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Н.А.萨莫伊洛夫教授访问清史研究所并作学术报告
来源:清史所 作者: 清史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8

315日上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Н.А.萨莫伊洛夫教授到访清史研究所,作了题为“1819世纪俄国画家作品中的中国”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清史研究所张永江教授等清史所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喆教授主持。

萨莫伊洛夫指出,俄国关于培养画家来华的动议始于1825年。1830年,俄国画家А.М.Легошов首次随俄国传教团来到中国,并创作各类主题画作四十余幅,其中既有展现彼时贵族生活的画作,也有描绘普通群众生活的作品。此后,又先后有三位画家随传教团来到中国,他们在北京研究中国画的技法、用墨和颜料,推广俄国画的技巧和方法,促进了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讲座中,萨莫伊洛夫向在座师生展示了大量当时俄国画家创作的有关中国的画作。他强调,这些画作使我们直观看到当时北京各色人等的生活状况,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民族学资料。他引用中国学者陈开科的观点,认为正是在中俄社会文化互动不断开展的背景下,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对俄国人的态度日渐友好,出现“民间外交”的氛围。除了传教团随团画家,一些俄国画家在中俄边境地区创作了大量反映买卖城贸易和日常生活的作品。萨莫伊洛夫同时指出,当时俄国画家创作的中国题材的作品并未能完整保存下来,很多画作散佚无踪,十分遗憾,仍需要研究者继续寻找。他也真诚欢迎中国同行能为寻找有关画作提供线索。、

随后,黄兴涛教授、张永江教授、阚红柳副教授、刘贤副教授、叶柏川副教授、胡恒副教授和清史所多名同学与萨莫伊洛夫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中,大家就当时俄国画家的作品是否还有关于中国其它地区和民俗风情的题材,俄国画家的创作是否受到同一时期欧洲在华宫廷画师的影响、是否受到当时中国同行的影响,彼时俄国社会和普通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如何认知,18世纪的“中国热”是否在俄国画家画风转变中产生影响,如何进一步通过对画作的解读来看当时俄国画家的中国观,俄国文学家在中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何种作用等问题向萨莫伊洛夫提问。萨莫伊洛夫认真回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并表示对于其中的很多问题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也欢迎中国同行今后与他就此类问题展开进一步对话和交流。

孙喆教授在讲座结束时对萨莫伊洛夫教授的到访和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祝愿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也欢迎他向清史研究所惠赐大作。她代表清史研究所向萨莫伊洛夫教授赠送了《清史研究》、《清史研究国际通讯》等刊物和何瑜教授、阚红柳副教授主编的“三山五园”丛书。萨莫伊洛夫对此表示感谢,并表达了他对清史研究所的良好祝愿。最后,萨莫伊洛夫教授与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清风学社供稿(文:宋儒 图:郑腾)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