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于2004年启动的博士研究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在国际大背景下研究中国以及中国与亚洲、与世界关系的一门学问,涉及中国的文化、政法、经济、人口环境、国际关系和中国学研究方法等等。其具体课程设置涵盖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
一、招生人数
5名。
注:学生在博士课程学习中,将赴爱知大学学习一年,其余时间在我校进行学习。学制3-4年。学生在我校或爱知大学学习期间,可以利用RMCS(远程教育系统)进修对方大学的课程并接受双方指导教授的论文指导。
二、招生专业
专业
|
导师
|
授课语种
|
中国哲学
|
安本博
|
日语
|
中国语学
|
荒川清秀
|
汉语和日语
|
中国文学
|
黄英哲
|
汉语和日语
|
中国经济史
|
森久男
|
日语
|
亚洲经济论
|
古澤賢治
|
汉语和日语
|
中国农村经济论
|
高橋五郎
|
英语和日语
|
日中经济关系论
|
今井理之
|
日语
|
中国政治
|
加加美光行
|
汉语
|
东亚国际政治
|
加加美光行
|
汉语
|
日中关系史
|
馬場毅
|
日语
|
日中关系史
|
三好章
|
日语
|
中国民族学
|
周星
|
汉语
|
中国民俗学
|
松岡正子
|
汉语和日语
|
中国社会学
|
張琢
|
汉语
|
三、招生对象
已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博士生,自愿申请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项目,并经导师同意和学院推荐。
四、项目培养费:每人壹万元人民币
五、报名考试日程安排
报名时间:2007年12月11日—12月20日
考试时间:2008年3月3日—3月4日
六、报名程序
1、学生自愿报名,向院系递交书面报名申请,附本人简历,重点是学习经历、科研成果等。并在申请书中承诺缴纳项目培养费壹万元人民币,且承诺如被爱知大学录取不放弃录取资格。
2、导师同意并签署意见。
3、院系签署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于12月14日上午10:00前将以上材料交至研招办(科研楼B座411室)。
5、研究生院审核考生报名资格。
6、12月14日下午2:30研招办召开招生咨询会,对审核通过的考生发放爱知大学提供的入学报名表和入学调查表等材料。
7、考生于12月20日上午11:00前,将所有报名材料(详见“七、报名材料”)交至研招办。
8、12月20日下午3:00研招办将考生报名材料寄给日本爱知大学。此前未递交的材料请院系自行特快专递寄出。
七、报名材料
报名材料
|
备注
|
(1)
|
入学报名表
|
12月14日招生咨询会发
|
(2)
|
入学报名者调查表
|
12月14日招生咨询会发
|
(3)
|
硕士成绩单
|
复印件加盖所在院系公章
|
(4)
|
硕士学位论文
|
复印件2份
|
(5)
|
考生拟定的在爱知大学期间研究计划
|
|
(6)
|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学籍证明
|
招生就业处开具此证明
|
(7)
|
2寸近期彩色相片2张
|
用于准考证、报名表
|
(8)
|
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
|
注:第(5)项“考生拟定的在爱知大学期间研究计划”格式:
标题 仿宋体 四号字,文字内容 仿宋体 小四号。
八、考试科目和考试地点
考试科目:1、外国语笔试:专业英语或专业日语
2、外国语笔试:时事英语或时事日语
3、专业课口试
外语考试不准带词典。
考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九、录取
爱知大学负责考试和录取。
2008年3月爱知大学将录取结果通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向学生公布录取结果。
发录取通知书时间:2008年3月10日
入学时间:2008年4月
十、录取学生待遇
本项目的入学金、学费、教育充实费、委托征收金予以免除。在爱知大学留学期间,爱知大学每月提供11万日元的奖学金(支付上限为一年)。
十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爱知大学毕业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被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所
2007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