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波士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汉学家梅欧金来所演讲
来源:清史所 作者: 清史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1

    2018年5月31日上午,波士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梅欧金(Eugenio Menegon)副教授做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以“微观学与清史(Microhistory and Qing History)”为题,在人文楼四层发表了精彩演讲。本次演讲为“清史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刘文鹏教授主持,胡祥雨副教授任翻译,所内祁美琴、曹新宇、曹雯、刘贤等老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讲座围绕“微观史学与清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及“清中叶时期西洋人在北京的日常生活”两个主要问题展开。梅欧金先生首先介绍了微观史学的兴起及其意义,他认为,相对于传统通史,微观史是一种“从望远镜转向显微镜式”的方法论转换,是对个人主体性与能动性的重视,但微观史仍应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要有“以小见大”的视野,注重国家、社会、结构与个体之间的交互影响,并可借鉴文化人类学、文学批评、艺术史等多种研究方法。梅欧金先生还谈到了当下学界对微观史的一些批评,诸如缺乏代表性、材料的限制性与不能达成一个统一的解释等,他认为这些批评有其道理,但微观史并不因此而失去其意义。

接着,梅欧金先生以其研究的具体问题“清中期西洋人在北京的日常生活”为例,展示了微观史在中西交流及清代制度史等领域的作用。梅欧金先生以乾隆年间在京的西洋钟表匠人为切入点,他通过研究这些钟表匠人的笔记与相关档案,发现这些人虽然地位不高,却可以接触下至百姓、胥吏,上至大员、皇帝等各个层面的人物,且因其以西语之故,书写较自由,得以记述很多中国传统史料难以见到的小事。另外,这些钟表匠人如何建构与中国人的人际网络、不同国家西洋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中国传统史料对相关人与事的记载等问题也非常值得研究。

最后,梅欧金先生表示,北京很多教堂中存有丰富的可资微观史研究所用的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出版内务府相关档案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以微观史视角研究“清代西洋人在北京的活动”这一问题,尚有很大空间可开发。

演讲过程中,所内师生与梅欧金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涉及内容广泛,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梅欧金先生广泛的学识与幽默的谈吐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