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吴松弟教授来所演讲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0

201497日下午,应清史研究所之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松弟教授来所演讲,做了两个学术报告,题目分别是:《沿海山麓平原与宋元温州的历史进程:对区域开发的多角度探讨》与《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重大学术价值:以历史地理为中心》。本次演讲由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主持,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及本所师生约三十余人参加。  

吴松弟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人口史、移民史、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尤其注重以区域为切入点,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地域文化、地名学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地区开发等问题,此次以温州为例的演讲正是这一学术理念的具体展现。吴教授在演讲中,深入分析了温州沿海山麓平原地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即这一地区原为海域,在历史时期经历长期的泥沙淤积与人工围海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形成今天的温州平原。约今5000年以前,瓯江、飞云江、敖江等区域的地形类似今杭州湾,属于溺谷型海湾,温州的古称“瓯”即是居于海中之意,直到公元三世纪温州还属于山脉突出于海洋之中,海湾伸入山地之间的峡湾式海岸,今温州、瑞安、平阳三个城区一线以东的温州沿海平原还未形成。约东晋时期今温州、瑞安、平阳塘河以西的沿海山麓平原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当时温州人的主要聚集区,南宋乾道以后温州沿海平原成陆速度愈来愈快,据对南宋乾道、明代嘉靖、清代光绪三条海岸线的复原及与现代海岸线的比照,可以看出年代越往后,成陆速度越快,南宋乾道时期的沿海山麓平原面积约占现代平原面积的79%,嘉靖时比例已升至84%,光绪时已达93%。从温州沿海平原的县城城址分布可以看出,乐清、永嘉、瑞安、平阳等较早建立的县城,正好位于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麓平原地带,这一地区地势平缓,适合耕作,同时离海较远,恰可避台风之害。

吴教授接着通过各种史料记载的人口数字对温州平原的人口密度进行了估算,得出这一地区自唐五代以后得到显著开发,宋元时期人口密度已接近每平方千米500人,与今天河南等人口大省的人口密度接近,形成地狭人稠的现象,并为史籍中的众多记载所证实。宋元时期沿海平原的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对温州地区的经济特点形成了重要影响,表现在:第一,温州人均耕地少,沿海平原的农耕条件欠佳,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第二,粮食不易自给;第三,经济结构不得不依靠工商渔盐等多种经营;第四,温州重商风气的形成;第五,温州人口高度集中在沿海山麓平原,形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人口和主要聚落的密集分布带;第六,尽管沿海平原一直成长,但宋元时期中段平原面积增长的速度仍相当缓慢,即使山麓平原距海也不甚远,导致人口密集分布带经常受到台风和海潮的侵袭;第七,温州地区广修水利设施以避害。

近期,由吴松弟教授整理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1860—1949)》首批199册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8月29日刚刚在复旦大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值此演讲之机,吴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旧海关史料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馆藏分布、史料价值、利用状况等等。新式海关为鸦片战争后所设立,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和交往的窗口,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内部出版物,这批出版物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编写,或该机构委托他人编写,它不同于未加整理的原始档案,而是经过印刷出版的图书;它也不仅仅只包括海关贸易、征税、缉私、统计、管理等内容,还包括航道勘测、沿海灯塔设置、气象观测、疾病检疫、邮政通讯、华工出国、对外赔款、参与国外举办的博览会、地图,甚至包括音乐资料等等,涉及到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近代资料集。这批旧海关史料一直散落世界各地,且少有编目,除2001年京华出版社曾出版过170册的《中国旧海关史料》外,大部分旧海关史料依然深藏于各类公私机构中,少有学界人士利用。吴松弟教授长期关注近代经济地理的研究,开创了近代经济地理“港口——腹地”的研究范式。他于2003年间在哈佛燕京图书馆访问之时,幸运地发现了之前一直被忽视的海量旧海关出版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继首批199册旧海关出版物出版之后,其余资料也将于明年陆续出版;同时,国内部分机构所藏的旧海关出版物也已纳入出版计划。这批资料数量庞大、系统,又是利用了现代科学的管理与统计方法制作而成,其内容包罗万象,记载翔实精细,且多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字资料,远胜过中国文献笼而统之的定性描述。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资料附有大量当时经过科学测绘、最为精确的全国或区域性彩色地图,极富参考价值。这批资料恰形成于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阶段,它的陆续出版,将极大地推动中国近代史多个领域的进展。吴教授积极呼吁各个领域的学者加强对这批宝贵资料的利用。

演讲结束后,就温州地区的成陆过程、海岸线的复原方法、旧海关出版物的搜寻与出版经过等问题,吴教授回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持续了三个小时的演讲取得圆满成功。

(文:胡恒)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