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史学》第七卷《20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 
 
	本卷主编:王奇生   中华书局,2013年6月 
 
	
 
	 
 
	目录 
 
	导言: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革命的观念与概念: 
 
	凌 斌:从汤武到辛亥:古典革命传统的现代意义 
 
	问题:革命性与统一性 
 
	恭行天命:汤武革命的革命观念 
 
	天下一统:汤武革命的民族和国家观念 
 
	受命于天:汤武革命的建国思想 
 
	古典革命建国论对民族分离主义的遏制 
 
	汤武革命和辛亥革命:《逊位诏书》再解读 
 
	从汤武到辛亥:革命传统的现实意义 
 
	李里峰:“群众”的面孔——基于近代中国情境的概念史考察 
 
	引言:“群众时代”的来临? 
 
	“群众”溯源:中国与西方 
 
	“群众心理”:驯服乌合之众 
 
	“群众运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群众路线”:内涵与功能 
 
	结语:“群众”话语的张力 
 
	
 
	革命的运动机制: 
 
	王奇生: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运的动员·参与机制 
 
	引言 
 
	群众“是很容易号召起来的” 
 
	政治生态环境与农运的兴衰 
 
	农运讲习所与特派员机制 
 
	乡土社会的多元分化与农运的复杂面相 
 
	血缘与地缘:阻力亦助力 
 
	乡村权势争夺与斗争性动员 
 
	从“运动”群众,到群众“运动” 
 
	黄道炫:三年内战中的民夫——以冀鲁豫区为例 
 
	民夫动员 
 
	民夫管理 
 
	战勤宣传 
 
	战勤压力 
 
	刘 瑜:因善之名:毛泽东时代群众动员中的道德因素 
 
	政治的道德化 
 
	道德的政治化 
 
	
 
	个体的革命史 
 
	曹树基:新士绅的覆灭:“肃反”运动个案研究之一 
 
	   引言 
 
	   “中农还是地主” 
 
	        “中农”还是“地主” 
 
	        公堂与公产 
 
	“士绅”还是“恶霸” 
 
	      “校长”兼“士绅” 
 
	       大姓与小姓 
 
	 “革命”与“反革命” 
 
	检举与揭发 
 
	    篁村农民的检举 
 
	    溪头农民的检举 
 
	    同事的检举 
 
	    干部的检举 
 
	   “士绅”的检举 
 
	    亲戚的检举 
 
	结论 
 
	刘亚娟:从张顺有到“张顺有”:原型、典型与变型 
 
	     引言 
 
	     张顺有 
 
	     “张顺有事件” 
 
	     “张顺有” 
 
	      结论 
 
	张伟然:私情·经济·政治:计划经济时代一卷“生活错误”档案的解读 
 
	私情初起与第一次处理 
 
	再续前缘与女二号夺爱 
 
	“现在真难” 
 
	检举:政治挂帅 
 
	组织处理:经济批斗 
 
	旧情重燃 
 
	第三次学习班:彻底清算经济 
 
	生活的逻辑:感情与经济 
 
	政治的运作及底线 
 
	
 
	革命的城市空间 
 
	冯筱才: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命根子”:1959-1961年上海的粮食紧张及应对 
 
	前言 
 
	饥荒发生与上海的粮食紧张 
 
	    饥荒背景下的上海粮情 
 
	    缺粮与抢购 
 
	人口清理与粮食外流管制 
 
	   动员临时户口返乡 
 
	   “改进”饮食业 
 
	   粮食外流检查 
 
	节约粮食运动 
 
	    居民定量整顿 
 
	    口粮搭售与“先进烧饭法” 
 
	控制粮食补助 
 
	饥荒时期的社会主义宣传与教育 
 
	结论 
 
	
 
	征稿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