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走了。快一百岁。

昨天某个时候开始,开始不断有人给我发这个消息。我在外头出差,忙到很晚,只能简单回复:知道了,等着去八宝山。直到现在,才有时间认真的哀痛起来。

说他是我的老师其实不贴切,因为我们素未谋面,他也不认识我。我只是他的一个晚辈,一名读者。但我从他的思想和治学方法乃至人生风范中得到的收益,大概是我走入社会后最大的一次。用古人的话说,这叫私淑弟子。比如他的名言之一,大意是: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用今人的标准看他缺少了什么,而要看比起同时代的人,他提供了哪些不一样的东西。这句话已成为我的座右铭。

我研究过他的生平,他的治学经历,知道了他跟清代学术第一人戴震的同族关系;他的十四本全集,我一本一本认真啃过,写了两万字的读后感,真是感佩不已。一个知识分子做事的勤恳、扎实,一个天才学霸、学界领袖的高明眼光与方法论,一个直到八十多岁依然有进步能力,运用新方法、新观念、新材料对自己多年前的著作进行更新的学者……

先生给我的这一切,都会在未来令我受益。我会把它们传承到我的写作中去。

我认为,弟子要努力超越老师。即使不能在成就上超越,至少要继承和发展老师传授的方法,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和理论。这是对老师最大的敬意。

吾师戴逸先生千古!