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张研同志,因病于2014年4月12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66岁。
兹定于2014年4月14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告别仪式。
特此讣告。
发车时间:4月14日上午7:30 求是楼(灰楼)前
7:40 世纪城“江南赋”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
2014年4月12日
张研教授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清史学家,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党总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研同志,因肺癌医治无效,于2014年4月12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张研,女,1948年9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密山,1949年随父母进京。先后就读于北师大女附中和北师大二附中文科班。1966年高三毕业,进入青云仪器厂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执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
张研教授自1987年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发表《清代族田经营初探》以来,长期耕耘在清代经济史和清代社会史研究领域,晚年转而从事民国文献整理,勤奋刻苦,终生不辍。她思想敏锐,治学严谨。1990年代初,她从传统经济史研究框架中别开生面,对社会史范畴内的清代族田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出版《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一书,引起国内外、特别是日本中国经济史学界的广泛关注。1990年代中后期,张研教授充分借鉴当代社会学理论方法,对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展开系统分析,著有《清代社会的慢变量》一书,将社会史研究引入新的方向。在清代土地所有权问题、婚姻家庭史和人口史等研究领域,张研教授亦卓有建树,先后出版《17-19世纪中国人口与生存环境》、《 18世纪的中国社会》、《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19世纪中期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等系列专著。针对国内学界在19世纪中国史研究中存在的“前后割裂”和“上下脱节”现象,她尤其强调清代历史发展演变的内在一致性,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前、后期历史研究的整合。她还先后编著《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清史十五讲》等教材,深受青年学生与广大读者的好评。长期以来,张研教授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先后出版史学读物20余部。
2002年,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启动后,张研教授出任文献组项目专家,积极投身于清史资料的编纂出版及其他项目的审改工作,并主持编纂《民国史料丛刊》(1128册)及其《续编》(1139册),为清史纂修和民国史研究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研教授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清史研究。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襟坦荡,大公无私,堪称为人师表的典范,深受学界同仁和学生们的爱戴。斯人长逝,薪尽火传!
张研教授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清史学界的重大损失。她的崇高品格和坚强意志,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