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清代政治史学术工作坊”举办第一期活动
来源:清史所 作者: 清史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4

5月20日上午,由清史研究所古代史教研室主办的“政治史学术工作坊”第一讲在清史文献馆进行,本所刘凤云教授作了题为《奠都盛京:满洲从部落到国家的脚步——清朝入关前文化体系的构建》的学术报告,祁美琴、刘文鹏、董建中、毛立平、曹雯、胡祥雨、刘贤等老师出席活动。教研室主任刘文鹏主持讲座,并对工作坊成立的初衷略作说明,希望借此为所内外同仁与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与促进的平台。

刘凤云教授首先以满洲早期聚落形态由寨居到山城、由山城到平原城市的变迁为切入点,认为这是由渔猎走向农耕的必然选择,城池聚落的军事功能逐渐减弱,农耕文明的因素开始出现。努尔哈赤由辽阳迁都沈阳,反映出后金政策与辽东社会的冲突与调适。盛京城则见证了后金—清政治、文化方面的诸多转变,太祖时期的满蒙一体,在太宗时期变为“参汉酌金”,官僚体制出现并完备,汉军地位提升。凡此都说明作为征服者的满人最终被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所改造。刘凤云教授并以考古证据为例,说明墓葬所见殉葬制度、汗王宫建制如何反映了清入关前的政治与文化演进。承德避暑山庄曾是“新清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而通过对盛京城的研究,也可从新的视角对“新清史”与“内陆亚洲”相关研究作出反思与回应。刘凤云教授追溯内陆亚洲史的研究谱系,认为满洲研究在其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内陆亚洲史学者亦不否认汉化,清代早期并不排除有蒙古文化因素的影响,但这与接受汉文化并不排斥,新清史的研究未免走向极端。

在场老师就文章题目、结构提出修改意见,也对内陆亚洲研究的学术史、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清朝的“天下观“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所内博士生、硕士生十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