授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研究生班,19562月留校任教,长期担任尚钺先生的学术助手。其后转攻清史,1983年被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的学术带头人,王思治教授曾长期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可以说,从其入学到离世,整整五十九年,他从未离开过历史专业,更将后半生的心血倾注于清史研究。即使最后一次病重住院,仍念念不忘其即将完成的手稿。

    王思治先生于本月13日下午240分不幸逝世后,中国人民大学书记程天权、校长陈雨露、常务副校长袁卫,以及校长助理刘向兵、郭洪林等,曾多次探望和慰问其家属。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故宫博物院宫廷史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等兄弟单位,先后发来唁电,对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他崇高的人格、精深的学问和诲人不倦的师德,表示敬仰。

    王思治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将永远活在热爱学术、有志史学的人们心中。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12328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