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作者:范岱克(Paul,A.,Van,Dyke) 
 
	译者:江滢河,黄超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327页
 
	字数:350000字
 
	定价:79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4
 
	ISBN:9787520121729
 
	 
 
内容简介 
	《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单一港口。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本书最后对广州贸易体制的反思极为深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范岱克(Paul A. Van Dyke),美国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在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历史档案馆、澳门文化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职于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是世界知名的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等领域的学者,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reprint 2007;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1.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 By Paul A. Van Dyke and Maria Kar-wing Mo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5;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Success and Fail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2.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等。
 
	 
 
	译者简介
 
	     江滢河,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明清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史,广州口岸史等,代表著作包括《广州口岸与南海航路》(2002)、《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2007),译著《黄金圈住地》(合译,2015)等。
 
	     黄超,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科技交流史、广州口岸史、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等,代表著作The Research on Chinese Paktong and Its Transmission to Europe during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2016),论文Hoppo Tang Ying 1750-1751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 Maritime Customs(2017)等。
 
	 
 
	
		目 录
	 
	
		
	 
	
		序
	 
	
		致谢
	 
	
		缩略词
	 
	
		 
	 
	
		前言: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
	 
	
		第一章 广州体制的形成
	 
	
		第二章 粤海关管理程序
	 
	
		第三章 在珠江上引水
	 
	
		第四章 买办和补给品贸易
	 
	
		第五章 通事
	 
	
		第六章 行政措施及其弊端
	 
	
		第七章 挂旗艇、白银、违禁品与大米
	 
	
		第八章 澳门贸易、中国帆船贸易、资本市场与代理商
	 
	
		第九章 反思广州贸易
	 
	
		结论:问题实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