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苏力教授:传统中国精英政治的几个问题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0

 

 

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苏力教授于2013328日下午14:30在国学院226做了一场题为《传统中国精英政治的几个问题》的讲座。

苏力教授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他比较了中西方国家形成所走过的不同道路,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精英政治的差异。历史上所有国家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必须依靠精英进行统治,但国家形成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差别,精英政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相比西方国家的国土面积大多规模较小而言,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拥有广大的疆域,要维系正常的控制,它不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精英的共同政治认识,还要考虑政治忠诚的问题。于是,如何建立并有效地维持精英的判断标准就变得更为重要。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经过推举制、察举制等阶段,直到科举制度的建立,精英选拔制度的构建才基本成型。这就引发了第三个问题,即如何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中再次筛选出有治理能力之人,也就是选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需要重新思考。苏力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由于顾及到了区域名额分配的问题,使得各个地区的士人有时能够代表各自的出身区域的利益发言,多少有点代议制的色彩;同时,任官的回避制度和官话制度的推行又使得传统中国在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和而不同的大一统治理格局。苏力教授强调这些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参考和借鉴的。

杨念群教授作为主持和评论人对本次讲座做了点评,并就有关史料处理、科举人才区域分配以及宋代礼制下移后国家与民间对教化权力的争夺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苏力,原名朱苏力,江苏东台人,1955年生于安徽合肥。197012月入伍,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获法学学士,同年考研成功但放弃并赴广东海关分署任职。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Pacific McGeorge School of Law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92年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98年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法学院副院长;2001-2010年任法学院院长。

主要著述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等著作及译著《宪政与分权》、《宪政与民主》、《法理学问题》、《司法过程的性质》、《国家篇·法律篇》等。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