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了40周年庆典活动,以此为依托,开展了“清史研究所四十周年系列讲座”。系列讲座第一场于2018年12月2日在人文楼四楼清史研究所大会议室举行,讲座主题是《清代的文献资料与满语》,由现任日本大学副校长、文理学部部长、兼任日本满族史研究会会长的加藤直人教授主讲,张永江教授担任主持并翻译。
加藤教授首先向大家分享了日本东洋文库的相关研究成果。东洋文库是日本满语文研究重镇,馆藏满文文献数量丰富,质量上乘。研究方面,以《满文老档》(获日本学士院奖)、《旧满洲档》、《镶红旗档》和《内国史院档》的翻译与研究最具代表性。加藤教授在东洋文库工作期间,参与了《旧满洲档》、《镶红旗档》部分内容的编译,并负责《镶红旗档》光绪朝目录的编纂。
加藤教授在满文文献研究领域中颇有建树,尤其关注清代满语文的发展演变。其中,他对宫崎市定先生曾提出的“满洲朝廷统治下的满语早已成为历史的遗产”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清代乾隆朝以后直至清末,满文档案依然流行通用,并有效地对人民进行统治。在讲座中,加藤教授主要从满文文书的制度层面,系统梳理了清代满语文使用的发展演变。清代文书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太宗时期的“文馆”(满语bithei boo),随着清朝入主中原,满语文使用的需求大大增加,它的发展在乾隆朝抵达鼎盛。加藤教授强调,清代中后期的满文文书传统之所以能够被很好的继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代“满缺”的职官制度,该制度要求“满缺”职官以使用满文书写公文作为应尽之义务,保证了满文官书书写传统长期的保持。此外,满语文不仅在清朝国内使用,它还是国际交往的通用语文。加藤教授展示了日本与俄国交往的满文文书以及清朝三姓副都统发往库页岛阿伊努人的满文文书,颇引人注目。
回顾个人求学之路,加藤教授回忆自己三十年前在北京受到清史研究所老师们的帮助,搜集到大量的清代档案资料,对此他表示十分感激。同时加藤教授建议大家关注清后期数量庞大的满文档案,这一时期的档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次讲座内容生动,图文并茂,张永江教授的日语翻译流畅达意。在场听众同加藤教授进行简单交流,气氛融洽。著名满学家金启孮先生的女儿金适教授到场聆听,在讲座结束后向加藤教授与张永江教授赠书留念。
图/文:刘蕊 张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