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01  |  
    陈路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广东绿营汛防与乡村社会  |  
   
 
    
    02  |  
    陈麒伊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滇东地区基层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嬗变  |  
   
 
    
    03  |  
    陈腾  |  
    北京大学中文系  |  
    清代士人游宦的书籍史意义  |  
   
 
    
    04  |  
    陈天昱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平等抑或特权:近代来华西人乘轿的历史考察  |  
   
 
    
    05  |  
    邓林  |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海军衙门成立前外国海军部思想在华传播分析  |  
   
 
    
    06  |  
    范丁旋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短暂的“合作”:癸卯广西官场“地震”与岑张关系  |  
   
 
    
    07  |  
    付永杰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特殊中的特殊——清代边缺中的旗缺研究  |  
   
 
    
    08  |  
    高聪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国策学者的原点:内藤湖南“中立地带”论  |  
   
 
    
    09  |  
    高龙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铁路借款合同认知分歧与四川保路风潮的演变  |  
   
 
    
    10  |  
    高亚西  |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  
    言战、备战、避战:晚清中俄伊犁交涉中事关兵衅的论争与博弈  |  
   
 
    
    11  |  
    高煜潮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清廷对新疆东路的治理策略选择—以乾隆朝镇迪道的沿革为中心  |  
   
 
    
    12  |  
    郭黎鹏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从盟约到不平等条约:清朝对外议约历程的演变  |  
   
 
    
    13  |  
    哈达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清朝与巴勒提政治关系研究  |  
   
 
    
    14  |  
    郝玥然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初江南分省溯源 ——以明朝对南直隶的区域划分为核心  |  
   
 
    
    15  |  
    胡晓明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示教于民:晚清官方基督教政策宣讲刍议  |  
   
 
    
    16  |  
    黄一彪、王国晋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晚清跨地域经营商号的组织结构与财务监督——以浙江徽商京茶庄账簿为例  |  
   
 
    
    17  |  
    雷天将  |  
    武汉大学国学院  |  
    惠栋汉学在史学领域的展开——以《后汉书补注》的撰作过程为中心  |  
   
 
    
    18  |  
    黎俊棋  |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晚清捐输运作中的利益调适——以光绪庚辛年间“秦晋实官捐输”为中心  |  
   
 
    
    19  |  
    李尔岑  |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越呈”:论清代民众的政治参与  |  
   
 
    
    20  |  
    李鸣  |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从炉户社会身份的转变看南丹土司社会的近代转型  |  
   
 
    
    21  |  
    李沛姗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走出常州公羊学:宋翔凤学派归属问题再议  |  
   
 
    
    22  |  
    李世财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苏宁阿《万里回疆图》与清代的西域认知  |  
   
 
    
    23  |  
    李翔宇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州县驿传差役雇募机制探析  |  
   
 
    
    24  |  
    李幸  |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畛域难分:清晚期浙盐济运与淮浙界域的饷盐市场  |  
   
 
    
    25  |  
    李雨铎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独支大厦瞥眼空”——清季北洋海军医疗体系探析  |  
   
 
    
    26  |  
    梁雪薷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  
    戊戌史事二题  |  
   
 
    
    27  |  
    林彦兴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清朝统一初期塔尔巴哈台地区边疆治理的设计与修订——基于雅尔建城前的考察  |  
   
 
    
    28  |  
    刘辰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大壮”心态与清初经世之学的演变——以黄宗羲、万斯同师徒为中心  |  
   
 
    
    29  |  
    刘豪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国海军东亚战略演变  |  
   
 
    
    30  |  
    刘赢  |  
    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  |  
    广泽尊王信仰演变与清中后期福建地方社会  |  
   
 
    
    31  |  
    罗慧香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大路多役:清代华北井陉驿道的商路化与驿役供应空间格局的变化  |  
   
 
    
    32  |  
    罗靖曦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山东的“镇”与“镇区”  |  
   
 
    
    33  |  
    麻荣轩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南怀仁扈从康熙帝东巡诸问题探析——以《鞑靼旅行记》的文本书写为中心  |  
   
 
    
    34  |  
    潘怡君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清末民政部卫生行政官员研究  |  
   
 
    
    35  |  
    盘媛  |  
    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  |  
    清代顺康雍三朝的云南人口与移民问题研究  |  
   
 
    
    36  |  
    裴啸山  |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  
    明清北京“洗象”仪式考论  |  
   
 
    
    37  |  
    彭博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清代“食钱粮鄂伦春”、“不食钱粮鄂伦春”考——兼论清代东北边疆族群何以融入帝国  |  
   
 
    
    38  |  
    彭佳成  |  
    浙江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前期北部长城的修筑及其功能演变  |  
   
 
    
    39  |  
    蒲凤莲  |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中后期州县治理的困境——以孔府差徭优免为中心  |  
   
 
    
    40  |  
    邱文虎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  
    藩部多元一体化——由驻藏大臣官印所见清代驻藏大臣职权的演变  |  
   
 
    
    41  |  
    曲强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  
    清初南疆地区的地方政治——叶尔羌汗国后期总督制与阿奇木制的消长  |  
   
 
    
    42  |  
    屈成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摆站与明清法制变迁  |  
   
 
    
    43  |  
    桑加才让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藏文蒙古史著作《蒙古佛教史•法螺音韵》研究  |  
   
 
    
    44  |  
    盛博言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陈寿祺《经郛义例书》与嘉道间的今古文问题  |  
   
 
    
    45  |  
    石权耕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再观“清承明制”:以清代内阁中书为中心  |  
   
 
    
    46  |  
    孙浩然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前中期新疆东路的仓储建设与粮食调控  |  
   
 
    
    47  |  
    孙晓云  |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  
    异卉亦堪题:含羞草的传入及译名本土化历程  |  
   
 
    
    48  |  
    孙岩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声与政通:清代城市的钟鼓之音与“声教”统治  |  
   
 
    
    49  |  
    孙悦淇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穷民”还是“汉奸”——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的中国苦力  |  
   
 
    
    50  |  
    谈玉衡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  
    “帝制之国”:晚清“帝国”观念与思想资源  |  
   
 
    
    51  |  
    唐硕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东三省”概念考述  |  
   
 
    
    52  |  
    唐益丹  |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庚申年“北援勤王”困境中的湘军——以曾国藩与胡林翼为中心  |  
   
 
    
    53  |  
    陶恒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多样化还是单一化——清代政区重名的影响及其制度应对  |  
   
 
    
    54  |  
    陶亮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今文家的尺度:晚清古文经辨伪与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  |  
   
 
    
    55  |  
    陶志鑫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换刑圈禁与清代皇族法律一统  |  
   
 
    
    56  |  
    万学慧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变局与困局:光绪朝清廷裁撤局所研究  |  
   
 
    
    57  |  
    王策  |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  |  
    清中期满汉杂处地区基层旗人的“二元双向身份”——以辽东满族民间文献中的“满汉双名”现象为中心  |  
   
 
    
    58  |  
    王姣姣  |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晚清驻沪坐探研究——以驻沪文报包家吉为中心  |  
   
 
    
    59  |  
    王天卫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英法联军占据广州期间的统治秩序(1857-1861)  |  
   
 
    
    60  |  
    王烨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代湖北地区粮价数据可靠性研究  |  
   
 
    
    61  |  
    王懿冰  |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努尔哈赤崛起前建州三卫首领集团的重新构造  |  
   
 
    
    62  |  
    王兆珅  |  
    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  |  
    知识传承与民间信仰中的历史记忆:对三月十九日“太阳生日”传奇的再考察  |  
   
 
    
    63  |  
    韦天亮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考证  |  
   
 
    
    64  |  
    吴娟婷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胡林翼与贵州苗疆“款军”研究  |  
   
 
    
    65  |  
    吴族勇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清代漕运卫所军丁的分类及差役分摊机制——以两湖地区为中心  |  
   
 
    
    66  |  
    小胖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清代内务府与天津关之财政关系研究(1734—1860)  |  
   
 
    
    67  |  
    谢殿诚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以公完公”:清前期绿营公费名粮与军中财政  |  
   
 
    
    68  |  
    徐宝成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越省协运:清代徐州卫坐落湖北军户研究  |  
   
 
    
    69  |  
    徐冉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水灾、堤防与国家权力:清代荆江水患治理与堤防管理  |  
   
 
    
    70  |  
    许飞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盐枭·军官·囚犯:光绪朝吴家正浮沉中的官民枭博弈  |  
   
 
    
    71  |  
    杨菊丽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从驿传夫役摊派看清代土司地区改土归流  |  
   
 
    
    72  |  
    叶琳琳  |  
    中山大学(珠海)历史学系  |  
    从共享特权到共管公产——《乘余录》所见明清潞郡程氏宗族实践  |  
   
 
    
    73  |  
    尹世奇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军台“效力赎罪”与清代边疆治理模式  |  
   
 
    
    74  |  
    尹雄  |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  
    《春花鱼鳞册》再探——兼论清水江地区的地权市场与地权分配的长期演变(1744—1927)  |  
   
 
    
    75  |  
    于磊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君臣何以共承道统:清康熙朝治道合一论再研究  |  
   
 
    
    76  |  
    扎西永措  |  
    西藏大学文学院  |  
    羊毛之路:试论1894年至1959年间西藏地方羊毛生意  |  
   
 
    
    77  |  
    张江峰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姚鼐的经史之学在清史研究中的缺失问题  |  
   
 
    
    78  |  
    张凌霄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大”国之尊:18-19世纪的中外关系与清朝的外交实践  |  
   
 
    
    79  |  
    张小彤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清前期内务府的循例清查、变价与国家治理  |  
   
 
    
    80  |  
    赵晨光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末资政院会议性质的辨明  |  
   
 
    
    81  |  
    赵明  |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经术与文章之间:方苞“文”“儒”身份之辨  |  
   
 
    
    82  |  
    郑梅婷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大利在淤”:清末沅江县的湖田升租与升科之争  |  
   
 
    
    83  |  
    郑鹏程  |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  
    清代山区家族的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化——以永福县漈头林氏为中心  |  
   
 
    
    84  |  
    周传龙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财务、赈务与洋务:天津练饷与丁戊奇荒前后盛宣怀家族的典当经营  |  
   
 
    
    85  |  
    周新冉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西藏世俗贵族与清廷驻藏大臣关系研究(1751-1791)——以丹津班珠尔伪证事件为例  |  
   
 
    
    86  |  
    周子越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皇朝末梢:州县视域下的第二次金川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